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建成萬億級現代食品集群,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于2023 年2 月20 日印發《支持綠色食品業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對綠色食品業發展給予“真金白銀”的支持。
《政策措施》明確,大力支持綠色食品企業提質增效,包括支持頭部企業發展壯大、支持企業上市、支持品牌打造、支持綠色食品標準體系建設、支持農產品與食品冷鏈物流配送能力建設、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及支持預制菜產業發展。其中,對符合制造業頭雁企業條件的,年主營業務收入首次超過50 億、100 億、500 億、1 000 億元的食品企業,將分別給予一次性100 萬、200 萬、1 000 萬、2 000 萬元獎勵;對準備上市的食品企業開展精準輔導,落實上市“綠色”通道制度,按照輔導備案登記、中國證監會或證券交易所受理申報材料兩個節點分別給予50 萬、150 萬元補助;每年安排財政資金1 000 萬元,對主導制修訂食品領域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省級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的企業或組織,每項標準分別給予一次性100 萬、50 萬、30 萬、20 萬元和10 萬元獎勵,對建成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的食品企業給予一次性100 萬元獎勵。
《政策措施》提出,支持綠色食品企業科技創新,對企業改造升級、裝備研發、創新平臺建設和數智賦能給予補助或獎勵。其中明確,對在認定有效期內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食品企業、食品企業“機器換人”示范項目和食品企業技改示范項目,均按照一定比例給予補助;對經國家、省新認定的首臺(套)成套設備、單臺設備,按照不超過銷售發票金額的5%分別給予總額最高不超過500萬、300萬元獎勵;對新創建(重組入列)的國家級科技研發平臺給予一次性500 萬元獎勵,并根據其研發投入、實施一流項目等情況統籌給予1 000萬元持續支持;鼓勵食品企業建設食品工業互聯網平臺,對經省認定的給予一次性500萬元獎補。
《政策措施》強調,要進一步加大綠色食品企業金融支持力度,具體措施包括以下5 個方面。一是發揮中小微企業應急周轉資金池作用,鼓勵各地在國家金融監管政策框架內積極設立并擴大中小微企業應急周轉資金池,通過應急周轉資金、應急轉貸、過橋資金、助保貸等方式,著力緩解市場主體資金流動性壓力,確保新增融資流向綠色食品制造業中的中小微企業。二是發揮融資擔保體系作用,重點發揮省級融資擔保代償補償資金池作用,引導全省融資擔保機構更好服務中小食品企業,同時推動河南農擔公司構建新型“政銀擔”合作模式,引導金融資本投入。三是每年安排財政資金1 億元,按照不超過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標準,對從事綠色食品生產的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性貸款給予貼息,單個企業不超過300 萬元。四是整合世界銀行河南高質量綠色農業發展基金、現代農業基金等,通過母基金直投或與相關地方合作設立子基金方式,設立總規模30 億元的省食品產業集群培育基金,同時發揮省中小企業基金、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作用,加大食品產業領域投資力度。五是發揮河南省農投集團戰略作用,通過參股、控股、直接投資等方式,發展壯大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上市企業。
《政策措施》還提出,將進一步強化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土地和人才保障。在土地保障方面,《政策措施》提出,在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時,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省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安排至少5%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重點向食品產業項目傾斜。在引育人才方面,《政策措施》明確,對每年評選的中原學者,每人給予不低于200 萬元特殊支持;對中原科技創新、中原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每人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特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