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莉
甘肅省迭部生態建設管護中心電尕林場,甘肅 迭部 747400
甘肅省迭部生態建設管護中心電尕林場(以下簡稱電尕林場)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白龍江上游、岷山北麓的高山峽谷區,海拔為2 200~4 811m,氣溫為-19.8~33.8℃,年平均氣溫為6.7℃,年平均降水量為634.6mm,年無霜期130 d,當地氣候條件十分適宜紅樺生長[1]。電尕林場落葉闊葉林面積占總面積的55%,主要為樺樹林,其中紅樺林分布較廣。紅樺具有耐旱抗寒性強、抗病蟲害能力強的特征,生態適應范圍廣,在林業生產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筆者結合電尕林場紅樺育苗經驗,總結紅樺育苗技術,以期提高紅樺造林成活率,為紅樺營林造林提供參考。
紅樺樹形高大、樹干通直,高度可達30m。樹身生有薄層剝落樣的紙質性樹皮,表面光滑,顏色呈紫紅或橘紅色。枝條顏色偏褐,小枝多為紫紅色。紅樺葉片多呈卵形,長3.0~8.0 cm,寬2.0~5.0 cm,葉片基部鈍圓、頂部略尖,邊緣生有重鋸齒,形狀不一,葉片上生有多個腺點,共有10~14對側脈,葉柄長5~15 cm。雌花無花被,雄花花序無梗,生有邊緣有纖毛的紫紅色苞鱗,葉卵形或卵狀矩圓形,果序直徑為1.0~3.5 cm,序梗長約1.0 cm;有三裂果苞,長4.0~7.0 cm,頂端矩圓或呈針形。小堅果長2.0~3.0mm,呈卵形,有膜質翅,寬1.0~1.5 cm,通常6月開花、10月落果。
紅樺主要生長在我國云南省、河南省、甘肅省、青海省等地,多為野生,主要生長于海拔1 000~3 000m的山坡林地。紅樺可與其他樹種混交造林,如青杄、巴山冷杉等[2]。紅樺具有喜光、喜濕、向陽的特性,樹冠寬大,具有極強的氣候適應能力,對土壤要求不高,但不耐高溫。紅樺種子較小,生有膜翅,傳播力佳。紅樺極易萌芽,砍伐后會自主更新。紅樺適合栽種于林區邊緣,成林速度快。在立地條件居中的地區栽種紅樺,其年生長量為1m左右,一般10 a成材。
2.1.1 苗圃選擇。根據紅樺喜濕喜溫、向陽生長的生態習性,育苗人員要選取向陽背風、灌溉條件良好、鄰近交通干道的地塊作為苗圃。苗圃土壤要濕度適宜、土層厚度適中且疏松,最好選擇砂壤土或灰褐土,以提高紅樺育苗成活率。
2.1.2 改良處理土壤。春季育苗之前,育苗人員需要精細耙地并施加基肥,通常施有機肥30 t/hm2。同時,育苗人員需要對土壤進行消毒,可用濃度為5%的硫酸亞鐵溶液作為消毒藥劑,施用量為375 kg/hm2,將藥劑液噴土中后立即深翻處理,翻土深度以15~20 cm為宜。采用此方式處理不僅可調整土壤pH值,增大土壤中可溶性鐵含量,而且能防治病蟲害。還可將鋅拌磷粉劑施于土壤中預防蟲害,施用量為225 kg/hm2。
2.1.3 整地做床。育苗前深翻土地,翻土深度為25~30 cm,將土壤中的石塊、落葉及地膜等雜物全部清除后平整土壤、做苗床。根據紅樺種子體積較小的特性,苗床規格以控制在寬2m、高15 cm為宜;根據苗圃地形合理設置苗床長度,通常為5~6m。苗床中間留寬20 cm、深15 cm的步道,以方便除草、澆水作業。除此之外,紅樺還可采用大田育苗方式,無須做苗床,但要結合生產作業要求,在田間預留好作業小道[3]。
2.2.1 種子采集。通常于每年10月初清晨時段,在長勢健壯、未感染病蟲害的母樹上采摘成熟的紅樺種子。采摘后的種子需要在溫暖通風處充分晾曬。待種子稍干后,由人工搓種并過篩,將種子外皮及其他雜質去除后,裝入編織袋中放置于低溫環境存儲備用。
