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趙錄志 _ 北京市懷柔區第五中學
學校管理事關如何提高育人質量、如何造就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人才,處于教育管理的前沿陣地,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是一種精彩的藝術,管理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學校的成敗。這就要求學校管理必須充滿藝術與智慧并存的美學理念,讓美的精神在教育管理中顯現,在管理活動中形成價值。
管理中的“缺失”之美是一種境界,它體現了學校管理的大局意識、價值取向,體現了對工作輕重緩急的權衡與取舍。著名的維納斯雕像,正是因為斷臂而美,無數人曾試圖復原那只斷臂,但其作品都顯得不倫不類。一方面,學校管理必須能夠體現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現代管理追求高效簡約,管理的重點是“理”,而不是“管”,是要理順各種關系,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另一方面,學校管理要注重程序化、規范化、網絡化、科學化建設。管理制度建設的方向應該是體系完備、程序規范、內容凝煉,注重體現學校制度文化的美學價值,倡導在科學管理的前提下實現人文關懷,在人文關懷的過程中落實科學管理。
學校管理就像水,是一門“柔性”藝術,這就要求管理者要把自己從“管理員”轉型為“服務員”,做一個“外柔內剛”的人文型管理者。《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讓教師和學校一榮俱榮,用“上善”的藝術服務學校,從而實現“以柔克剛”“以靜制動”。
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一分靠管理、九分靠引領。作為新時代學校的“掌舵者”,校長不僅是學校的管理者,更是師生成長的領路人。校長要注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感染師生,潛移默化地樹立個人威信。示范是最好的管理,要求教師做的事,校長必須能夠放下身段,自己首先做好。管理就是把制度、規范放在距離師生最近的地方。柔性美體現的是管理的“軟實力”,校長要有儒雅氣質、學者風范,提高管理站位,溫文爾雅地踐行自己的管理理念,對師生的行為偏差要做到“以柔克剛”“剛柔相濟”。
校長要善于運用“情感管理法”,時刻把教師的安危冷暖、利益得失放在心上,尊重師生的發展訴求,讓他們在管理中有更多的獲得感。校長要推行“自下而上”的管理策略,讓學校的一切規章制度從教師中來、到教師中去。管理理念及方式方法應突出人性化和人情味。校長尤其要樹立現代管理理念,推行民主化、服務型管理機制,在學校管理與教師成長之間畫出一個最大的“同心圓”。同時,管理中要虛心聽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設身處地維護教師的發展利益,最大限度達成共識,增強管理認同感。
學校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要充分發揮情感的親和力和群體的凝聚力,才能實現學校管理的目的,追求管理的和諧之美。
學校管理的終極指向是制定并達成目標。學校發展目標和管理目標是學校教職工對學校發展和學校管理的一種未來期待和預期結果,圍繞目標進行制度管理并在責任上強化。強化實現目標的安全責任、教學責任、科研責任、德育責任等,而不是工作方法和內容的簡單統一化。因此,制度管理是強調每個人既是活動的主體也是責任主體,都要對自己的行為及活動的結果負責。這樣,可以使組織中的每個成員以高度的責任感,去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實現目標。
在學校管理中,人的需求是多樣的,歸結起來主要有兩種動力:一是物質動力,即管理給人們帶來物質利益的滿足;二是精神動力,即管理給人們帶來心理、觀念等精神需要的滿足。在現代學校管理中,提倡以人為本,關注人的生命、人的生存價值和人的發展,強調對人的關愛、尊重和信任等,就是將兩種動力協調起來,充分發揮其發動和推動的作用。美國學者布魯克菲爾德指出:“優秀的教學榮譽應該贈與那些教師——他們坦誠地看待自己的失敗和錯誤,并表明自己如何從失敗和錯誤中吸取教訓。受歡迎的職業典范將是愿意承認自己在困難中苦苦掙扎的教師,而不是那些看起來能解決一切困難的教師。”因此,學校應制定能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并有助于人的發展,強調對人的尊重、關愛的激勵措施,讓一切教育教學資源得以充分流動。
學校管理是人的管理,其實質和終極目標是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這就啟發學校管理不是用強制的行政手段和制度的控制力進行的管理,而是按照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活動規律而采用的約束,是通過人們心中產生一種潛在的驅動力,把學校管理目標變為人們的自覺行動,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自覺行動是以個人和組織的持續學習為動力,學習是學校管理的動力之源。因此,學校要圍繞學習型組織建設目標加強管理。我們在工作中進行以案例為支撐的情景學習,以教研為紐帶的合作學習,以實踐經驗為基礎的反思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學校管理的核心目標是立德、提質,而這兩個核心目標是無止境的,其內涵每年都可能會有變化。增值是在管理的過程中使學校的相對價值得到提升,并且具有繼續提升空間的過程與結果。學校管理增值是一種價值性的實踐活動,是對學校管理自身及其環境的超越。
學校管理就其核心增值空間來說,是學校的競爭力,即學校管理者的競爭力、教師的競爭力、所培養學生的競爭力、所能得到資源的競爭力。具體到外在價值來說,就是指學校的品牌價值,即學校的知名度、美譽度和信賴度。首先,提升學校的知名度,是一個需要學校與社會之間持續溝通的過程。一方面,努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學生的質量,讓自身強大。另一方面,把學校的亮點與特色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學校,以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其次,提升美譽度的本質是,使學校文化如何與傳統文化有機傳承、如何更富有美感和詩意。具體地說,就是要做好三個系統——理念系統、行動系統和形象系統,并且保持三個系統的整體性和連貫性。最后,提升學校自身的信賴度,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建構一個扎實可信的可持續改善的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使學生和家長以在這所學校讀書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