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輝
摘要勞動課正式升級為中小學獨立課程非常重要。勞動可以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勞動可以鍛煉身體、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勞動還能讓孩子早點認知社會、職業;勞動可以讓學生掌握生活技能。
關鍵詞勞動道德品質能力認知掌握技能
教育部頒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勞動課正式升級為中小學獨立課程,且每周不少于一課時。從2022 年9 月起開始實施的這一新標準,貫徹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講話精神,從而更好地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勞動教育及勞動素養的培養對于中小學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勞動可以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通過勞動教育,學生可以體驗勞動的艱辛。“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耕種能使學生養成珍惜糧食、節儉的品質;通過勞動,學生可以對自我價值產生滿足感。課堂上自制小點心、美食,味道肯定是最棒的。勞動有助于激發學生勤勞、樂觀的性格形成,同時對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的人產生厭惡;通過勞動,學生會更懂得敬重勞動和勞動者,意識到每一個勞動者都值得尊敬,任何一種勞動都值得尊重;通過勞動,更有益于培養學生關心集體、團結合作、愛護公物、尊重科學、敢于創造、遵守紀律、安全生產、勤儉樸素等優良品質。
二、勞動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中小學階段的勞動是手腦并用、與創造性思維相連的勞動,是依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年級層次、知識水平等設置的,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要。
勞動有助于學生養成不畏艱辛、堅持不懈的精神。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出力流汗,持之以恒,能培養其意志,鍛煉其體魄。小學低年級的勞動趣味性教育,可以培養學生自我服務能力;小學中年級的勞動情感教育,可以培養學生自主自制能力;小學高年級的勞動責任感教育,可以培養學生自強創新能力;初中階段的勞動技能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自立自探能力。
三、勞動能讓學生盡早認知社會、認知職業
現在的學生對社會往往缺乏了解,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等活動可以讓他們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接觸各行各業,了解每個職業的具體工作內容,培養未來的職業興趣、意向,在今后的升學、就業中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社會需求結合起來選擇專業。
在日本,勞動課程是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德國十分強調和重視基礎教育中的勞動技術教育,把它視為學生職業生活和社會的重要準備和基礎,是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的勞動教育圍繞著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而開展,課程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基于成為家庭有效成員的勞動教育;二是基于就業的勞動教育;三是基于公民培養的勞動教育;加拿大也從小學開始進行職業教育,讓孩子們了解各個職業和勞動實踐等等。可見勞動教育對于全世界中小學生認知職業是必不可少的課程。
四、勞動可以讓學生掌握生活本領
目前很多學校開設了“勞動角”“小菜地”“花園角”,還開辟了“木工活動坊”“陶藝工藝坊”等勞動實踐基地,為學生創設了品嘗艱辛、體會甘甜的平臺,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美妙的大自然,從課本走向生動活潑的勞動實踐。這些舉措可以讓學生掌握生活本領,讓勤勞的底色為他們的未來鋪就美好畫卷。
實踐證明,勞動教育是中小學必不可少的基礎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需要教育與勞動相結合。在校內有效地開展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因勢利導地開展家務勞動、校園勞動、校外勞動、志愿服務等形式多樣的勞動,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使學生成為懂勞動、會勞動、愛勞動的時代新人,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目前,我國對中小學勞動課的探索仍任重道遠。我們要在加強引導的同時,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在勞動教育中強化過程評價,關注學生參加勞動的具體過程,培養學生掌握獨立的生活技能,形成健康的勞動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