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史教育是我國社會意識形態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一直以來都忽略掉黨史教育對于人民群眾核心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導致人民群眾無法在黨史教育中汲取到真理力量。尤其是當前階段,社會環境越來越復雜,所以我國應當加大黨史教育的力度,通過著眼于歷史自信、理論自信、提高政治能力和強化宗旨意識,積極培育地方黨史教育體制機制常態化長效化。
關鍵詞:黨史教育;地方群眾;核心素質;常態化;長效化
一、立足三個維度認知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實踐邏輯
(一)黨史學習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目標相統一的實踐邏輯
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特色。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并緊緊圍繞這個社會主要矛盾推進各項工作,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 1 ]。因此,黨史教育的目標,就必須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實際情況,緊密結合起來,將其作為指導人民進行全方面了解與學習的重要“課程資源”,來加以運用到實踐當中去,讓理論聯系現實社會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并提出正確意見及建議的同時,領導干部要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不斷學習,來豐富與發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工作。在實踐中把這些理念、思想融入到具體事務當中去。總而言之,實現全社會范圍內的黨史教育,就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主要指導思想,相關教育人員要以實際行動為載體,對“課程資源”進行深入挖掘研究,探索性地開展社會主義道路思政活動,使其成為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以形成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強大動力。此外,還要堅持“真善美”原則,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工作機制,使其成為具有一定道德思想基礎與行為規范的有效教育形式。
(二)基層黨組織建設引領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實踐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現斷頭路,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特征,持續整頓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有效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基層黨組織是我國進行民主管理制度創新實踐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意義的管理組織,是錘煉黨員干部自身素質水平與政治思想覺悟的最前沿,對于走群眾路線黨史教育活動的開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黨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優秀黨員,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黨史教育,也離不開優秀的黨員。因此,基層黨組織要把黨史教育的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建設好,突出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黨史教育的權威性,通過黨史教育,增強人民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程度。此外,黨員干部自身素質、政治思想覺悟等都直接影響著群眾教育工作成效。而要想提高和加強廣大民眾凝聚力,就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理論素養、業務水平及道德修養,才能更好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 2 ]。
(三)意識形態管理與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機制相統一的效能加成
意識形態工作的開展,就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3 ]。目前,我國社會發展形勢不斷變化情況下,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關于“人”這一核心要素。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黨史教育,基層黨組織要在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基礎上,進行全面深入研究與探索。同時,結合新媒體技術手段,以及互聯網等多種形式來豐富黨史教育的資源信息,有效推進黨思政教育常態化建設,從而使之更好地發揮出新媒體對教育資源的傳播促進作用。此外,從當前我國社會實際狀況來看,實現黨員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質養成及行為意識培養,有助于鞏固壯大積極的意識形態洪流。而黨史教育蘊含的課程資源,就是最生動形象的教材。因此,基層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為意識,要與黨中央重要決策部署保持一致,從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提供黨史教育的格局,引導群眾思想積極。
二、全社會范圍內實現黨史學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存在的問題
(一)對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缺乏深刻的見解
目前,基層單位的黨史教育主要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對如何做好黨的群眾工作,怎樣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提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意識等方面缺乏深刻認識。在實際運行中,存在著一些誤區和盲點,導致了很多關于“實”的內容沒有被放在首位。例如,許多基層單位在實際的黨史教育工作過程中,做到了周期性,體現了黨史教育的常態化,但人民群眾聽完課以后,思想境界是否有了顯著的提升,有待進一步推敲。而從我國貧富差距的實際情況來看,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共同富裕”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同時,也從側面反應出黨史教育長效化方面存在的不足。可見,許多人民群眾并沒有在黨史教育中汲取到紅色資源的“核心力量”。
