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博


摘要:鄉村產業振興是我國新時代黨中央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文章基于中國知網(CNKI)的中文數據庫,檢索2017年至2023年有關我國鄉村產業振興的研究文章,采用CiteSpace科學的文獻統計分析方法對其進行建模分析,以探究我國鄉村產業振興研究的現狀,并通過對文獻作者、來源、關鍵詞等聚類分析,以可視化的形式挖掘有關中國鄉村產業振興的研究熱點,并為未來研究的發展趨勢提供導向。
關鍵詞:鄉村產業振興;研究熱點;發展趨勢;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5-0085-03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7 ? ? ? ?文章標識碼:A
鄉村振興是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中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要前提。鄉村振興根植于農村,以農民為主體,依托于農村資源,以解決農村問題為目的。其中,鄉村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物質基礎,它將農民與農村的整體利益緊密聯結,能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且業態類型豐富的產業規模,是真正能提升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產業[1]。國家相繼出臺政策性文件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出要突出鄉村的優勢特色來培育鄉村產業,將種養業推向規?;?、標準化、品牌化和綠色化,鼓勵建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同時在糧食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以達到壯大鄉村產業的目的[2]。《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也明確指出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可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并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3]。由此可見,鄉村產業振興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有不少學者對鄉村產業振興進行了研究,文章基于這些研究進行分析整理探究鄉村產業振興的研究現狀、主題熱點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為此領域的學者提供有價值的借鑒和參考,助力我國學者對鄉村產業振興領域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1 研究對象及研究工具
1.1 研究對象來源與處理
文章基于中國知網(CNKI)的中文數據庫,以“鄉村產業振興”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時間限定為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為了保證文獻來源的可靠性,期刊種類限定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期刊。對初步檢索出的期刊進行核對整理,刪除相關聲明類文章、稿約類文章、會議論文和其它不相關領域論文后剩余期刊總數為751篇。
1.2 研究工具與分析方法
CiteSpace軟件是一款可視化文獻分析工具。此軟件由陳超美教授開發,可在科學識別文獻過程中,將引文以直觀的可視化圖譜形式展示出來。優點為可快速處理某一學科領域的大量研究文獻并對其進行建模分析,通過科學知識圖譜將此領域的研究作者、機構、關鍵詞等直觀展現。此外,CiteSpace還能通過聚類分析,系統地分析某領域的知識結構、規律和分布情況,降低研究者主觀思維定式對研究的干擾,增加研究的客觀性和準確性[4]。由于此軟件能快速從海量的文獻中定位并發現核心研究要素,故經常被用于揭示研究現狀和前沿演進分析?;诖?,文章使用CiteSpace6.2.R1軟件,對中國知網(CNKI)中文數據庫中有關中國鄉村產業振興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科學系統可視化分析,以探究當前我國鄉村產業振興的研究現狀和熱點話題,并探究未來的發展趨勢。
2 中國鄉村產業振興研究現狀
2.1 研究態勢
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助力我國鄉村產業振興,此種以國家政策作為引領的研究環境激發了業內學者的研究熱情,使得對鄉村產業振興的研究在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上都具有創新和突破,未來也呈現出積極、良好的態勢。
2.2 文獻來源
根據從中國知網(CNKI)中文數據庫的檢索結果來分析,發文數量最多的是《人民論壇》,發表量為40篇,其次是《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發表量為32篇。總體來看,我國鄉村產業振興相關研究發表期刊較為分散。從文獻來源角度分析,我國鄉村產業振興是根植于農村的產業發展,以促進經濟建設為首要目標,是有國家政策引導的社會問題。
2.3 作者分布
我們通過CiteSpace軟件對文獻的作者分布進行可視化分析,將時間設置為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時間切片設置為1年,閾值設置為2,得到作者共線合作圖譜(見圖1)
本次作者共線合作圖中共有節點185個,連線47條。其中,周立學者發文數量最多,為7篇,陳秧分、郭俊華、郭占峰、雷明和于莎莎學者發文數量次之,均為3篇。從圖中的共線情況可以看出,連接線僅集中在少數幾個作者之間,整體呈現出分散的分布。網絡密度僅為0.002 8,這進一步表明大多學者處于獨立研究狀態,尤其是發文量最多的周立學者,沒有其他學者與其共線。
3 中國鄉村產業振興研究熱點
文獻的關鍵詞是對文獻的研究核心與結果的高度凝練,能充分體現文獻的研究內容?;诖?,文章對檢索的文獻進行關鍵詞的統計分析,其中前22位高頻關鍵詞整理如表1。本次關鍵詞共線圖譜中共有節點306個,連線763條,網絡密度為0.016 4。最大節點為“鄉村振興”,共出現了519次,其次為“產業振興”“產業融合”和“產業興旺”均出現超過50次。由于本研究檢索主題為“鄉村產業振興”,故在分析結果中除去“鄉村振興”“產業振興”“產業興旺”“鄉村產業”等關鍵詞,其它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即為本領域的研究熱點[5]。
在此基礎上,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可得到“脫貧攻堅”“城鄉融合”“數字經濟”以及“文旅融合”四個聚類標簽,近幾年我國鄉村產業振興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依靠鄉村產業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達到共同富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融合數字經濟技術發展鄉村產業、發展鄉村特色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等。
