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嵐,徐存燕
(1.四川省涼山州畜牧草業與水產技術推廣中心,四川 涼山 615000;2.四川省涼山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涼山 615000)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動物衛生安全問題關注程度的日漸增高,如何做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已成為基層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越來越重要的內容。本文結合工作實際,調查分析涼山州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應對措施,從而確保畜禽生產綠色環保。
1.1 畜禽養殖量大,規?;潭鹊?中小養殖場(戶)較多,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不高,2022年生豬規模場占比只達11%,牛羊禽規模化程度更低,病死畜禽數量較大,如果不及時規范處理,將給涼山州動物防疫和食品安全帶來極大危害。然而,目前涼山州無一家專業的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場,畜禽養殖場無害化處理設施普遍較為簡陋,受基礎設施條件限制,許多養殖場(戶)病死畜禽得不到及時規范有效處理,隨意拋棄和蓄意販賣病死畜禽的現象時有發生,極易造成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擴散蔓延,全州食品質量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1.2 大型規模養殖場與屠宰場主要采用焚燒和傳統淘汰的處理方式 處理成本較高、資源再利用率低以及由于環保設施投入不足而造成廢氣、廢水對環境的影響。小型養殖場主要采用掩埋的處理方式,農村散養戶對死亡的畜禽基本采取就近掩埋方式或隨地丟棄。即使采取掩埋的處理方式,通常在處理過程中也常會出現選址不合理、掩埋不深、消毒不嚴、處理不徹底等問題。涼山州的地質地貌以沙土和灰巖為主,當遇暴雨天氣,如果掩埋深度不夠,畜禽尸體容易被沖刷出土層,導致疫情擴散,給全州動物疫病防控留下隱患,也給周圍環境和地下水源等造成污染,起不到真正的無害化處理效果。
1.3 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補助標準低,經費不足 個別縣(市)屠宰環節無害化處理經費未納入本級財政預算,未落實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實行包干制,遠遠不能滿足病死豬標準補助經費需要。加之領取補助手續繁瑣,養殖場(戶)很難按標準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
1.4 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不完善 無害化處理補貼覆蓋面小,全國性的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僅針對豬,而沒有納入其他動物。涼山州病死生豬僅占病死畜禽的6.02%,病死牛羊禽的處理不能享受與病死豬相似的無害化處理政策。部分養殖者對保險存在抵觸心理,對保險條款認識不足。加之地方畜牧獸醫部門人員有限,宣傳力度和手段不夠,導致養殖戶仍不能積極入保。
2.1 壓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多措并舉求創新
2.1.1 健全完善監管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問題清單,細化監管責任和責任追究。同時進一步落實企業、個人主體責任,讓養殖戶和屠宰企業簽訂承諾書,引導、督促依法履行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和嚴格執行無害化處理制度,主動做好病死動物及動物產品的報告和無害化處理工作。
2.1.2 強化業務培訓 多層次開展無害化處理監管人員培訓,宣講無害化處理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
2.1.3 創新監管方法 建立村級防疫員定期巡查制度,同時依托非洲豬瘟防控“3+1”網格化管理體系,織密監管網格體系。
2.2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長效機制
2.2.1 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各部門密切合作及溝通協調力度,完善無害化處理機制,建立齊抓共管的協作機制。優化完善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將生豬以外的病死牛、羊、家禽的無害化處理全部納入補助范圍,同時要加強項目支撐。
2.2.2 扎實做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 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組織一切力量,進行定期巡查、清理和處置。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在各鄉鎮境內發現的畜禽尸體,由鄉鎮政府組織人員在動物衛生監督所或鄉畜牧獸醫站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無害化處理。鄉鎮政府要安排專人對掩埋點進行巡視,嚴防被挖掘污染。
2.2.3 進一步建立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 根據涼山州地理環境特點,養殖業發展水平等綜合因素,統籌規劃建設無害化處理體系。按照“定點收集、統一暫存、集中處理”的原則和“各司其職、無縫對接、全程監管”的思路,在西昌市境內或周邊建設一個低耗、高效、環保、資源化利用的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場,根據各縣(市)病死畜禽死亡量及交通運輸情況,合理劃分固定的收集線路,配備足夠數量的固定專用收集車輛和專業收集人員。結合全州養殖分布、交通運輸等情況綜合考量,建設全州東西南北四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收集、貯存、轉運中心,全覆蓋就近縣(市)。同時以各鄉(鎮)畜禽養殖情況,科學規劃配套建設一批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收集點,形成布局合理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大型規模養殖場、定點屠宰場自行建設完善無害化處理設施,或委托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場處理(委托處理的,必須建立與生產或經營規模相適應的病死畜禽暫存冷庫),實現全州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和及時處理、清潔環保、合理利用的目標。
2.3 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和動物衛生監督工作
2.3.1 切實加強動物疫病防控 畜牧獸醫部門要進一步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免疫密度和質量。認真落實疫情監測報告、消毒、撲殺、無害化處理等各項綜合防控措施,確保不發生大的動物疫情,有效降低畜禽死亡率。
2.3.2 加強對養殖場(戶)的動物衛生監督 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鄉畜牧獸醫站、各鄉鎮村、組干部和村級動物防疫員,要進一步落實責任,實行“定人監管,每周巡查”制度,加強對養殖場(戶)的養殖檔案、免疫記錄及動物防疫條件等內容的日常監督檢查。同時,要對染疫畜禽和畜禽產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畜禽尸體,以及經檢疫不合格的畜禽及畜禽產品,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責令作無害化處理,監督指導養殖場(戶)做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
2.3.3 加大法律法規宣傳 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要加強對養殖場(戶)法律法規的宣傳,宣傳病死畜禽對動物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安全的嚴重危害,宣傳隨意拋棄病死畜禽應負的法律責任,宣傳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措施,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防疫滅病和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加大對畜禽養殖和疫病防控技術以及無害化處理方法等的培訓力度,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制度,做好病死畜禽及畜禽產品的無害化處理工作。
2.3.4 嚴格落實生豬無害化處理補貼經費 畜牧獸醫部門要繼續加強宣傳,積極引導養殖者用好無害化處理補貼政策,發揮其在推動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生豬生產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動物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