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徐世國(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0)
Debakey I型主動脈夾層具有一定的致死率,手術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方式,能夠改善臨床癥狀,降低死亡率[1]。但由于該病發病時起病急,多數患者存在焦慮等心理狀態,并且,手術具有一定的創傷性,術后可能引起呼吸、神經等系統的并發癥,因此還需加強對患者的風險管理[2]。研究認為,開展手術后風險管理模式的精準護理措施,能夠根據患者臨床特征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干預方式,同時還能對患者采取精準的護理評估,為其制定專一的護理計劃與24h護理觀察,以此降低其呼吸系統并發癥發生率并縮短治療與住院時間,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3]。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Debakey I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采用基于風險管理模式的精準護理,分析其對術后急性呼吸系統并發癥等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2021年7月-2022年10月收治的200名Debakey I型主動脈夾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100例)與對照組(10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齡區間為43-78歲,平均(61.28±3.48)歲;對照組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齡區間為42-79歲,平均(61.31±3.52)歲;兩組患者年齡等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審核批號20210511)。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經臨床檢查確診為DebakeyⅠ型主動脈夾層;②患者均已知情本次研究內容并自愿加入;③患者臨床資料完整,能夠配合本次研究內容。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認知障礙、意識障礙,無法配合本次研究開展者;②合并其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人員;③DebakeyⅡ型、Ⅲ型主動脈夾層患者;④術前存在嚴重肺部疾病,如大葉性肺炎、肺癌并胸腔大量積水、呼吸衰竭等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流程對DebakeyⅠ型主動脈夾層術后患者進行護理,護理時間為7d。
觀察組:按照風險管理模式的精準護理對DebakeyⅠ型主動脈夾層術后患者進行護理,對患者實施精確、準時、個體化的護理,貫穿全人全程。護理時間為7d。具體內容如下。
(1)成立風險管理模式的精準護理服務小組:小組成員由責任護理人員、護士長等人組成,護士長為組長,組長需帶領小組成員定期開展與風險管理護理模式相關的培訓,并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確保護理人員能夠掌握風險管理相關知識;(2)設定專一護理計劃,為患者建立個人檔案后注意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態,并積極與主治醫師溝通交流,找出患者高風險存在的主要因素,并采取針對性干預,同時,對DebakeyⅠ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潛在風險進行分析,由事后處理轉變為事先預防,制定相應措施,積極提出優化護理方案,減少風險事件發生;(3)護理方案細節實施,包括:①精準的護理評估:a.詳細地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就業狀況、婚姻狀況、有無吸煙史、有無手術史及其他肺部疾病、經濟狀況、患者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b.DebakeyⅠ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病情嚴重且復雜多樣,體外循環時間明顯長于其他心臟手術,且處理主動脈弓部病變時往往需深低溫暫停循環,更增加了低氧血癥的發生風險,故術后應嚴密觀察血氧飽和度、患者呼吸音及呼吸機參數,一般每2-4h復查1次血氣分析,保證對氧合指數的準確評估。c.對比患者術前與術后其他幾大系統情況,內容包括:神經系統(意識有無障礙、手腳有無麻木、大小便有無失禁等)、血液循環系統(心率及脈率、血壓、血氧等)、泌尿系統(能否自主排尿)、消化系統的營養狀況(有無食欲)、運動系統(能否自主運動)。②24h全程的病情觀察:a.密切監控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包括心率、血壓、氣體交換等,在日常治療中,應根據患者病情合理調控治療藥物;加強病情巡查,合理控制其心率改變情況,及時告知醫師并配合醫師搶救;b.注意觀察患者血氧飽和度等情況的變化,及時評估患者的肺通氣情況與肺功能變化,當患者出現ARI時,應立即與醫生溝通,及時做出處理,調節呼吸機參數,確保患者血氧飽和度平穩;c.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瞳孔、偏癱或截癱及頸動脈搏動情況,防止術后神經系統并發癥的發生;d.密切觀察有無便血、腸鳴音、腹痛等情況,觀察尿量及顏色變化;防止術后累及腸系膜動脈、腎動脈;e.密切觀察患者雙下肢皮膚溫度、皮膚有無花斑、股動脈和足背動脈搏動有無減弱或消失,以及雙側肢體是否疼痛、麻木,肌酸激酶是否升高,是否出現感覺和(或)運動功能減退甚至喪失等癥狀,以防患者術后出現動靜脈血栓。③心理護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受到疼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對此,護理人員需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對負性心理情緒較嚴重的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給予其足夠的關心與支持,平等對待每一位患者,使其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心和支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治療。