3.1 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是我黨實現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任務,如何將鄉村產業振興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成為學者們研究的熱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產業振興之間存在一定的協同一致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經驗借鑒,亦可利用鄉村振興的機遇激發內生動力[6]。但是目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銜接還面臨一些困難,部分產業同質化嚴重且產業鏈條較短,多靠政府推動未能充分發揮市場作用[7]。為了更好地將二者銜接,左停(2019)[8]提出產業梯度跟進和優化升級要兩手抓,郭俊華(2021)[9]則認為要厘清市場和政府的邊界并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將第一、二、三產業相融合,并加強頂層涉及和創新產業發展機制。
3.2 城鄉融合
城鄉融合也是鄉村產業振興研究的熱點話題。城鄉融合與鄉村產業振興的內在關聯是在產業分工演變中形成的[10]。張鳳超(2018)[11]認為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要經歷三個歷史發展階段,分別是實現城鄉產業的聯合發展階段、建立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階段和消除城鄉產業之間的勞動價值差異階段。范建剛(2023)[12]則提出鄉村產業振興的實踐路徑是通過城鄉融合進行鄉村產業布局的優化、實現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加快鄉村產業升級、構建統一的市場體系并促進公共服務的普惠共享。
3.3 數字經濟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鄉村產業也進入了數字化發展的新階段。數字經濟賦能鄉村產業發展是鄉村產業振興的實踐路徑之一。數字經濟可通過技術和生產要素的流通推動鄉村產業資源優化配置,且此種驅動作用會根據勞動力規模不同存在異質性。與此同時,鄉村數字經濟也面臨著數據安全和農民數字素養等問題,孫濤(2023)[13]認為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和治理能力對數據要素共享和推進數字經濟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大有裨益。
3.4 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是將鄉村文化與鄉村旅游進行深度融合,以文化自信為內生動力引流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從資源角度來看,文旅融合促進了鄉村要素的增值;從產業角度來看,文旅融合促進了鄉村產業的轉型升級;從功能角度來看,文旅融合將文旅產業功能與農村原有產業功能進行有機結合,推動了鄉村功能的多元化。探究文旅融合與鄉村產業振興的協同模式,如何實現文旅融合的多功能價值是目前的熱點研究。
4 結論與展望
4.1 結論
基于2017年至2023年的中國知網(CNKI)的CSSCI中文數據庫收錄的有關中國鄉村產業振興的期刊文獻的現狀和熱點分析,文章得出以主要結論。
(1)中國鄉村產業振興的文獻發表數量呈持續增長的狀態,研究正處于茁壯發展階段,預計未來幾年仍處于研究熱潮期。
(2)發文作者和發文機構的可視化布局都呈現出以獨立研究為主的態勢,作者和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較少,未來有待進一步加強。
(3)對于中國鄉村產業振興的研究熱點集中在脫貧攻堅、城鄉融合、數字經濟以及文旅融合四個方面,基本與我國政策導向一致。
4.2 展望
通過對中國鄉村產業振興相關文獻的梳理發現,此領域研究正處于熱潮期,近幾年研究成果豐碩,未來研究可針對以下內容進一步創新。
(1) 加強不同地區學者與研究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各地區的鄉村產業振興背景不同,將不同情境下的鄉村產業振興綜合考慮,打破鄉村振興產業戰略的地域隔閡,形成交叉融合的研究網絡,有助于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快速發展。
(2)考慮低碳農業可持續化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影響。鄉村產業發展的不同時期所面臨的問題有所變化,隨著國家“碳中和、碳達峰”戰略的提出,產業向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引發關注。但現有研究對這方面的研究還存在不足,未來可進一步拓展此方面的研究內容。
參考文獻:
[1]廖菁,鄒寶玲.國外鄉村產業發展經驗及對中國鄉村產業振興的啟示[J].世界農業,2022(05):16-26.
[2]中國政府網.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EB/OL].(2019-06-28)[2019-06-28].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9-06/28/content_5404170.htm.
[3]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EB/OL].(2023-02-13)[2023-02-13].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
[4]肖明,陳嘉勇,李國俊.基于CiteSpace研究科學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1,55(06):91-95.
[5]傅柱,王曰芬,陳必坤.國內外知識流研究熱點:基于詞頻的統計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6(14):2-12+21.
[6]豆書龍,葉敬忠.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機銜接及其機制構建[J].改革,2019(01):19-29.
[7]劉明月,汪三貴.產業扶貧與產業興旺的有機銜接:邏輯關系、面臨困境及實現路徑[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57(04):137-144.
[8]左停,劉文婧,李博.梯度推進與優化升級: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5):21-28+165.
[9]郭俊華,盧京宇.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的模式選擇與路徑[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1(06):42-51.
[10]羅富民,陳彬.新型城鎮化下的鄉村產業振興[J].宏觀經濟管理,2023(03):59-66+73.
[11]張鳳超,張明.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馬克思空間正義視閾下的思考[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2):70-75+191
-192.
[12]范建剛,趙志強.城鄉融合發展視閾下的鄉村產業振興研究[J].農村經濟,2023(01):35-44.
[13]孫濤,王碩.數字經濟賦能城鄉多維融合的理論機制與實踐方略[J].理論與改革,2023(01):143-15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