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2 月13 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正式發布。這是21 世紀以來第20 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黨中央認為,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文件強調,要立足國情農情,體現中國特色,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和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從9個方面部署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具體包括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強化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
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文件強調要全力抓好糧食生產,確保全國糧食產量保持在0.65 萬億kg 以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要穩住面積、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要加力擴種大豆油料,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提出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要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強調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分領域制定實施方案;要統籌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調控,加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強化儲備和購銷領域監管。
針對科技裝備強,文件從4 個方面進行了工作部署。一是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調堅持產業需求導向,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前沿技術突破。二是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要求完成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全面實施生物育種重大項目,扎實推進國家育種聯合攻關和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加快培育高產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鹽堿作物等新品種。三是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加緊研發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支持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四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強調加快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推進水肥一體化,建立健全秸稈、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收集利用處理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觀測試驗基地建設。
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文件強調壓緊壓實各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責任,確保不松勁、不跑偏,同時強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要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要求,把促進脫貧縣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產業就業;要穩定完善幫扶政策,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開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成效監測評價。
為增強鄉村產業發展韌性,文件提出要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支持建設產地冷鏈集配中心,確保農產品物流暢通;要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全面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加快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要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繼續支持創建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支持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要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強調完善縣鄉村產業空間布局,提升縣城產業承載和配套服務功能,增強重點鎮集聚功能,提出實施“一縣一業”強縣富民工程。
此外,文件還提出要健全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機制,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壓實地方政府投入責任;要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和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大力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要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暢通城鄉要素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