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賤


攝影師奚志農多年來秉承著“用影像保護自然”的信念,致力于中國野生動物的拍攝和保護。20世紀90年代,他用影像首次記錄滇金絲猴的野外生活狀況,并披露了藏羚羊被偷獵分子獵殺的慘狀,讓當時的中國野生動物的生存與保護狀況被世人所知,推動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的進程。
在本次“萬物有靈,觸手可及”——自然人文影像展開幕式上,奚志農親自進行作品導覽。奚志農表示:這次在蒼山自然影像博物館中是展出他作品最豐富的一次,并且本次展覽中他本人的作品均由iPhone拍攝。他強調道:“現在手機成了每個人身體的延伸,對于一個職業攝影師來說,因為有手機就可以隨時處在拍攝狀態下,隨時隨地可以記錄,隨時隨地可以拍攝,這是其他設備不可能達到的,也是其他設備不可能替代的。”
隨后進行的參展攝影師的創作訪談環節則更多地講述了作品創作背后的故事與攝影師本人對于使用iPhone完成作品表達的分享。
奚志農:
我在2009年重新回到了我的家鄉——大理。曾經我將白馬雪山、三江源和可可西里等地都當做自己的第二故鄉,但卻忘記了真正的故鄉,因為我從未在大理生活過,這是我一直以來的遺憾。直到2009年,當我的女兒來到大理上學時,我才重新找到了家鄉,原來我的家鄉這么好。

因此我認為大理應該成為中國的戶外運動中心和自然影像中心。去年我們的博物館開放了,我說:“這次博物館的落成,讓大理邁出了成為中國自然影像中心的一小步。”蒼山自然影像博物館是我把家改建而成的博物館,所以今天的展覽已經是我們的第四個展覽了。因此,我特別感謝從不同地方匯聚到大理的各位朋友們,并希望大家能多多享受大理宜人的氣候、美麗的風景和清新的空氣。
另外,BBC的紀錄片制作大本營在布里斯托爾,而我的愿望是將大理打造成中國的布里斯托爾。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野生動物,關注到野生動物的救助保護以及影像記錄。
Q:您如何看待手機攝影與專業相機攝影?
奚志農:其實無論使用什么器材,首先一定要有發現美的雙眼和對于大自然敬畏與熱愛的心,使用再昂貴的攝影設備都不一定能收獲好的攝影作品。攝影中有很多突發事件,之前都是戰地記者與新聞記者拍攝的,但是現在都是普通人去拍攝記錄下來很多關鍵照片。拍什么與拍到什么實際上無關器材,拍攝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做攝影或者從事攝影也不一定能夠成為藝術家,我個人對于“藝術”二字非常敬畏,我不敢宣稱我與藝術有關系。但是我對于博物館館長的要求便是,希望可以“讓自然更藝術,讓藝術更自然”,對我而言,我在努力地向藝術靠近,我也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大自然的崇拜者和記錄者,是連接混凝土森林與自然森林的橋梁,是一個信使。這也是我的天職。無論使用什么設備,只有靠你拍到什么,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拍攝的機會與拍攝時的敏銳度和發現美的雙眼。
Q:展覽中您的作品非常具有靈性,想了解一下,您的iPhone作品在創作時,如何與動物建立聯系并捕捉到那個瞬間的?
奚志農:我不敢說我的作品與野生動物可以建立聯系,很多時候人類都是“一廂情愿”的,因為中國的野生動物是全世界最怕人的野生動物,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人認識野生動物都是從教科書中去了解、去保護的,但這個局面在變好,年輕的一代人對于野生動物的認知和保護也在不斷改變。我在滇金絲猴的國家公園中拍攝,猴子已經被保護了20年,我一直試圖跟它們建立聯系,它們已經不再怕人了。對于中國的野生動物來說,見到人類之后的第一反應就是快跑。幸虧有手機,在羚牛靠近我之后可以很快地拿出手機拍攝。在我的鏡頭對準幾公里之外的雪豹的時候,眼前的野生動物我也可以用手機拍攝記錄下來。這就是當下科技為影像所帶來的便利,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被科技綁架,這會讓人類感受不到自然的溫度、一些自然氣候體驗。


Q:您剛剛提到拍攝記錄的設備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我注意到您多年來一直使用iPhone和iPad。您肯定接觸過其他設備,那么您認為蘋果設備與其他設備相比,最大的差異在哪里?
奚志農:作為職業攝影師,我無法忍受其他設備處理照片和色彩的夸張程度。以前有人使用其他品牌的手機,首先是它們的操作系統我完全不了解,難以習慣。此外,在拍攝的顏色呈現上與我的預期不符。對于職業攝影師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然而,我發現iPhone拍攝的照片與我親眼所見沒有任何區別。自然攝影追求的是最真實的效果,因為原則上你不能改變自然的樣子。
Q:您之前提到您使用iPhone是從iPhone4一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幾代產品和十幾年時間。iPhone不斷升級其影像功能,特別是后期處理,升級的幅度相對較大。每一次升級,您是否都跟隨iPhone的學習和成長,付出了學習成本?
奚志農:實際上,對于設備的使用,無論是對于小朋友還是像我這樣的老人,學習使用設備并沒有太大障礙。特別是我們的牧民攝影師,后來都換成了iPhone。因為其他手機完全無法適應藏文系統,而iPhone則提供了專門的藏文系統。所以無論是哪個民族、哪個地區,iPhone都提供了廣泛的應用范圍,讓每個地方的人都能夠無障礙地使用。這是非常重要的。
經過展覽后與攝影家奚志農的交流,可以感受到奚志農和他的蒼山自然影像博物館對于呼吁野生動物的保護與大自然保護的使命感,通過攝影家奚志農和他團隊的力量逐漸將大理打造成中國自然生態影像中心,并且通過影像喚起普通人對于環境、野生動物的重視。開幕式展覽上我們看到了更年輕的青少年的面孔,都在認真觀看攝影作品與自然影像紀錄片,這種影像的傳承與優質影響會潛移默化慢慢改變新生代的,奚志農和他的團隊在做一件更長遠也更持久的野生動物保護的持續引導,以影像作為橋梁連接人類與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