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逃 肖雍琴 劉武周 王自琴
摘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標志性目標和重大戰略,是黨的“三農”工作總抓手。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職院校更要擔負起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責任。通過研究,提出高職院校助力涼山彝區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要對標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重點圍繞涼山彝區產業發展、人才培養、文化建設、環境治理、基層黨建5個方面提供幫扶,具體要服務地方產業發展,夯實鄉村振興經濟基礎;創新本土人才培養,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參與民族文化建設,傳承鄉村振興優秀文化;加強鄉村環境治理,推動鄉村振興生態建設;結對指導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組織建設。
關鍵詞 鄉村振興;高職院校;涼山彝區;路徑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14-0237-03
作者簡介 馮逃(1988— ),男,四川合江人,講師,碩士,從事農業經濟管理理論與政策、農業技術經濟。
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全黨全社會正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職院校更要擔負起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責任,主動承擔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的重任,要具有高度的自覺與擔當,積極參與到鄉村產業規劃、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科技服務、環境治理和基層黨建等方面,成為鄉村振興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
1 高職院校助力涼山彝區鄉村振興的意義
1.1 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布局,踐行時代使命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強調,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提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要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強調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5年過渡期內,對脫貧縣、脫貧村、脫貧人口扶上馬送一程,摘帽不摘幫扶,繼續堅持定點扶貧機制,確保脫貧群眾不返貧,加快推進脫貧地區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2]。《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意見》明確提出,優化對大小涼山彝區的扶持政策,支持涼山州按規定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示范工作,調整完善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定點幫扶關系、職責任務和工作重心,深化省內對口幫扶工作[3]。
1.2 涼山彝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現實需要
涼山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由于自然、社會、歷史等原因,存在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社會發育進程滯后、落后發展基礎與特殊社會問題,曾是全國典型的深度貧困地區。經過8年精準扶貧,在廣大幫扶單位、干部群眾的幫扶下,截至2020年底全州11個深度貧困縣全部摘帽、2 07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累計減貧105.2萬人,迎來了與全國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會的勝利曙光,正向著鄉村振興穩步推進。需要指出,高職院校作為精準扶貧定點幫扶力量,在涼山脫貧攻堅偉大歷程中,為地區人才培養、智力支撐、產業發展、職業教育幫扶、基層黨建結對指導、消費扶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作為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聯系最緊密的高等教育機構,高職院校具有助力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天然優勢,可以也必須擔負起助力涼山彝區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的歷史責任,提供重要支持。
1.3 豐富高職院校助力涼山彝區鄉村振興研究
在理論研究上,當前學術界討論主要集中在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的關系。賀雪峰等學者分別對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的復雜性、精準性、區域性、層次性、階段性和動態性等問題進行了探討[4-9]。莊天慧等[10]則進一步剖析了二者的內在邏輯關聯和有機銜接路徑,認為理論邏輯上鄉村振興在協調城鄉資源配置實現帕累托最優的過程中,強化了精準脫貧的內生動力,降低了精準脫貧的制度費用;精準脫貧解決了鄉村貧困居民的最低生存與發展需求,彌補了鄉村振興的最低短板。實踐邏輯上精準脫貧是鄉村振興的時序前提和空間基礎,鄉村振興通過助力產業脫貧和精神脫貧為精準脫貧提供長效內生動力。在實踐研究上,何博等學者從人才培養、技術支撐、經濟支撐、產業發展等方面探討了高職院校助力于鄉村振興戰略[11-14]。孔祥智[15]、王曙光[16]認為產業發展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通過梳理,學者對于高職院校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多從某一層面進行分析,沒有對二者協同發展、實施路徑進行系統研究,通過對高職院校助力涼山彝區鄉村振興路徑研究,為高職院校服務涼山鄉村振興提供理論指導。
2 高職院校助力涼山彝區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高職院校助力涼山彝區鄉村振興要對標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重點圍繞涼山彝區產業發展、人才培養、文化建設、環境治理、基層黨建5個方面提供幫扶。
2.1 服務地方產業發展,夯實鄉村振興經濟基礎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戰略,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經過8年精準扶貧,涼山各地區基本上形成了具有規模的農業產業,形成了“一縣一品”,高職院校助力涼山彝區鄉村振興要把服務地方產業現代化發展作為幫扶工作的重點。首先,摸清服務地區的產業發展家底、方向、需求,讓幫扶工作融入縣域產業發展大局。其次,提供產業發展的智力支撐。充分發揮職業院校人才、技術和資源優勢,通過縱向橫向課題研究、專家團隊科技服務、技術成果推廣等方式,結合高職院校自身專業建設,開展現代農業技術推廣、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訓服務;對農戶開展特色農產品種植養殖等農業生產方面的技術指導;依托校企合作平臺,開展農村電商、產品銷售、運輸物流等商貿領域的技術服務,解決農產品上行問題。
2.2 創新本土人才培養,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振興。通過調研發現,隨著農業產業經營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彝區土地流轉越來越頻繁,規模化經營程度也越來越高,傳統農耕很難適應,農戶只能從事簡單的農業生產;同時,很多有能力的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農村人口面臨嚴重流失的難題。高職院校在服務涼山彝區鄉村振興過程中,要通過開設培訓班,培養鄉村所需高質量人才,加強農村勞動力隊伍建設。首先,從培養內容上,堅持與地方政府、企業溝通合作,結合當地鄉村實際需要設置培訓課程,為鄉村精準培養人才;其次,從培養形式上,堅持優質資源集聚,構建職業培訓體系,以短期集中培訓和重點對象培訓相結合,提升鄉村人才質量。短期集中培訓內容以農村實用技術為主,重點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重點對象培訓可以設置定向培訓班,主要對象為有發展潛力的、有較強創業意愿的新生代職業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業職業經理人等,培訓內容為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智能化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高端技術以及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知識;最后,高職院校在培養課程設置上,要科學制定人才培養計劃,認真落實培養方案,為鄉村振興輸送高質量人才。堅持開展立志教育,加強引導學生樹立扎根農村理想,從思想上解決農村留不住人才的問題。
