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誠,羅 聰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41)
布隆迪吉吉和穆倫布韋水電站所用到的岔管結構如圖1 所示,其中岔管主體以及月牙肋板的材質為Q345R。岔管中間連接兩根圓鋼起到承重作用。圓鋼材質為硬度較高耐磨性較好的模具鋼4Cr5MoSiV。鑒于車間從未有過模具鋼的焊接經驗。因此,通過選擇合適的焊材進行焊接工藝評定,評估焊接工藝的同時,對于4Cr5MoSiV 的可焊接性做進一步的驗證[1]。

圖1 岔管結構示意圖
為減少冷裂紋產生的可能,需盡可能減少焊縫中含氫量,結合廠內生產情況,本次焊評實驗焊接方法選用SMAW。在壓力容器工程制作中,焊接材料選用遵循等強或超強匹配原則。綜合以往實操經驗,模具鋼與壓力容器鋼板的材料力學性能、結合廠內實際生產情況以及現(xiàn)有材料,最終選擇氫含量較少的J507RH 實心焊絲。焊絲的熔敷金屬化學成分及力學性能如表1、表2 所示。

表1 熔敷金屬化學成分單位%

表2 熔敷金屬力學性能
結合岔管主體、月牙肋與圓鋼的對接形式,試驗對接形式采用T 型對接。結合以往施焊經驗,坡口形式采用K 型坡口,利于減少焊接變形。同時可以減少碳刨清根,有利于減少成本。具體坡口形式見圖2。

圖2 試樣焊接坡口圖
焊接參數的選擇,因盡可能減少材料的脆硬傾向,采用較小的線能量進行焊接,有助于避免熱影響區(qū)強度的降低。同時為了保證能夠焊透采用打底、填充、蓋面的方式進行焊接。具體焊接參數如表3 所示。

表3 焊接參數
4Cr5MoSiV 模具鋼材料,碳含量較高,Cr 含量較高,淬透性較好,冷卻速度過快,熱影響區(qū)易形成馬氏體組織。為避免冷卻速度過快,需進行焊前預熱和焊后緩冷等工序。同時預熱還有助于降低焊接應力,有助于擴散氫的逸出,減少焊縫冷裂紋的產生。
焊前預熱溫度的選擇應結合板厚、焊件的結構形式等來確定;GB 50766-2012《水利水電工程壓力鋼管制作安裝及驗收規(guī)范》中對不同板厚的預熱溫度作出規(guī)定。根據材質及板厚同時考慮到岔管主體、月牙肋與圓鋼的T 形接頭形式,構件尺寸較大,預熱后溫度下降較快等情況,決定將焊前的預熱溫度定位200℃~240℃。
為避免由于焊縫在焊接后高溫下時間過長,導致焊縫晶粒粗大,造成焊縫硬度過高,塑性、韌性較差,需要控制道間溫度的上限;同時,為避免溫度下降過塊造成淬硬組織,影響擴散氫的溢出,需要控制道間溫度的下限。GB 50766-2012《水利水電工程壓力鋼管制作安裝及驗收規(guī)范》中規(guī)定最低道間溫度不應低于預熱溫度,綜合考慮將4Cr5MoSiV 道間溫度定為200℃~280℃。
為避免冷裂紋的產生,并加快焊縫中擴散氫的溢出,焊后需進行保溫緩慢冷卻。結合廠內現(xiàn)有條件4Cr5MoSiV 采用常規(guī)的保溫棉進行緩冷;在焊接實驗過程中,模擬實際情況,月牙肋板較厚,岔管尺寸較大,焊前預熱效率較低,焊后溫度下降較快的情況,試樣的焊后緩冷可以先鋪后蓋,進行預熱時便為緩冷做準備,即焊接前預先在焊縫另一側鋪一層保溫棉,預熱在焊縫正面進行。提高預熱效率,預熱之后,正面焊縫的保溫棉撤到焊縫兩側,焊接完成之后,立即使用保溫棉對焊縫進行覆蓋以滿足焊縫緩慢冷卻至室溫的要求。
焊前用磨光機清理坡口周圍的焊渣油銹,將坡口及周邊10 mm 位置打磨出金屬光澤。焊前焊條依據說明書在烘箱內烘焙,之后置于保溫桶內隨用隨取。
焊前預熱時區(qū)域應在焊接100 mm 范圍內進行預熱,在預熱側背面進行預熱溫度的測量。除了控制道間溫度,還需注意在每道焊接過程之間,應及時清理出現(xiàn)的缺陷,保證最終焊縫質量。焊接過程除特殊情況,焊接應該一次完成。若確實需要中斷,中斷后應對焊縫施加保溫措施,并在再次焊接之前應對溫度進行檢測。根據規(guī)范,無損檢測需在焊接完成后24 h 進行,排除延遲裂紋對焊縫質量的影響。
在焊接試板焊接完成后24 h 對焊縫進行檢測。
(1)對焊縫外觀進行檢測,檢測其是否有氣孔、夾渣、裂紋、咬邊等外觀缺陷。
(2)對焊縫進行100%UT 檢測。
最終檢測結果為,無明顯外觀缺陷,但UT 檢測發(fā)現(xiàn)在板厚15 mm 即板厚中部位置有缺陷。氣刨后通過肉眼觀察,發(fā)現(xiàn)有明顯的裂紋。缺陷如圖3所示。