(二)黨史學習教育體制機制不健全
黨史學習教育體制機制的實際運行效果,制約著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 4 ]。從目前黨的群眾教育現狀來看,許多地方黨史教育缺乏系統化的管理,只是盲目的做計劃,匆忙的定“組織”,至于黨群眾路線教育的成效檢驗,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事實上,當前我國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現代化的體系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許多地方開展黨史教育的方式,仍然未走出“校園模式”,去聽講座、座談會的人民群眾數量“寥寥無幾”。同時,許多地方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來促進人民群眾的黨性修養與科學素養提升。對于充當教育者的多數黨員干部而言,很多黨員干部只是認真的在“教”,而非一定要人民群眾通過學習了解什么,讀懂什么,甚至讓自身行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統一,這些問題都與黨性修養和科學素養的缺失有著緊密聯系。產生這類問題的原因是,許多教育者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研究,以及未能掌握有效的黨史教育教學策略。另外,相關組織促進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力度仍然不夠,目前的“列席旁聽”僅僅是解決了少部分黨員干部的教育意識,凝聚規模較大的黨員干部群體,加大黨的群眾教育路線實效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教育教學的規范性與科學性不強
在多數黨的群眾教育活動中,可以直觀感受到,受我國傳統的文化影響,多數受教育者的身份,僅僅是黨員、預備黨員和積極分子,很難看到針對無黨派群眾的教育工作,也就是說,社會中參與黨史教育的人民群眾,多數是以“入黨”為目的參與的。同時,從黨史教育的內容來看,許多基層黨組織只是簡單地講解理論性內容,中央發什么文件,就講什么文件,沒有將一些晦澀難懂、與實際生活聯系較少的黨史內涵,圍繞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解釋說明,進一步導致很難讓人民群眾從歷史邏輯上,做到“學”與“思”并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從歷史邏輯上領會“兩個確立”的重要意義,緊密聯系新時代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現代化史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意義”。因此,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強黨史教育力度,十分必要。無論是積極分子還是普通群眾,都必須要加強黨史學習[5],不能光看內容的表面,要帶著唯物歷史辯證主義的思想,進一步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不斷提高自身應對能力挑戰的水平,并且從艱苦卓絕的革命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6]。
(四)社會育人的實效性與可持續性不強
社會是一個大“講臺”,國內與國際上的政治活動信息,都在吸引著人民群眾對其的關注,這也是最好的黨史教育資源。在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以“四個偉大”“兩大布局”為線索,高度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和“時代之問”,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指南[7],有助于加深“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的理解[8],即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看“中國之路”的正確性,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看“中國之治”的有效性,從“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成就”讀懂“中國之理”的真實性[9]。然而,許多地方黨史教育工作者并沒有抓住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未能有效發揮數字媒體的“大講臺”作用。從實際情況來看,除學習強國、人民日報等黨史教育主流媒體外,其他本地化平臺,為了節省創作時間、創作成本,所傳播的黨史教育內容,多數來源于人民日報、學習強國,缺乏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對主流價值觀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導機制的建設,讓黨史教育內容更加“平易近人”的重視程度仍然不夠。此外,在社會中廣泛開展黨史宣傳教育工作,還存在較多問題,如傳播效果不佳、信息更新速度慢等。
三、全社會范圍內構建黨史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路徑建議
(一)著眼于歷史自信,堅持不懈把黨史教育作為全社會的必修課、常修課
基層黨組織要著眼于歷史自信,堅持不懈把黨史教育作為全社會的必修課、常修課。首先,基層黨組織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著作、重要文章、論述摘篇和輔助讀物,都是基層黨組織需要深入學習的,基層黨組織只有學透徹了,才能深刻領悟黨的百年奮斗史,持之以恒的推進黨史總結,加大教育宣傳力度;其次,學懂弄懂黨的百年奮斗史,基層黨組織需要深入領會二十大精神,尤其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取得的階段性成就。因此,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工作者,就必須保持高度清醒的認知,對新時期黨思想路線進行科學判斷和把握分析,做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黨史教育規劃。同時,也要有勇氣、自信踐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方法論,不斷提高面向群眾黨史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助推黨的事業全面發展;最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工作者要把黨史教育融入群眾性文化活動和精神文明創建,既要看到全社會的發展,也不能忽視對歷史文化遺產、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傳承教育。
