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周 霞 崔春花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政治屬性是黨組織的根本屬性,政治功能是各級黨組織的基本功能。增強政治功能,既是黨組織政治本質的回歸,更是新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首要方向。深入解析高校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探索增強高校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的實踐路徑,對于建強黨在高校教學科研一線的戰斗堡壘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支部建設,并結合時代發展不斷探索支部建設的新舉措,形成了大量有益經驗與制度機制。1927年三灣改編時,毛澤東首次提出“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1],是支部建設和黨的政治建設的創新實踐。1929年古田會議決議中,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確立了黨領導軍隊的基本原則和制度[2]。毛澤東也指出,“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的生命線”“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鄧小平在推進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強調,“到什么時候都得講政治”“嚴格黨的支部生活極端重要,沒有支部生活就沒有戰斗力”,并以支部建設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穩定有序。江澤民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世紀之交指出,“基層組織是我們黨的細胞。如果細胞都發生了病變,黨的整個肌體就不可能健康,最后甚至可能垮掉。我們早就提出,要防止出現‘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現象。”胡錦濤進一步指出,“要強化支部建設,提高基層黨組織建設科學化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黨的政治建設”這一重大命題,將其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并作為根本性建設擺在首位,[3]同時高度重視“抓基層、打基礎”,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開篇也鮮明強調,要“強化黨支部政治功能,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鞏固黨長期執政的組織基礎”。《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
高校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主陣地,新時代對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增強高校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進行了有力推進。2020年,教育部、中紀委等四個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的若干措施》,北京市委也專門制定出臺若干措施,對加強北京高校黨的政治建設提出明確要求。2021年,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也對高校教職工黨支部的主要職責做出明確規定。高校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的發揮直接關系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加強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既要吸收歷史經驗,也要立足當前實際,推進學理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推進政策制度落實與基層實踐實際相融合。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經典學說,列寧在此基礎上構建了無產階級政黨理論的基本框架,并在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不斷提煉深化,使無產階級政黨有別于資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政黨首先是“政治組織”,有其特定的政治使命和政治目標,具有鮮明的階級屬性和政治屬性,并呈現出以下特征:無產階級政黨有遠大的理想和偉大的目標,是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統一者,消滅所有階級,達到自由人的聯合體的共產主義社會是其最終目標;無產階級政黨由無產階級中的先進分子組成,列寧曾根據俄國革命實際指出,無產階級政黨同其代表的階級相比,在黨員的覺悟程度和積極程度方面都要高得多,更關鍵的是通過“灌輸”強化黨員的教育和管理;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相比資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政黨唯一的鞏固的支柱是“組織”,有嚴密的組織體系和嚴格的組織紀律;同時,無產階級政黨是人民利益的代表等。
無產階級政黨的政治功能,基層黨組織、黨支部的政治功能,高校教師黨支部的政治功能等在概念邏輯上逐層遞進,越往下一級的概念越具體,貫徹落實的特征也更凸顯。本文根據有關概念解析和文獻分析[4-6],將高校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的內涵解析為:政治傳導落實功能、黨員教育管理功能、領導基層治理功能、引領動員凝聚功能、政治監督保證功能,具體如下:
第一,政治傳導落實功能是高校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的核心本質。高校教師黨支部直接擔負著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的重要任務,特別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政治傳導落實功能是高校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的核心,是支部建設的“根”與“魂”,具有鮮明的政治性特征。
第二,黨員教育管理功能是高校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的現實基礎。教育培養好政治素質優良的高校教師黨員隊伍是實現黨支部政治功能的前提[5],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教育引導黨員堅定政治信仰、把牢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提升政治能力、涵養政治品格、遵守政治紀律,以良好的政治素養踐行初心使命。同時,做好在高層次人才、優秀青年教師中發展黨員的工作,為黨的組織注入新鮮血液。黨員教育管理功能具有嚴密的組織性特征。
第三,領導基層治理功能是高校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的中心環節。推動中心工作,領導基層治理,推動改革發展,推動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是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發揮的中心,這就要求教師黨支部、黨支部書記和支委要提升工作能力,履行引領和把關作用,并推進相關學術組織、群眾組織自覺貫徹黨的主張,確保基層治理方向正確,確保執行不走樣、不縮水,貫徹落實到位。領導基層治理功能具有高效的執行力特征。
第四,引領動員凝聚功能是高校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的關鍵內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是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發揮的關鍵,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好政治關、師德關,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密切師生聯系,把廣大師生緊密團結到黨的目標和事業上來,把力量凝聚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筑牢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引領動員凝聚功能具有強大的凝聚力特征。