圖3 焊縫裂紋缺陷圖
4Cr5MoSiV 與Q345R 的化學成分見表4、表5。4Cr5MoSiV 與Q345R 的化學成分中C 含量、Cr 含量、Mo 含量、V 含量差異較大。

表4 4Cr5MoSiV 化學成分

表5 Q345R 化學成分
(1)4Cr5MoSiV 材料中碳含量為0.4%,碳含量的增加鋼材塑性下降,冷脆性和時效敏感性上升。高的C 含量也會加大鋼的淬透性,在焊接時增大熱影響區(qū),容易發(fā)生焊接開裂,降低焊接性能[2]。
(2)4Cr5MoSiV 材料中Cr 含量為4.98%,Cr 元素可以顯著提高鋼材的耐磨性,降低鋼材的塑性。降低鋼材的焊接性能。
(3)4Cr5MoSiV 材料中Mo 含量為1.23%,Mo 元素可以提高鋼材淬透性,易使材料在焊接過程中形成淬硬組織。
(4)4Cr5MoSiV 材料中Mn、Si 含量也較高,這兩種元素會顯著降低材料的焊接性能。
碳當量是把鋼材中的合金元素(包括碳元素)含量按其影響的大小換算成碳的相當含量,可以用碳當量作為評定鋼材的淬硬性、冷裂及脆化等性能的參考指標,是一種最常用的方法[3]。常用的碳當量計算公式是日本JIS 所規(guī)定公式,如下所示,通過計算得出4Cr5MoSiV 的碳當量為CE(JIS)(%)=1.87%遠遠高于0.6%,隨著碳當量的增加,焊接試板的淬透性會顯著增強,同時焊接熱影響區(qū)冷裂紋敏感性增大,焊接過程中極易產生裂紋。
冷裂紋敏感系數由日本伊藤在20 世紀經大量的試驗后提出[4],如下式所示,通過公式計算出材料4Cr5MoSiV 的冷裂紋敏感系數Pcm=0.876%。冷裂紋敏感系數遠高于0.2%,表明4Cr5MoSiV 具有較高的冷裂紋傾向,即使在焊接工藝評定過程中采取了相應的預熱措施,但廠內預熱設備無法達到材料所需預熱要求。導致焊接冷裂紋產生[5]。
除了碳當量以外,熱影響區(qū)最高硬度也可用于衡量材料淬硬傾向。通過二者進行共同評估,可較好的反應冷裂紋敏感性和淬硬傾向,焊接熱影響區(qū)最高硬度公式如下式所示。通過公式計算,估算出材料4Cr5MoSiV 的熱影響區(qū)硬度的峰值大約為751 HV,壓力容器鋼板焊接熱影響區(qū)硬度峰值的臨界值為350 HV,當大于該值時易產生淬硬組織,表明了4Cr5MoSiV 具有較高的淬硬傾向,容易產生冷裂紋。
通過焊接工藝評定,以及對4Cr5MoSiV 的碳當量、裂紋敏感系數、熱影響區(qū)最高硬度的計算得出以下結論:
(1)4Cr5MoSiV 材料的碳當量、裂紋敏感系數、熱影響區(qū)最高硬度均較高,意味著焊接過程冷裂紋的風險較高。
(2)4Cr5MoSiV 材料的合金元素較高且具有較多的淬透性元素,焊接性能較差,焊接過程中產生淬硬組織的風險較大。
實際施焊后,焊縫有冷裂紋缺陷產生。
在該工程中,以施工現(xiàn)場技術條件,4Cr5MoSiV材料不具備與Q345R 焊接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