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音 孫成碩



關鍵詞:山水畫 著色 泰山 旅游信息導圖 三維立體
引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多媒體以及社交平臺的廣泛應用,旅游信息導圖作為一種可視、便攜的宣傳形式,開啟一場熱潮。有國內外人士調查研究并總結出旅游信息導圖之所以在當下如此盛行的原因:便于攜帶、易于理解、生動有趣等,為今后學者進一步研究旅游信息導圖在旅游市場中的現狀及前景奠定了重要基礎。
基于以上背景,以“泰山旅游”為設計研究對象,從前期調研到集體認知記憶搜集,最終形成一套可行的、滿足游客需求的特色泰山手繪游覽導圖應用設計。
一、山水畫相關理論與分析
(一)山水畫著色模式
山水畫有多種著色方法,色彩渲染能夠讓畫面更加生動,如果再把對風景的獨特理解加入其中,則可完成一套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生成作品。在山水畫的繪畫過程中,色彩設置也是一個需著重注意的問題。畫家在山水畫創作中,要注重色彩的運用,需要基于對色彩的理解來繪畫,表現出不同效果[1]。
色彩本身是風景最直觀的表現,表現出優美風景的不同特點。因此,山水畫的色彩描述需要在著色前提前設計,并在著色時保持狀態穩定的同時,運用多種手段進行色彩調和[2]。細膩的筆觸可以使景物的形狀更加生動,將繪畫中的意境轉移到自然境界,并完成美感的徹底恢復。
然而,就目前調查來看,國內市面上運用山水畫元素進行相關設計旅游導圖并不多見。大部分出現的是實景的旅游地圖,或者是添加動漫效果后的設計導圖,如圖1、2。這兩類旅游導圖也是我們目前市場上經常出現的,設計的優點在于生動有趣,能夠讓旅游觀光者身臨其境,但是由于市面上出現此類設計導圖日益增多,導致同質化問題愈加嚴重,缺少自身獨特性。
國外的旅游導圖大部分以線路圖為主,一個地圖模型再加上重要節點的標注設計,最多設計一些底色圖,旅游導圖簡潔明了,沒有過于復雜繁瑣的圖像,主打簡潔大方,標注重要線路,設計優勢在于能夠讓游客掌握重點線路,詳細得當,如圖3、4。
綜上,如何讓導圖變得既具有便捷性又能夠在眾多導圖中脫穎而出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本文對此進行相應的探究。
通過對國內外旅游方面調研發現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旅游導圖設計缺口:(1)缺乏高質量的服務與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感,游客無法參與其中。(2)無法體現景區特色,局限于圖片表達,缺乏吸引力。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亟需運用完善的設計方法解決游客旅行途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二)山水畫基因特點提取
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特點在于達到一種形似與神似、天與人交融的意境,不僅展現了生機勃勃的自然美景,而且常常以有限的視角表達對整個宇宙由外而內的理解,或將對土地和故鄉的思念融入在山水之中,所以說它既體現了古代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的觀念和態度,也向人們展現了古代人們的生活日常[3]。
在圖像描述方面,中國山水畫的特點是注重宏觀和整體把握,而不是拘泥于細節,對于對象的組織和結構,創建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化表達方法,不是機械復制,而是通過一種細致精細的形式來表達對象。在立體維度的處理上,總結了“遠而高”“遠而平”“深遠”“廣而遠”的概念,并巧妙地運用結合。在構圖上,比人物畫和花鳥畫更關注“勢”和“張與合”的展現,“勢”指的是特定意象之間的聯系,而“張閉起伏”指的是一種關聯之間節奏上的變化[4],這展現了傳統山水畫的相對靜止畫面中,對自然內在聯系的動態、全面的觀察和表達理念。
