崔崔崔

主辦: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5.28—2023.9.16
在這個互相關聯的世界里,圖像至關重要。照片不再僅僅是我們記錄周遭環境的手段,它已經成為我們制作和分享經驗的棱鏡。展覽匯集了7位首次在MoMA展出的攝影師——克拉尼·阿巴斯(KelaniAbass)、阿金波德·阿金比依(AkinbodeAkinbiyi)、雅加奇·艾美茲(YagazieEmezi)、阿曼達·艾和梅(AmandaIheme)、亞伯拉罕·奧荷巴斯(AbrahamOghobase)、卡爾·奧里(KarlOhiri)、洛戈·奧盧瓦姆伊瓦(LogoOluwamuyiwa)的作品——他們將圖像作為一種社交媒介,通過對攝影形式的批判性使用而彼此聯結。(圖:?亞伯拉罕·奧荷巴斯,《無題01》(Untitled01),來自“建構的現實”(ConstructedRealities)裝置,2019—2022)

主辦:武漢影像藝術中心
展期:2023.6.30—2023.10.9
深邃雋永的黑白照片組成的是一條橫跨十年的心象路程,訴說的是純凈的靈魂風景。此次展覽試圖完整梳理楊延康在藏地的創作脈絡,讓觀眾近距離地感受《心象》完整攝影原作中日常性與神圣性相互交融的魅力。在《心象》系列中,楊延康延續了其“苦行僧”式的工作方式,深入藏地,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拍攝工作。在紀實攝影領域,這是一種從未清晰被寫入任何工作規范中的工作模式(尤其在西方語境中)。可以說,這是一種中國紀實攝影師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一套自己的工作模式,它與田野調查類似:攝影師以一種原初的、直覺的狀態接近拍攝對象,并對他們進行長時間的追蹤拍攝。

主辦: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7.22—2023.10.20
展覽從豐富交織的視角回溯現代性在巴黎20世紀黃金年代的萌生與蓬勃。展覽由知名建筑史學家讓-路易·科恩主策展,并由當下備受矚目的建筑師利茲·迪勒擔任展陳設計。展覽不僅將呈現建筑模型、繪畫、珠寶、攝影、電影、時裝等多媒介的300余件作品,還將呈現6米×6米的建筑原作,并細致還原巴黎當時的街景,觀者可沉浸式地體驗宏觀都市基建與個體物質文化風貌,從而感受這場巴黎20世紀城市生活“流動的盛宴”。此次展覽將通過巴黎在1914—1945年間的都市樣本,為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的現代研究提供多維度的歷史參照。(圖:羅伯特·德勞內,《埃菲爾鐵塔》,1926年,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收藏。)

主辦:意大利駐滬總領事館文化處、上海當代藝術館
展期:2023.6.15—2023.8.25
展覽是向意大利著名電影導演、編劇、制作人費德里科·費里尼(FedericoFellini)逝世30周年誠意致敬的一次珍藏展。費里尼是享譽世界的意大利電影導演、編劇、制作人,與英格瑪·伯格曼(ErnstIngmarBergma)、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Tarkovsky)并稱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的“圣三位一體”,其創作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歐洲藝術電影難以逾越的最高峰。作為“二戰后電影界的畢加索”,其電影宇宙扎根于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泥土,并由此生發出濃烈的異質性個人色彩,以一種“費里尼式”的風格游走于現實、幻象、夢境,建構模糊而神秘的“超現實”世界。

主辦:吳昌碩紀念館(上海)
展期:2023.6.12—2023.8.13
這里說的“三吳”,并非地理的吳郡、吳興與會稽,而是指清晚清、民國時期江南三位吳姓藝文巨擘——吳大澂、吳昌碩與吳湖帆。三人不但引領著海內風氣,代表了近代三吳地區文藝的高水準,更譜寫了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的輝煌篇章。吳昌碩為晚清重臣吳大澂幕僚,并隨其出征遼東。甲午兵敗后吳大澂被黜,遂歸隱田園、寄情詩畫,召怡園七子以金石書畫雅集,吳昌碩亦為七子之一,聲望冠于東南,雅韻播于海內。吳湖帆為吳大澂之孫,自幼即具過人的天分,敏而好學。及長,在書畫收藏、研究與創作領域皆成秀林之木。茲三吳,不但引領了江南地區的藝文風尚,更成為海上書畫百年輝煌的書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