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閏琪 _ 北京郵電大學附屬小學
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借幾何直觀培養學科素養和關鍵能力呢?
幾何直觀是一種通過圖形所展開的想象能力,圖在數學分析中起著聯絡、理解、提供方法的作用,借圖說理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首先,結合直觀手段,進行創造性教學內容的設計,用數學圖形幫助學生理解算理。例如,在學習“5的乘法口訣”這一課時,學生會用點子圖來表示算理,5個小圓圈代表1個5,5個為一組,一組一組地畫。在學生畫圖的過程中,進一步追問:若是想表示10、20、100呢?學生能夠直觀快速地畫出圖來,并理解算理。
其次,畫圖能幫助學生理解、分析問題,教師的指導應該從畫圖逐步過渡為規范化作圖,關注學生對數學本身的理解和內化。在教學“倍的認識”時,引導學生先分析題意,找出一倍量,將一倍量或是幾倍量用線段圖的形式表示出來,兩個量的關系用圖形直觀體現,能清楚地表示出數量關系。要特別關注引導學生感受借助圖形思考問題的快捷,幫助學生掌握畫圖的方法。
算理所指向的運算的本質是抽象的,所以教師應借助小棒、計數器等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在不同計算內容的教學中,教師要選擇合適的直觀模型。例如,在學習“異分母加法”這一課時,在計算“1/2+1/4”這道分數加法時,由于分母不同,計算有了難度。這時,可以利用面積模型幫助學生理解異分母加法的算理。通過畫一畫、折一折等方式,把異分母加法轉化為同分母加法來計算,降低了計算難度,也為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夯實算理打下了基礎。
運算教學中,引導學生有序表達,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算理和算法,而且能提升學生的運算推理能力。在“數與代數”教學中,由于學生對算理的理解過程更多的是一個內在的推理過程,教師要充分地將學生的思維過程展示出來,引導學生清楚地表達運算推理的過程。一方面學生通過“說理”,能夠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反映運算與推理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分物游戲”這一課提出將15根蘿卜分給3個小動物,問每只小動物可以平均分到幾根蘿卜。讓學生通過分蘿卜體會“平均分”分法的“多樣性”和結果的“一致性”。本節課先是通過擺一擺、分一分等學具操作,引導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物的過程,從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而“分蘿卜”的活動則是引導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將平均分記錄下來,這種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提升了不同思維層次的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