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筆法與人物畫和花鳥畫相比更加有趣生動,各種紋理方法和苔蘚點是筆法的要素,水墨法則有“染”“擦”“斷墨”“積墨”等多種手段,水墨的交融有效地影響了其抒情和寫意功能[5]。
二、山水畫理論視角下的圖形設計
導圖是人類文化的杰作,也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自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以來,導圖作為空間信息的載體和傳播工具,一直被視為人們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從事各種社會活動的主要工具之一,并廣泛應用于現代社會、政治、文化中。
(一)山水畫著色模式下圖形設計的特點
泰山歷史悠久,內涵豐厚、博大精深的文化征服了許多畫家的心,他們創作出的泰山山水畫也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泰山山水畫以輕煙為特色,皆籠罩一層淡淡輕煙,巍峨泰山在云霧繚繞之中,恍若仙境,其畫淡若輕煙,其境空靈、純凈,展現出畫家的精神追求。煙云飄渺給人以放曠之感,讓人感覺如同置身云霧中,感受著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狀態。筆法流暢,力度強勁,給人力量之撼和氣韻之美。
事實上,山水畫的色彩是一個科學問題,生動的色彩可以表現事物最真實的本質,通過強調對不同場景使用靈活的著色方法來增強屏幕的活力,不難看出顏色本身具有使屏幕更生動和自然的作用[6]。從山水畫的繼承過程來看,中國傳統山水畫已經從最初的小綠山水發展到大綠、淺紅、無骨、潑墨等,這些都是山水畫的表現形式。因此,有必要在繪畫時借助變化來創造更深刻的印象。例如,有些旅游導圖以山水景物為審美對象來制作,通過藝術地表現山水美景,反映了人生多方面高層次的精神活動,如賞美、遣興、求新、好奇。山水畫旅游信息導圖中的景色與心緒相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豁達開朗、開拓胸襟等旨意,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信息導圖的構成
當前旅游信息導圖朝著多元化、信息化、風格化方向發展[7],不僅能夠向人們直接展現所在地區所擁有的資源數量、質量以及功能分布,便于人們尋找,還可以向人們展示當地的歷史旅游文化特色以及經濟等要素。
1.突出旅游信息
旅游信息導圖是當地文化信息傳播的載體,主要反映一個地區的旅游資源、旅游服務,旅游設施及儲備是拉攏游客、形成旅游區域體系的基本物質條件。總體來說,是同時具有旅游意義的自然以及人文資源的合稱。旅游資源是旅游行為的原因,旅游信息導圖是旅游資源的媒介,潛在游客可以通過旅游信息導圖知曉一些知名景點、重要節點和水源。在不同的景點和區域,游客往往需要查閱整個旅游信息導圖的不同部分或游客的當前位置。旅行期間,大型旅游信息導圖必須折疊以便于攜帶,因此,為方便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的使用,旅游信息導圖往往以折線為界,根據旅游線路、旅游區的不同,旅游景點的導圖、圖片和文字應按段、枝、列排列,每張導圖的大小和排列應充分考慮到在旅游動態活動中折疊導圖的需要。目前,對于單個旅游信息導圖,有兩種較好的折疊方法:手風琴式折疊和剖腹式折疊,它們可以在觀光時滿足游客的需求,無需打開整個導圖,就可以根據需要瀏覽和找尋旅游信息。
同時,在旅游信息導圖上,必須標明和展現旅游設施的具體位置、范圍、大小和級別,待信息經過導圖細致處理整合后,通過特殊標符展現于旅游信息導圖中。
2.藝術性圖畫設計
在進行旅游信息導圖設計時,應兼顧游客在旅程中的心理訴求。因此,旅游信息導圖呈現方式的選擇和符號的設計不僅要保證導圖的科學性,還要突出其藝術美。例如,有必要突出名山大川的美麗,如壯麗、神奇的高山以及歷史建筑。旅游信息導圖中的地理表達多不以等高進行表現,而是由多種藝術手法來襯托,如透視法、鳥瞰法、彩色遙感圖像和陰影法。