④健康教育護理:為患者講述治療案例,并告知其治療的重要性;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疾病發生危害等,提高其對疾病治療的重視;對患者提出的疑問應耐心回答,糾正其對疾病的錯誤認知。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分析兩組在不同護理方式下的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問卷評定,80-100分之間為滿意,60-79分之間為較滿意,59分及以下為不滿意,護理總滿意度=(滿意+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本問卷表Cronbach's α為0.867,信度良好,問卷回收率為100%。②急性呼吸系統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急性呼吸衰竭發生率。③分析兩組干預后的生活質量、干預后生存率、重癥監護與住院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護理后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護理后護理滿意度比較[n(%)]
2.2兩組護理后急性呼吸系統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所示。
表2 兩組護理后急性呼吸系統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3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生存率、重癥監護與住院時間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均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存率高于對照組,重癥監護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所示。
表3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近年來,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DebakeyⅠ型主動脈夾層患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是最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4]。DebakeyⅠ型主動脈夾層具有起病急、病程進展快、病死率高等特征,需及時治療干預[5]。手術治療是該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且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DebakeyⅠ型主動脈夾層病死率呈逐年降低趨勢。但在手術治療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尤其是病人的呼吸系統容易發生并發癥[6]。呼吸系統并發癥是DebakeyⅠ型主動脈夾層術后較為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并且為了避免受到患者術前情緒的影響,手術幾乎在深低溫停循環狀態下進行,因此,患者容易在術后出現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等情況,不僅可影響到疾病的預后,同時還會明顯增加患者的住院時間與醫療費用,提高致死率[7]。并且,在呼吸系統并發癥發生后,患者康復后的生活質量也會顯著降低[8-9]。因此,如何降低DebakeyⅠ型主動脈夾層術后呼吸系統并發癥發生率十分關鍵[10]。
研究認為,在患者手術后給予風險管理的精準護理模式能夠明顯提高患者手術后干預效果,能夠在患者手術開始前即對患者開展精準的護理評估,并為其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因此更能提高護理效果[11-12]。在這樣的護理方式下,護理人員能夠在特定的時間對患者進行評估,并結合護理要求,制定符合具體臨床情景特點的精準護理流程[13],對患者實施有預見性的護理評估和干預,并著重關注不同醫療階段的護理重點,主要有精準的護理評估、專一護理計劃、24h病情觀察、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等,它要求科學化、人文化地時刻關注患者的生理病理變化和各項指標結果,貫穿全人全程,為特定的患者在正確的時間提供精準的護理[14-16]。因此,對于每一位DebakeyⅠ型主動脈夾層術后護理的患者,護理人員都能統一做到風險管理模式的精準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樣不僅能有效降低術后急性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發生率,還能縮短患者重癥監護及住院的時間,促進康復,緩解負面情緒,提高護理效果,為臨床治療效果提供安全保障,從而更好地服務患者,使患者獲益最大化[17-18]。本次研究結果發現,患者采取風險管理的精準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改善程度更高于對照組患者,表明基于風險管理的精準護理在疾病術后護理中具有重要意義。同劉彥彬[19]、汪美林[20]等人的相關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基于風險管理模式的精準護理應用于DebakeyⅠ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管理中,能明顯降低術后急性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患者的重癥監護及住院時間,促進康復,緩解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與生存率,提升了患者滿意度,為臨床治療效果提供安全的保障,并使患者的獲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