2.3 參與民族文化建設,傳承鄉村振興優秀文化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基礎。鄉村無論怎么發展,都不能丟到鄉村文化,特別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優秀鄉村文化。要深入挖掘、生動展示當地彝族歷史文化資源及其當代價值,讓彝區民族文化鮮活起來、價值體現出來。高職院校在幫扶工作中,要幫助當地發掘其優秀的歷史文化資源、紅色革命資源,通過開展各級各類文化宣傳、文藝表演、“四治”宣講等活動積極宣傳,并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的特色校園文化引入鄉村,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建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踐基地”,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彝區群眾對中華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地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俗民風等的了解,提高對民族團結進步、共同發展、文化繁榮的認識,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文化家園;高職院校可以在地方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幫助當地開發一批具有產業發展前景的鄉村傳統技藝,傳承創新民族技藝,引導開發利用,促進鄉村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相結合。
2.4 加強鄉村環境治理,推動鄉村振興生態建設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必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強化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制度建設,創新農村生態文明宣傳和教育,加快構建綠色生態農業產業化體系等,從多角度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實際效果。第一,高職院校在幫扶工作中,要協助村社建立完善鄉村環境治理制度;第二,采取文藝表演、潔美家庭評比等村民喜聞樂見的方法,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農村干部群眾的環境治理意識,發揮其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第三,高職院校在鄉村產業發展規劃中,依托彝區良好的生態環境,積極幫助鄉村發展旅游產業,將改善農村地區生態環境與提高農產品質量、發展現代觀光農業結合起來。
2.5 結對指導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組織建設
基層黨建是實現基層有效治理的關鍵,基層黨組織是工作落實的基礎。目前,在涼山彝區鄉村治理中面臨著農村人口流失嚴重、基層黨組織渙散、自治難度大、經濟發展模式單一和文明鄉風建設不到位等問題。脫貧攻堅實踐證明,只有緊扣黨建引領,抓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才是抓好幫扶工作的方向保證。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涉及面廣、持續時間長和任務更重的特點,這需要強有力的組織體系來保障其實施。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扎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的戰斗堡壘。高職院校要利用自身黨建優勢,通過“黨建+鄉村振興”模式結對幫扶,培養和強化村基層黨組織領導能力。選派政治能力突出的幫扶干部結對幫扶,嚴格落實和規范黨內組織生活制度,加強政治建設;建立農村黨員定期培訓制度,加強黨建指導和交流,提升彝區村黨支部黨建工作水平,為黨支部帶領基層群眾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有力保障;幫助建立健全村委領導、社會協同、群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進組織振興,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
3 結語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多方主體全方位參與。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在產業培育、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環境治理、基層黨建等方面積極作為,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與組織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最終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
參考文獻
[1]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EB/OL].(2021-02-21)[2022-02-25].http://www.xinhuanet.com/2021-02/21/c_1127122068.htm.
[2] 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EB/OL].(2021-03-22)[2022-02-25].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1-03/22/c_1127242075.htm.
[3]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意見[N/OL].四川日報,2021-03-24[2022-02-25].http://www.scjgdj.gov.cn/B000000130/202103/86507.html.
[4] 賀雪峰.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問題[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3):19-26,152.
[5] 黃承偉.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扶貧思想[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3):12-18,152.
[6] 王超,蔣彬.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精準扶貧創新生態系統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5(3):5-15.
[7] 徐虹,王彩彩.鄉村振興戰略下對精準扶貧的再思考[J].農村經濟,2018(3):11-17.
[8] 李孝忠.鄉村振興:歷史邏輯與現實抉擇[J].中國發展觀察,2018(Z1):54-56.
[9] 劉解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期階段的理論思考[J].湖南社會科學,2018(1):49-55.
[10] 莊天慧,孫錦楊,楊浩.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及有機銜接路徑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39(12):113-117.
[11] 何博.地方高職院校助力鄉村振興的對策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10):85-87.
[12] 王鵬程,孫紅緒,石偉平.高職院校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實踐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1):308-310.
[13] 聞萬春.表征、模式與路徑:高職教育服務鄉村產業化發展研究——基于遼寧高職專業群視角的審視[J].中國農業教育,2020,21(5):53-61.
[14] 劉媛.涉農高職院校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勢·困境和實踐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22):271-273.
[15] 孔祥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J].農村金融研究,2018(2):9-13.
[16] 王曙光.鄉村振興戰略與中國扶貧開發的戰略轉型[J].農村金融研究,2018(2):14-19.
[17] 習近平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強調 提高脫貧質量聚焦深貧地區 扎扎實實把脫貧攻堅戰推向前進[N].人民日報,2018-0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