旅游信息導圖是傳播旅游目標城市文化和其他有效信息的有效載體和方式[8]。在實踐中,制圖者運用生動的圖形語言,在旅游信息導圖中形象地展現了現實生活的具體信息,完成了旅游信息從具象向標識的轉換。游客通過對旅游導圖特殊字符的理解、觀察,從旅游導圖中獲取有用的信息,進行重新整合、分析,實現了從旅游信息導圖中全新認識世界。旅游信息導圖為游客規劃旅游路線、安排娛樂活動、預定娛樂場所提供了便利,為旅游市場提供消費目標、制訂規劃、設計旅游產品和改善售后提供了良機。為了達到吸收文化內涵、豐富文化情感、拓展旅游美學視野,指導和刺激游客對當地歷史文化的興趣和價值判斷的目的,導游是必不可少的,而旅游信息導圖正是充當了旅游者無聲導游的角色。例如:利用旅游信息導圖上的交通要素,游客可以制訂旅游交通線路,選擇旅游交通方式,預算旅游支出,制訂旅游規劃。按照旅游信息導圖所顯示的節點和位置,游客可以根據旅游目的確定旅游路線和景區并且計算旅游距離。根據旅游信息導圖上的旅游氣候介紹,可以確定旅游時間,選擇采取哪些措施來防風、防寒、防熱。在旅游信息導圖的幫助下,游客還可以選擇酒店、餐廳、商店、娛樂場所等。總之,旅游信息導圖可以輔助游客在進行制訂旅游計劃時清楚了解景區的地區周邊環境,使游客生活舒適、旅游愉快。
制圖實踐中,在完成旅游信息設計與宣傳的兩者交互的同時,必須注重為游客服務,使廣告內容與旅游信息制圖內容有機結合,提高旅游信息制圖的實用性和藝術性[9]。
三、山水畫著色模式的泰山游覽導圖設計研究
(一)泰山游覽導圖前期設計方法
本文從4部分進行研究,最終形成泰山游覽導圖設計架構,如圖5。首先,搜集關于旅游導圖的現存信息,對其選中研究對象的前景進行進一步分析。其次,對山水畫理論進行概述,并對市場現有山水畫旅游導圖進行搜集、賞析。再之,進行調查問卷,了解人群景觀認知,確定景觀區域,運用三維立體構圖進行設計,融合山水畫著色模式以及皴法。最終,貼近生活,進行現實應用設計,設計框架如圖6。
針對上文提出的旅游導圖現存的問題,對泰山旅游導圖功能架構進行改進、完善,使導圖精準定位群體目標,融入沉浸式體驗,增近人地交互。
通過問卷調研,不僅提升了游客導圖使用感,同時拓展了游客泰山地域文化知識面,加強了地域文化傳播。
(二)泰山游覽導圖平面生成與初步設計
為確定旅游導圖設計范圍以及得到準確的泰山平面圖,因此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最終得到泰山認知地圖。
1.問卷調查選取了不同年齡段、性別、地區人群分類進行調查。
2.內容涉及到人群印象中較為突出的區域、景點、路線、標志物等。
3.發放問卷40份,收回有效問卷30份,其中學生群體10份,外地游客10份,當地居民10份,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最終得出調查結果,圖7中紅色區域為人們印象最為突出的區域。
本次設計采用的是山水畫中的潑墨水彩法和空間三維透視法進行繪制、構圖。通過簡潔明了的感性表達因素,反映了此次設計的主觀想法和審美趣味,在充分體現山水畫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審美的同時,避免泰山旅游導圖走向平庸,使泰山旅游導圖具有個性化的審美特征,如表1。
另外,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讓山水畫具有一種神秘的色彩,將虛變實,由實變虛,從而虛實相生,帶給人們不一樣的體驗,給每個人不同的精神世界,從而豐富了泰山旅游導圖的可讀性,使泰山旅游導圖充滿魅力,充滿古典情趣,使泰山旅游導圖能夠與含蓄的意蘊相兼容,空靈與清晰的審美趣向相結合。現代人用自己的藝術視角和語言符號模式,從古典繪畫中衍生出現代趣味山水畫,這是對傳統的再創造、繼承和發展的新局面[10]。
泰山旅游信息導圖設計過程依照了一定的規則和計算方式,以特殊的符號和標志,將自然景觀與現實景象,逼真而直觀地展現在圖紙上。設計過程中以描寫泰山為主體,通過泰山主體的表現,再加上其他的房屋建筑,指出來具體的沿路景點,比如元始天尊等具體的景點,標明具體旅游線路,為游客提供方便的同時,帶動當地經濟文化快速發展,如圖8。
(三)泰山平面地圖三維空間表達
本次的導圖設計能夠讓游客對泰山著名景點以及歷史文化有所了解。如何激發游客萌生對景點的期望,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需要我們在導圖中渲染景觀氛圍,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其中,重要的是將景區劃分不同等級和層次,換句話說是指具象的節點在泰山地區內的特點和重要性。通過前期調查問卷,對不同人群進行統計分析,最終得出人們印象中認知比較高的景點,依次去排列。最終以景點標志物的手繪表現形式形成平面地圖向三維空間轉換的創意實踐,如表2。