2.2.2 種子處理。播種前7 d左右,用30℃左右溫水中浸泡種子,浸泡1~2 d后撈出種子;然后將種子放置于潔凈地面并覆蓋麻袋,催芽采用灑水方式保持種子表面濕潤,每天灑水3次。在催芽過程中,要及時翻動種子,并注意觀察種子變化,確保溫濕度適宜,防止種子出現霉爛變質情況。早晚溫度較低時,可在種子上面覆蓋塑料膜,以起到保溫作用。種子晾曬要選擇氣溫低于30℃的時段,且晾曬時間不宜過長。種子露白率達到30%,即可將其與細土混合后播種。
2.3.1 播種時間與播種量。播種時間通常選在每年3—4月,此時氣溫回升,幼苗萌出后不易遭受凍害。育苗人員要遵循早播種、早出苗原則,以提升苗木抗性。播種前,育苗人員要提前測定種子發芽率,并根據測定結果合理確定播種量。一般情況下,種子發芽率越高,單位面積內播種量越小。若紅樺種子發芽率為70%~80%時,播種量以105.0 kg/hm2為宜;發芽率為80%~90%時,播種量以97.5 kg/hm2為宜;若發芽率高于90%,播種量控制在82.5~90.0 kg/hm2即可[4]。
2.3.2 播種方式。紅樺育苗通常采取條播方式。育苗人員將濕潤細沙土與紅樺種子混勻后撒播于播種溝內,播種行株距為15.0 cm×5.0 cm,播種溝按南北向布置,以確保光照充足。播種后,用消過毒的森林腐殖質土覆蓋種子,覆土厚度為1.2 cm,以完全遮蓋住種子為宜。覆土后要對土層做輕壓處理,再覆蓋一層經過消毒處理的草簾或麥草,以起到保墑作用,同時防止陽光直射。幼苗基本萌出后,于傍晚分次去除覆蓋物,逐步增強紅樺幼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2.4.1 灌水。種子萌發前,育苗人員要根據天氣條件、土壤濕潤度,及時對苗床進行灑水保濕。采用噴灌方式灑水,防止種子被沖出;每天灑水2~3次,保持床面濕潤即可。在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階段,應采取精細水分管理方式,通過取樣觀察了解幼苗需水情況。育苗人員可每日挖取幾株幼苗,觀察其根莖生長狀況,進而調整灑水頻次。若根莖腐爛,說明土壤濕度過大,要減少灑水頻次和灑水量;若根莖干枯,說明土壤中水分不足,要適度增加灑水次數和灑水量。
2.4.2 遮陰防護。紅樺幼苗破土后,育苗人員要全部去除蓋在表土上的草簾等覆蓋物,并用竹簾遮陰或覆蓋遮光率為60%~70%的遮陽網,待苗木木質化后去除遮陰物[5]。應在澆水后3 d內或降雨時,去除遮陰網,以防止苗床水量過大導致幼苗爛根。幼苗進入速生期后,要分批次去除遮陰物開始煉苗,逐步降低遮陰度,直至苗木木質化后期去除所有遮陰網。
2.4.3 施肥。育苗人員要施好基肥,并及時追肥。氮肥一般在5—6月、幼苗處于扎根期與生長期時按60 kg/hm2的用量施加,并注意控制好施肥濃度,防止出現燒苗現象。在7—8月,苗木處于木質化階段時,施加氮磷鉀復合肥45 kg/hm2[6]。進入8月之后,應減少施肥量,以防苗木生出秋梢影響其木質化,導致苗木無法順利越冬。
2.4.4 合理間苗。育苗人員應紅樺幼苗生出3~4片葉后,進行間苗,將生長密度過大、發育情況不佳或感染病蟲害的幼苗拔除。間苗時要控制好疏密度,防止幼苗因密度過大爭搶營養,或因密度過小降低育苗效益。為確保幼苗分布的均勻性,間苗時若發現局部地段有缺苗現象,要及時補栽并澆水,以加快緩苗速度,保證移栽幼苗成活。苗期管理階段,育苗人員需要結合苗木生長情況確定具體的間苗次數,通常需要2~3次。間苗后,要確保苗木密度為300~500株/m2。
2.4.5 除草松土。播種后40 d,育苗人員需要采用人工方式早除、除盡雜草。育苗人員可選擇陰天實施除草作業,先揭除遮陰網,在土壤濕潤的情況下,用夾子按住幼苗后,連根拔除周邊雜草。育苗人員要結合雜草生長情況及苔蘚蓋度,確定具體的除草次數。通常情況下,每年5—8月實施3~4次除草作業,其他時間每月除草1~2次即可。土壤疏松作業要與除草同步進行,自幼苗萌發至苗木生長期結束,均要根據土壤板結情況持續松土,松土深度為1~2 cm。松土時要防止損傷幼苗[7]。
