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俊清 _ 北京市平谷區第八小學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心理活動課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心理活動課設計與教學中,筆者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尊重、信任學生,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課堂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空間,也是他們心理成長的重要空間。積極的心理課堂氛圍對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在活動中,筆者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真誠與愛心,自然而主動地說出心理話。
首先,要建立真誠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做到真誠、關注、共情,始終把自己當作活動中的普通一員,專心聆聽每個學生的表述,認真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當學生出現錯誤認知時,把問題反饋給全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澄清該生的錯誤看法或態度;當學生有進步時,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從教師親切的語言、信任的眼神、會意的點頭、真誠的握手中,每個學生都深深地感受到關愛之情,這樣,學生才愿意敞開心扉,與教師進行真誠交流。
其次,要建立真誠的同伴關系。營造同學間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的氛圍也很重要。當學生表現出色時,鼓勵其他學生主動為同學鼓掌;當同學間出現意見分歧時,引導學生交流思想、共同探討。
學生的需要是學生認識、理解、解決問題的出發點,也是學生心理活動和行為活動的基本動力。因此,心理活動課的內容只有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使其主動參與活動,從而使活動起到良好的輔導作用。
一是活動內容要貼近實際。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生活情況,選擇恰當的內容進行精心設計。開學初,對學生進行口頭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的需要,分析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發展目標和學生需求,確定活動課內容。
二是活動形式要多樣實用。結合活動內容、活動目的,在活動中融入音樂、繪畫、想象、表演等,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參與活動。
活動是青少年發展的主要途徑和載體,因此,要指導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在情境中體驗,在訓練中感悟,進而把活動課上所獲得的心理體驗運用于生活實際,并指導實踐。
情境中體驗,訓練中感悟。人的心理活動都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發生發展的,所以,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情境,讓他們在類似的環境中再認識,體驗當事人的情感,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
課后延伸,實際運用。課外的實踐應用能鞏固教學效果。所以,在每節活動課后,都布置心理和行為的跟進作業。如在輔導完“尋找快樂”后,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寫一則快樂日記,使他們學會發現生活中的快樂,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