第五,政治監督保證功能是高校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的重要支撐。監督保證全體黨員以及教師遵守法律法規,特別是監督保證全體教師黨員嚴格遵守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發揮的重要支撐,要堅持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上下功夫,保證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證黨的事業不斷向前。政治監督保證功能具有嚴明的紀律性特征。
第一,以實而學:在學懂弄通上,明確三個強化。一是強化理論武裝,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推動形成規范化常態化的政治理論學習制度機制,確保學習時間和精力投入充足;創新學習形式,提升學習的系統性和針對性,如通過構建“原原本本學、融會貫通學、聯系實際學”“日常自學、重點導學、階段述學、集中研學”“書記支委帶頭學、專家干部輔導學、交流碰撞研討學、參觀實踐沉浸學、講授報告輸出學”等學習模式,提升學習實效;強化參與調動,推動形成黨員“人人向學、人人領學”的良好氛圍,如通過構建分類引領型學習模式,明確黨員學習分工,思想引領型領學黨的理論、時事評論型領學時事熱點、專業結合型領學行業動態、寓教于樂型領學意識情懷,以及完善 “主講主問主評”黨課學習模式等方式,改變“一人講、大家聽”模式,實現“人人參與、共同提高”。二是強化政策傳導,確保學校黨委常委會、二級單位黨政負責人會議、院系級黨組織會議、教師黨支部書記例會、黨支部“三會一課”等定期傳達溝通機制健全、鏈條通暢,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的決策部署有效傳導落實到基層。三是強化定向指導,完善黨員領導班子成員聯系黨支部、黨員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等制度,加強對教師黨支部的直接指導;結合工作實際,以問題為導向,形成專項指導工作機制,確保傳導落實到位。
第二,依實而轉:在轉化解扣上,抓住兩個關鍵。一是要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上級黨組織決議轉化為支部和黨員的行動指南,確保宏觀要求轉化為思想共識和具體任務,采取有效行動,落細落小落實,并及時矯正偏差。二是在推進落實中如遇到問題,支部、支部書記、支委和黨員要及時覺察、收集意見,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對師生困惑給予回應,對把握不準的內容先請示后再予以解釋,對存疑的問題積極引導黨員先行先試,以黨員的實際行動證明其正確性和有效性,當遇到政治“雜音”時,更要“舉旗亮劍”,用科學的論證對其進行批判,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高校基層落地生根,有力執行。
第三,因實而做:在落地落實上,注重三個問題。一是貫徹落實要堅決,不搞變通、不做選擇,切實摒棄“有利于自身的取,不利于自身的舍”的錯誤思想和做法;二是貫徹落實要重實效,不是學習宣傳轟轟烈烈,貫徹執行悄無聲息;三是貫徹落實要切合實際,杜絕形式主義、短視短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落實好教師黨支部的責任和使命。
第一,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強化黨員教育管理,引導黨員以良好的政治素養踐行責任義務,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引導黨員立起先進標尺,主動亮身份、踐承諾、強擔當,強化黨性意識、黨員意識和宗旨意識,引導黨員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淬煉黨性品格,彰顯初心本色。
第二,保持黨內政治生活的嚴肅性。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守正創新,使組織生活切實成為鍛造黨性的大熔爐。例如:通過進一步細化“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流程,對會前準備、會議召開(討論、決議)、會后落實和信息發布等事項做出流程解析并明確任務分工;嚴格落實組織生活會制度,認真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工作,結合支部自身實際細化制定黨員自評、黨員互評和支部評價的指標框架和指標點,確保評價有依據、有指向。
第三,加強黨支部建設的規范性。嚴格執行黨員發展、黨費收繳、組織關系管理、按期換屆、組織生活開展等制度和要求,強化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確保組織有“形”,隊伍有“神”。
第一,完善領導功能發揮機制。進一步發揮高校教師黨支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開辟新賽道、新領域等方面的基礎性、牽引性作用,推動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貢獻積極力量。進一步優化教師黨支部參與基層治理的制度機制,確保教師黨支部書記參與討論決定本單位重要事項,健全完善系務會議制度,細化議事規則、程序和事項,嚴格制度執行。發揮教師黨支部把好政治關、師德關的作用。進一步突出教師黨支部在引領其他基層組織,如學術組織、群眾組織中作用和地位,突出其政治功能。
第二,完善領導能力提升機制。加強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隊伍和支委班子建設,特別是加強“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培養,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加強培訓交流,推動黨務和業務同向發力、聯動提升。選樹培育先進典型,強化示范引領,發揮“頭雁效應”。提升以信念、目標、戰略、文化、激勵、溝通為要素的組織領導力和以品格、精神、專長、經驗為核心的個人領導力,全面提升教師黨支部的整體領導力。
第三,完善功能發揮平臺建設。通過搭建作用發揮平臺,聚焦三全育人、五育并舉、科研攻關、疫情防控、鄉村振興、服務師生等重大任務,讓教師黨支部和教師黨員“出列擔當、發揮作用”。
第一,思想引領:抓牢課程思政這一關鍵。落實課程思政建設要求,推進教師黨支部自覺肩負“課程思政”建設責任,加強培訓交流和研討,并以教師黨員的課程和課堂為第一試驗田和育苗場,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育元素、融入路徑,推動形成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濃厚氛圍。
第二,隊伍引領:抓牢師德師風這一關鍵。以教師黨支部為引領,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學術道德建設,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引領帶動廣大教師做“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成為“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成為“大先生”。認真履行師德評價考核責任,教育引導教師嚴格遵守高校教師職業行為準則。
第三,價值引領:抓牢凝心聚力這一關鍵。增強群眾工作的凝聚性,做到“連民心、接地氣、解民憂”,把師生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把力量凝聚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積極構建調查研究、動態研判、定期溝通、一對一聯系、談心談話、服務師生等工作機制,掌握師生思想動態,關注利益訴求,暢通溝通反饋,做好關懷幫扶,切實提升師生對黨組織的歸屬感以及對身邊黨組織和黨員的信任感。
第一,構建主體責任落實機制。確保教師黨支部明責、守責、履責、盡責,通過健全完善黨支部、黨支部書記、支委和黨員責任清單,健全完善基層黨支部書記述職評議考核制度,強化結果運用,確保“書記抓、抓書記”的工作鏈條更完善,強化責任落實。
第二,構建監督黨員遵規守紀機制。確保黨員嚴格遵守黨章黨規和法律法規,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防止不受紀律約束的“特殊黨員”存在,高度重視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銳利武器,開好組織生活會,有效發揮事前監督作用。
第三,構建完善監督保障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保障工作機制,確保黨支部在落實主體責任、監督黨員干部、廣大黨員切實發揮作用,確保基層黨的各項工作動力充盈、保障有力、協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