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康
股骨頭壞死是股骨頭血液供應受阻或中斷,導致骨髓成分、骨細胞死亡,引發股骨頭結構改變、塌陷,引起患者髖關節疼痛及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是造成青壯年髖關節殘疾的常見病。因“壞”“死”二字,很多人認為一旦罹患該病,患者就會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只能臥床。但如果能夠及時、規范治療,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科學合理的康復運動,可減輕該病對關節的侵犯,恢復患者的部分生活功能。
打太極拳、五禽戲有助康復
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康復運動的目標是加快血液循環,避免肌肉萎縮。太極拳與五禽戲等中國傳統功法能促進血液循環,患者可從意、氣、形等多個角度對身心進行鍛煉。訓練的過程中,如果患者的疼痛感比較強,可適當控制訓練量和訓練幅度。訓練應持之以恒,患者不可過于急躁,自行增加訓練時間或者訓練強度。以下為部分訓練動作介紹:
1.站樁訓練
站樁是太極拳的基礎動作,該動作采用單腿站立模式,可鍛煉患側肌肉力量和關節靈活性。單腿站立可幫助提高患者的穩定性,時長可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調節。患者需要分開兩腳,兩腳之間的距離不要超過肩寬。
訓練時,患者應進行深呼吸,先深深吸氣再慢慢吐氣,放松身心,然后稍屈膝,似蹲似站,雙手合抱,兩手高度在胸腹之間(兩手心相對),呈抱球狀,堅持20秒,然后起身休息5秒。通過站樁訓練,可達到調節情志、氣脈舒展、強健筋骨,改善肢體功能等作用。患者每日練習2次,每次5~15分鐘,根據患者耐受情況,逐漸增加站立時間。
2.臥位腿分合訓練
臥位腿分合訓練是在五禽戲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實際需要略加改動而來。患者保持仰臥位,合攏雙腿,張開后合并,進行多次重復訓練。臥位腿分合訓練能夠促進腿部肌肉的功能恢復,每日堅持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每日練習2次,每次5~15分鐘,根據患者耐受情況,逐漸增加時間。康復練習中如出現摩擦音或輕微疼痛,患者可稍事休息。如不適感覺經過休息能夠消除,則屬于正常現象。
3.前進步
前進步是太極拳中的重要動作,主要包括野馬分鬃、摟膝拗步、左右穿梭等動作。通過練習前進步的一系列動作,可調節情志、氣脈舒展、改善肢體功能。每日練習2次,每次10~25分鐘,根據患者耐受情況,增加練習時間。練習初期,患者的動作要緩慢,保持好穩定性,避免出現運動損傷。
4.后退步與側并步訓練
太極拳中動作招式較多,可訓練不同角度的步態,對患者患側髖部的康復具有很大幫助。后退步與側并步訓練可鍛煉患者患肢的運動能力,提升關節靈活度和步態穩定性。后退步動作主要為太極拳的倒卷肱,側并步訓練動作主要為太極的云手等。患者掌握動作要領后,每日練習2次,每次15分鐘,根據患者耐受情況,適當增加練習時間。
5.虛步訓練
虛步是太極拳的獨特動作招式,可以提升人體對于腿部、軀干的控制能力,增強關節的運動幅度,提升肌肉協調性。虛步訓練主要包括太極拳中的白鶴亮翅、手揮琵琶、高探馬等動作招式。患者練習時,應求穩不求快,避免出現運動損傷。每日早晚各練習1次,每次15分鐘,根據患者耐受情況,適當增加練習時間。
6.弓步訓練
弓步是對下肢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穩定性的考驗。練好弓步,可大幅度提升患側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的運動能力。弓步訓練招式主要包括單鞭、雙峰貫耳等,可適用于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康復訓練。
弓步訓練對肢體力量的要求較高,要適當控制鍛煉量和鍛煉幅度。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控制髖關節負重時間,訓練時切記不要突然旋轉髖部和腿部,避免引發局部損傷。每日早晚各練習1次,練習時要注意動作幅度,避免出現摔倒、關節扭傷情況,每次練習10~15分鐘,可適當增加練習時間。
正確行走有助恢復
1.術后行走時間安排
股骨頭壞死患者術后不應該過早行走,否則髖部很有可能再次受傷。患者術后2~3日可下床,術后1個月可持雙拐下地行走,術后2個月可扶單拐行走。2個月后,多數患者可棄用雙拐自由行走。若出現疼痛、炎癥等癥狀,患者應暫定活動,及時入院檢查并治療。如天氣相對暖和,股骨頭壞死患者可以到戶外場所進行活動。
2.進行牽引治療
股骨頭壞死患者常有髖關節腔積液現象。對雙下肢進行皮牽引治療,拉開髖關節的間隙,可以確保機體髖臼部位得到完全休息,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恢復行走。此外,患者可能存在骨盆傾斜、髖部肌肉緊張等問題,進行牽引訓練能夠改善骨盆傾斜,調整髖關節附近肌肉及軟組織的攣縮反應,讓肌肉盡快恢復原有的功能狀態。
3.避免摔倒、抗重物
患者平時走路應小心,以免摔跤,避免扛重物,以降低髖部扭傷的可能性。
做好預防?避免患病或疾病進展
1.股骨頭壞死的一級預防
工作應避免累積性損傷或者外傷。特別是航空人員或者深水作業人群,應預防減壓病造成骨壞死。工作原因接觸放射性物質的人群,如影像科醫生等,應做好預防,避免罹患相關疾病。長跑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應警惕患病。對于需要接受皮質類固醇等藥物診治疾病的患者,醫生應嚴格尊重用藥標準和劑量,預防因藥物引發股骨頭壞死。
2.股骨頭壞死的二級預防
二級預防即有效治療。臨床對股骨頭壞死患肢進行外展、內旋位牽引或使用外展支架進行治療。牽引能增加髖關節間隙,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少關節腔壓力,有利于改善股骨頭位置的血液供應,促進其愈合。合理應用外展支架作為輔助工具,可促進股骨頭位置復位。對于髖部畸形患者,可進行高壓氧治療,在癥狀緩解的基礎上開展早期手術診治。
3.股骨頭壞死的三級預防
Ⅰ期股骨頭壞死患者可接受骨骺鉆孔手術,通過減壓的方式加快骨骺重建。處于Ⅱ期、Ⅲ期的股骨頭壞死患者可接受帶血管蒂的骨移植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