2.4.6 越冬管護。進入越冬期后,育苗人員要加大對紅樺苗圃的管理力度。第一,做好冬水澆灌,確保紅樺越冬期水分供應充足。第二,剪除全部枯枝,以降低紅樺越冬期的養分需求量,并將藏在枯枝上越冬的害蟲殺死。第三,做好越冬防凍措施,在樹木上覆蓋草席或噴灑防凍液,以增強紅樺的抗寒性能,提高紅樺的越冬存活率。第四,避免兔鼠等野生動物破壞紅樺幼苗,防止苗木頂芽、植株受到損傷。第五,做好火災預防,防止因冬季氣候干燥而發生火災,影響紅樺的栽培效益。
2.5.1 病害防治。紅樺育苗階段易發生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根腐病、葉銹病等。這些病害對紅樺幼苗的危害較為嚴重,一旦感染,輕則缺苗斷行,重則導致局部地區絕產。以上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苗圃土壤過于潮濕,不具備良好的排灌條件。在具體防治過程中,育苗人員需要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及時排除苗圃內積水,降低土壤濕度,減小病害發生概率。幼苗破土率在70%左右時,育苗人員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 d噴藥一次;7月中旬之后,調整為每隔10 d噴藥一次[8]。育苗人員需要及時拔除病株并集中焚燒,同時對其他植株補噴多菌靈,連續給藥14~21 d,待病癥消失后停止給藥,以防止病菌擴散。防治葉銹病可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噴灑,每7 d噴藥一次,連續用藥2~3次即可。
2.5.2 蟲害防治。紅樺育苗階段常見蟲害有金龜子、金針蟲、象鼻蟲等。
2.5.2.1 金龜子的防治。在金龜子幼蟲時期,育苗人員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進行灌根,或按照3 g/m2的劑量將藥劑拌入適量細土中,開溝撒施后再澆足水,可有效滅殺金龜子。在金龜子成蟲時期,可人工捕捉或采用殺蟲燈滅殺。
2.5.2.2 金針蟲的防治。育苗人員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應實行輪作,做好中耕除草,在春季耕種時人工捕捉金針蟲。育苗人員可通過藥劑拌種的方式消滅金針蟲幼蟲,具體方法:將辛硫磷或毒死蜱與紅樺種子按質量比1∶4或1∶5混勻后加適量水,堆悶4~6 h后再晾曬。挖播種溝時,育苗人員可用50%辛硫磷乳油37.5 L/hm2,加水稀釋后拌入30 kg細沙土中,順溝撒施防治金針蟲[9]。幼苗遭金針蟲危害后,育苗人員可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1 200倍液對植株實施灌根處理,以減少金針蟲的數量。
2.5.2.3 象鼻蟲的防治。育苗人員可在早春時節將上一年象鼻蟲危害較嚴重的紅樺苗木及雜草全部清除,并用50%辛硫磷乳油400倍液對該區域進行全面噴灑,以滅殺象鼻蟲的蟲卵及幼蟲。苗木受象鼻蟲危害時,育苗人員可用20%辛硫磷乳油1 200倍液對苗木進行噴灑,或用20%甲氧滴涕乳油300倍液噴灑防治。育苗人員也可在紅樺栽種區內釋放象鼻蟲天敵,如蜜蜂、螳螂等,通過天敵防治減少象鼻蟲數量。
紅樺作為森林生態建設的先鋒樹種,在我國多地均有分布,不僅是家具制造等領域的主要生產原料,還是常見的園林綠化樹種,能營造出優美的生態景觀,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在紅樺育苗期間,育苗人員需要把控好播種、苗期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要點,以保障紅樺健壯生長,從而提高紅樺栽植的經濟與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