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青青 李雅紅 _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在日常心理咨詢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中學生在面對學習壓力、人際不良、自我認知與身心發展不平衡、家庭教養方式不良等問題時,容易出現情緒暴躁、焦慮無助、厭學失眠、抑郁消沉等心理行為問題,影響其正常學習與發展。對此,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健康成長的發展指導,不斷提高青少年健康素養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全體師生的積極參與、通力合作,為學生創設關系和諧、狀態積極、健康陽光的心理大環境。學校注重開展全體教師、班主任、青年教師等多層面專業心理技能培訓,培訓內容涵蓋學生常見心理行為問題的識別與處理、心理學技術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等,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素養的各項主要指標,科學掌握如何鑒別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的類別及程度,提升全體教師對學生心理問題的洞察力,同時也讓教師認識到心理支持對每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幫助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應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能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
學校通過構建班級制、導師制、學長制相結合的三維德育管理機制,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利用“班級制”發揮班主任核心作用,使學生在行政班中建立歸屬感,獲得良好的道德情感體驗;全員育人“雙導師制”作為班級管理的重要補充,在保留行政班、班主任基礎上,再為學生配備導師,全體教師參與,面向每一名學生,每位導師帶8-15名學生,導師圍繞思想、學習、心理、生活等方面,通過完成每月召開一次會議、每月開展一次活動、每學期對學生兩次評價、每學期與家長聯系溝通兩次、隨機與學生個別談話等任務,對學生進行精細化指導;利用同輩輔導的優勢,系統開展“學長制”工作,由在校高年級或已經畢業的優秀學長組成學長團,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學業示范、生涯導航等方面輔導,發揮學長的傳幫帶作用。三維德育管理機制為學生的發展建立了全員全程的支持保障系統,促進了學生健康發展。
科學規范地開展心理普查工作,能夠提升學校心理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科學性。近兩年,學校積極開展學生學習心理品質調查與研究,比較全面地了解了學生品德發展、學習品質、心理健康及影響因素的具體狀況,及時發現有心理困擾和處于心理危機狀態的學生,并為其提供適切的心理支持和干預。學習心理品質普查也讓學生學習了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
建立重點關注學生上報制度,可以有效預防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班主任與學生的接觸最為緊密,對學生的心理狀態最為了解,基于心理普查的結果并結合學生日常表現,由班主任及時報備班級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情況,心理教師根據班主任的上報建立“重點關注學生”檔案,科學評估,摸清學生心理實際狀況,制定“一生一策”,密切家校聯系,及時跟進了解學生的情況,積極與學生建立咨詢關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機事件發生的可能。
學校每年開展心理季、心理日等系列主題活動。心理季是學校心育品牌活動,根據日常比較普遍的心理問題選定活動主題,例如自我探索、壓力調適、人際交往、生涯規劃、學習心理等,通過豐富有趣的心理游園會、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團體活動等途徑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和自主發展意識,端正其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提升應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能力,營造溫暖和諧、積極向上的校園心理氛圍。每年5月25日的心理健康日,學校通過開展心育活動和宣傳,引導學生珍愛生命,了解自己、關愛自己、悅納自己。
除現場教學外,學校心理教師還錄制了20節高中生心理健康素養提升課程“成就更好的自己”,通過學校慕課平臺供學生線上學習。課程內容涉及心理健康常識、學生自我認知、中學生情緒調節與管理、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等內容。線上課程讓學生們根據自己所需隨時學習,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
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各自的優勢,增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整體合力,實現學生健康、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學校從2016年開始實施“教家長做智慧父母家校合作學習體系建設項目”。通過打造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團隊,搭建家長線上線下學習配套平臺,開辦線上線下一體化家長學校,形成家校共育工作系統化、技能模塊化、德育心育一體化和數據分析整合驅動四大特色,構建了家校共育新模式。為家長開設線上直播學習課程70余次,召開現場家庭教育講堂30余場,家長參與3000余人次,編寫19萬字《智慧家校共育課程》。在搭建家長線上-線下學習配套平臺基礎上,建設智慧家校云平臺,通過咨詢系統、學習系統、測評系統為家校共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該項目的實施,幫助家長樹立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引導家長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促進親子間的良性互動,家校共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學校非常注重開發利用家長教育資源,2019年以來堅持開辦家長講堂,邀請來自不同行業領域的家長,分析職業特點、價值以及未來發展前景,講述他們的奮斗經歷和拼搏故事,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家長講堂實現了家校共育的雙向聯結,豐富了家校共育的內容和渠道,形成了共享、共育、共贏的家校合作體系,塑造了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
通過全員心育、全面普查、重點關注、家校共育,成系列、成體系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了中學生心理健康素養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