(二)著眼于理論自信,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黨史教育教學的體制機制
基層黨組織要著眼于理論自信,堅持不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黨史教育教學的體制機制。一方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貫徹學黨史悟思想的基本要求,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百年歷程中深刻領悟思想偉力,將“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的熱情洋溢到教育工作,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更加深刻認知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對黨和國家在新時期做出的重要決策部署充滿信息,幫助人民群眾充分認知科技創新、一帶一路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科學性。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我國實際的發展速度,就已經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性、繼承性以及綜合性等特點,黨的群眾教育工作者要以黨史教育內容為載體,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到“偉大復興”建設中來。另一方面,黨的群眾教育工作者,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守正創新。最好是由黨員干部帶頭學、廣發黨員干部跟進學、引導全社會廣泛跟進學,在領導干部豐富黨性修養與政治素養的同時,加強基層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讓我國各個地區的時代精神風貌“更上一層樓”,提高人民群眾自身文化涵養及素質水平。
(三)著眼于提高政治能力,堅持不懈引導地方群眾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持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自覺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黨的建設到今天,我們黨始終堅持“兩個維護”高度自覺。我國農村地區是全社會范圍內開展黨史教育工作的短板,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進程中,也要不斷加強和完善基層黨史教育組織建設。第一,農村地區要進一步強化黨員隊伍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同時加強黨內學習監督,以民主集中制為基礎、個人自律為主體、集體約束與群眾自我教育相結合,著力養成良好的黨史學習作風;第二,加強黨員教育隊伍作風建設,圍繞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堅持“兩個維護”的高度自覺,引導農村地區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工作、生活和學習,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三,要進一步強化農村基層組織管理服務群眾的能力,增強黨風廉政教育力度,農村地區廣大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權責意識,讓黨史教育更加“生活化”。
(四)著眼于強化宗旨意識,以堅持不懈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提高社會育人的時效性于可持續性
基層黨組織要著眼強化宗旨意識,堅持不懈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一方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工作者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不僅要強化內容上的教學,也要用心用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揪心事和煩心事,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基層黨組織要完善黨史教育體制機制中的教育實踐問題,要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好事,也要帶領人民群眾一起干好事,提高社會育人的質量。另一方面,基層民警在基層隊伍中,要起到帶頭示范作用。與此同時,各級公安機關都應該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踐行文明執法理念與行為規范,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工作部署相結合原則,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黨史教育的同時,引導基層群眾樹立“依法治國”思想,讓人民群眾在黨史教育的過程中,看到黨員干部的新改進,面貌的新變化。
參考文獻
[1]鄧磊,周霞.“堅持人民至上”的時代內涵與新時代踐行的關鍵[J].社會主義研究,2022(04):71-77.
[2]侍可可.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發展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02):129-130+133.
[3]陳韶烽,鄭文鋒,農必東,胡小敏,康可鑫. 推動意識形態與輿論相關研究工作融合創新發展[N]. 廣西日報,2023-03-16(011).
[4]王東紅,姜競然.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理路[J].黨政干部學刊,2023(01):42-47.
[5]陶思維.延安精神賦能高校常態化黨史教育的路徑[N].山西科技報,2023-01-05(B06).
[6]崔緩.黨校加強黨史教育重要性探究[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2社會發展論壇(貴陽論壇)論文集(一),2022:64-65.
[7]韓慶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2(07):1-14+155.
[8]鄒繼紅.《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學習座談會發言摘編[N].湖南日報,2022-09-13(008).
[9]馬修文.加深對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的理解——學深悟透《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J].黨課參考,2022(16):10-26.
[作者簡介:曹年開,碩士研究生,講師,副主任,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單位:中共錦州市委黨校(遼寧錦州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