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
能力與脾氣或是高度正相關的,能力強的人只想高效率解決問題,而對呵護能力差者的玻璃心不感興趣,不想在這方面浪費時間。又要能力強又要脾氣好,某種程度上是反人性的。
“成功學”鼓吹“高段位生存智慧”:凡事看透不說透、誰也不得罪、悶聲大發財。類似的“人生智慧”格言警句很多:難得糊涂;怡吾色、柔吾聲……數不勝數。
個人經歷:初生牛犢不怕虎,多年前在外資廣告公司,核心團隊就幾十人,無處躲、無可藏,人人必須有想法、有行動、有勇氣、敢提案,開會時爭吵,管理層并不介意。誰的方案能中標、能賺錢,就能升職、加薪,工作強調原創與智慧,而非“職場智慧”。
有次去香港玩,朋友說:不要透露自己在廣告公司,否則會挨宰的,商家認為這職業賺得多。看來,廣告業人均產值高,這與其思維活躍、崇尚原創、反應迅速、追求效率、性格外向、鋒芒畢露的行業特色息息相關。
后來,去某大型車企做中層管理,發現不能再隨便放炮:年會時,臺下黑壓壓坐了兩千多管理干部。環境與人際關系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翹尾巴、不要自以為是,你只是滄海一粟。但即便努力將性格折疊起來,仍得罪了某些領導和同事,有幾件工作受到掣肘,做得很擰巴。在一大群人中,如果人際配合出了問題,就有擋位沒掛上的頓挫感。
正因存在這種“大企業病”,才會產生“高段位生存智慧”。但這不是做事的方法,而是“高段位”混吃混喝混年薪的辦法。采取這種生存智慧,藏身在幾千名管理干部中,只要工作不出大問題、考績報告寫得好,混幾年不難。
能力、脾氣兩個因素組合有四種情況:能力大、脾氣小;能力大、脾氣大;能力小、脾氣小;能力小、脾氣大。
能力大、脾氣小,在做好工作、推動集體與個人利益的同時,誰也不得罪、不傷害,是最理想形態,但鳳毛麟角。能力小、脾氣大,是最糟糕形態,俗稱害群之馬。能力小、脾氣小較常見,是普通人的正常狀態,也是生活與工作中需團結與鼓勵的社會主體。而能力大、脾氣大的,則是“能人”的常見形態。
傳統認知,大家都比較討厭這類“能力大、脾氣大”者,有能力了不起啊?就不能謙虛謹慎嗎?《弟子規》曰“怡吾色、柔吾聲”,是非、成敗、對錯、得失……都不重要,講話時的態度謙遜、聲音柔和最重要,脾氣要好。
這是傳統農業社會的生活準則與道德規范,與當時農業生產方式相匹配:生產力發展緩慢、生活形態近乎凝固,哲人坐在菩提樹下,或面對竹林,吐納入定、思考自我、凝視內心、虛度時光,用幾十年人生去格物致知,參悟混沌、蒼茫、虛無……沒啥可執著的。
工業革命之后,人類發展大大加速,時間也被重新定義:農業社會,作物播種下去就得等半年,說啥也沒用,當然推崇“訥于言”。而現在兩天就能環球飛行一圈。后工業社會的信息時代更迅速。在高度專業化分工、資本與科技密集集成的社會化大生產時代,大到決策失誤,小到數據出錯,都可能在短時間葬送百年積淀的國際大品牌:柯達、雷曼兄弟……多少震驚世界的前車之鑒,對“高段位”提出了“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生活模式,絕不能再容忍“看透不說透、誰也不得罪、悶聲大發財”的“生存智慧”。
所以,新興企業蘋果、谷歌、SpaceX、Starlink、特斯拉、OpenAI……都嚴厲打擊“一團和氣、八面玲瓏”的“生存智慧”,哪個“高段位”敢這樣,就離被解雇不遠了。
馬斯克對其收購的推特指責很粗暴:這公司每一個實際敲代碼的工程師身后有十個人在搞“管理”。日前,他還對媒體說:已裁員2/3,推特運行一切正常。可見,“高段位生存智慧”在真正的創業公司里混不下去。
馬斯克等人在企業內穿著T恤,與骨干員工嘻嘻哈哈、勾肩搭背,毫無架子。他們從不指責員工對己不尊重、不禮貌、不謙和、不溫馴,從不怕手下脾氣大、性格古怪。但卻對能力不足者、混日子者異常反感,甚至在開會中直接解雇能力不濟、態度有問題的管理層。
在能力與脾氣的關系上,超一流企業的觀點很明確:不會坐等天降能力與脾氣雙佳的圣賢,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能力出眾者。更進一步,能力與脾氣或是高度正相關的,能力強的人只想高效率解決問題,而對呵護能力差者的玻璃心不感興趣,不想在這方面浪費時間。又要能力強又要脾氣好,某種程度上是反人性的。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