(四)山水畫信息導圖的著色畫面
旅游信息導圖不僅是指導旅游的工具,也是吸引游客的藝術收藏[11]。本次設計的導圖底色以淺黃色作基底,兩邊的古建筑風格的房屋用墨色作為屋頂的顏色,淺紅色作為建筑墻體的顏色,兩邊的樹木和草皆為綠色,此外,主體泰山用青色由低到高顏色不斷加深,泰山周圍的矮小山脈保持一致,黃色作為寺廟的頂樓顏色,凸現寺廟的莊嚴。泰山周圍的十八盤以及建筑兩旁的道路皆用白色進行突顯。另外,信息導圖還制定了紅色的箭頭指標線路,用白色框在導圖上用黑色字體標注出泰山景區里的各個景點和公共設施,整體看起來一目了然。
(五)視覺效果圖的呈現特點
中國山水畫大多以自然景致的表現方式來描繪一些山川大河,給予自然美景獨特的審美趣味和主體意境。視覺上清晰自然,線路清晰,游客能快速抓住主要的旅游線路。旅游信息導圖也更加注意顏色的運用,使用類似于自然色彩的復合色彩系統,并充分利用符號學原理,進行比較、分析和混合,使自然景致產生強烈的沖擊[12]。在旅游信息導圖上,為了增強未按比例表示的旅游資源和旅游設施的視覺效果,經常使用真實場景、象形文字或象征符號,但此次運用山水畫色與墨元素進行繪圖,就是與以往最大的不同,視覺效果顏色上用了綠色、青色、紅色、黃色、淺黃色、紅色、白色、墨色、淺紅色。并采用相應圖片的簡明文字介紹,使游客更易接受導圖的呈現,不僅展現了泰山地域風光,更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如圖9。
四、旅游導圖動態化應用
為加強現實與手繪游覽導圖的創新結合,科技與文化的交融,通過現實技術以最直觀的方式呈現給游客,分為以下幾個功能,如圖10。首先,游客可以通過下載手機App小程序,進入App系統,游客可以對所處景點進行具體信息查看,包括景點介紹,歷史文化。其次,結合數字化擬合技術,自帶GPS定位系統,具有地圖導航與搜索功能,不像說明書一樣乏味。最后,賦予時間維度的晝夜更替,實現時間地圖自由更替,讓游客實現“畫中游”。
在本次的設計中,除了可以看到山水畫獨特筆法外,在表現形式上還添加了藝術性特征,給予信息游覽導圖特殊的趣味性[13]。在整體的修飾性上也感受到本次信息導圖繼承了山水畫在繪制泰山與自然景觀時的主觀意境,注重于刻畫地區樣式、地形、尊重客觀存在,同時注重景觀所帶來的美好與感受,以筆用心繪畫山水自然帶來的思想感受。雖有不同,但二者卻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和貫通[14]。
五、旅游導圖創新設計意義
作為具有引導性的旅游導圖,反映出繪圖者自身認知與目的,是一種有方向、目標的空間再現。創新設計是一個空間重構的過程,背后離不開集體記憶的搜集。
(一)目標人群影響
通過地域文化價值的提煉、三維空間的生成,加強人地互動的同時,傳播了地域文化,拓寬了人群知識領域,延續了旅游導圖的歷史價值。導圖設計不再單純停留在空間環境層面,而是注重受眾人群心理情感,將情感化設計融入其中,增強了其沉浸式體驗感。
(二)泰山地域影響
三維制圖實踐中,巧妙地將泰山地域自然景觀以獨特表現形式向人們進行展現。不僅促進了當地文化傳承,同時帶動了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為進一步提升泰山旅游景區地公共設施服務提供了良好基礎,加快了旅游資源文化的價值轉換。
結論
目前,政府沒有明確全國各地的旅游導圖和通用實用地圖的區別,在游覽導圖繪制方面仍存在短板,特別是大區域小比例尺地圖的一般功能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旅游導圖特殊頁面對景區和路線的影響不明顯,旅游實用性更不令人滿意,旅游管理者與旅游導圖制作者溝通不到位,景區圖上的景區與旅游資源混淆。
在這種情況下,尋找旅游景點的讀者無法區分旅游資源是否被開發成可用于旅游的旅游景點。本次山水畫墨與色元素提取在信息導圖中的應用,不僅讓山水畫有自然的地域形態(泰山)和地理位置,而且還進行了相關性的視覺效果設計,利用三維立體法進行繪制導圖,同時結合現實進行App現實應用設計,這種沉浸式體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導圖的質量,使得山水畫與信息融為一體,生動地將地圖符號與地圖場景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