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斌
(四川省榮縣養殖業服務中心,四川 榮縣 643100)

隨著生豬規模場機械設施化、智能化的運用,業主們紛紛擴大養殖規模,而今土地資源緊缺,設施用地有限,現已探討出樓式養豬,具體特點如下:
在同一土地上修建兩層、三層至多層的樓式養豬圈舍,向空中發展,利用立體空間,用相同的土地面積建設出多倍面積的圈舍,以擴大養殖規模,增加存欄量。節約土地使用,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正是樓式養豬的用地優勢,解決了規模場擴大規模與用地緊張的矛盾。
養殖中必產生糞便,中小型養殖場產生的糞便量小,周邊農戶的土地就能消納,糞便資源消失在無形中。實施樓式養豬后,通常是上千頭或上萬頭的存欄,規模提升了,存欄量增大了,糞便產生量必然超過周圍土地的承載能力。養殖場必須考慮廢物、糞污的收集處理。養殖業中的糞污不亂排亂放,不污染環境,被有序地收集利用處理,用作生產原料就是資源。現提倡種養循環利用,養殖場為種植業、廢物利用公司、有機肥廠提供生產原料,使糞便變成生產資源。樓式養豬存欄量大,只要與相關公司達成合作關系,就能增加附加值,變廢為寶。而小型養殖場不能保證供貨量,不能達成一些合作關系,就不能談經濟價值,不能變廢為寶,糞便資源就消失了。
樓式養豬是集約化、規?;?、機械設施化、智能化的載體體現。樓式養豬存欄多,密度大。高密度養殖要求精細管理,科學管理。管理才能出效益。在建設設計中必須考慮現代機械化,現代電子遙控設備,科學安裝現代化設備,以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
3.1 便于科學管理養殖場工作人員 樓式養豬養殖量大,對于工作人員應分工明確、細化,責任明確,實行科學管理。改變過去散養式、小規模式的粗獷管理模式,一人干幾種工種,既是飼養員又是獸醫,還是搬運工,等等。一旦一個環節出問題將影響其他環節的工作,影響生產。必須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一個環節有問題不影響其他環節工作。分工細化,各司其職,任何環節出了問題各自負責處理,不推諉,不拖延,及時處理。
3.2 便于及時做好人員調整與補缺工作 規模養殖場中,特別是大型規模養殖場(樓式養豬是大型規模場的一種),工作人員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分工明確,責任明確。生產是一環接一環的。如果某一崗位缺人少人就可能引起斷鏈、脫節,可能會影響生產。樓式養豬模式是一種高度集中模式,場地集中、養殖集中、飼養員和管理人員集中,若有因事因病請假缺席的,養殖場能及時調整,補足人員,以最短的時間完成工作部署,不影響養殖生產。而一般模式的養豬場,若與樓式養豬有相同的規模和存欄量,通常要分成兩三個場地,甚至多個場地。一般模式的養殖分散,工作人員分散,貨物進出也分散,如果工作人員有請假缺席的,養殖場不便于做調整部署。比如,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從一個場到另一個場,人員進出必須經過消毒等一些特殊處理,費時費力,不利于及時調整補員。
3.3 便于強化飼養管理 樓式養豬是規?;母呙芏瑞B豬。管理出效益,豬的各養殖階段應明確、細化。育種期、產仔期、哺乳期、補食期、斷奶期、育肥期等各階段的飼料、營養成分應明確細化。養殖集中,飼養員、管理人員集中,養殖場能及時做好各養殖階段的工作調整,且豬只不用長途運輸。一般養殖模式的,調整養殖階段有可能要從一個場轉運到另一個場,費時費力,且運輸途中豬只應激反應大,甚至引發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