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摘要:5G網絡的正式商用,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為媒體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基礎,數字經濟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內部的強勁動力。融媒體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通過媒體融臺形成多元化信息傳播不可替代的優勢。新時代,新媒體平臺中為網絡銷售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直播帶貨作為新的產品銷售方式成為經濟發展的一部分。網絡直播帶貨作為互聯網經濟與產品零售時代的新型營銷方式,為產品營銷提供了新的途徑。本文從媒體與產品融合的視角分析媒體產品的融合與創新實踐,以期為相關工作帶來理論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媒體產品;信息傳播;創新;發展
基于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出現了很多新產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消費觀念??茖W技術的發展讓物聯網成為現實,直接催生了直播帶貨新商業模式的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來襲,讓消費者的行動受到了限制,新技術與服務水平的提升推動了新零售方式的發展,2020年的直播帶貨行業得到了空前發展,店主直播、網紅直播、明星直播等直播方式吸引了大量的粉絲,很多的財經作家、企業家也加入到網絡直播行業中。網絡新政策的頒布激發了網絡中各個行業的發展,通過網絡直播帶貨解決了農產品滯銷的問題,加快了農村經濟追趕城市經濟的腳步。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實現了新媒體產品的融合與創新,也為鄉村振興政策的落實與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原動力。
新媒體產品融合的相關概述
新媒體產品的概念
產品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虛擬的,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直接的影響。新媒體產品是指基于媒體網絡而衍生出的不同種類產品,其依靠網絡的途徑來進行營銷。新媒體信息傳播技術與服務水平的提升是新媒體產品融合創新的基礎,新媒體產品作為互聯網發展的新產物,是借助網絡技術所產生的數字產品,是數字經濟的組成部分,但實際屬于媒體產品。直播帶貨是不同行業產品與網絡平臺融合的體現,作為新的商業模式與促銷手段,理論的基礎源于營銷學理論。從價值鏈來看,直播帶貨的利益相關者包含了生產企業、產品供應商、消費者與營銷渠道。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直播帶貨的方式實現了產品服務的多元化發展,圍繞新媒體產品,物流服務水平也實現了逐步提升,直播帶貨的物流支撐系統得到了逐步完善,各個行業共同促進了新媒體產品的融合創新發展。
新媒體產品的種類
新媒體產品產生于新媒體網絡平臺,根據產品的類型可以將新媒體產品劃分為四大類,即電子商務產品類(如美團、汽車之家、京東、淘寶類以銷售產品為主的平臺)、休閑娛樂產品類(如抖音、快手、音樂網站、手游網站等)、社交服務產品類(如微博、QQ、陌陌、微信等)、內容信息產品類(如百度文庫、電子期刊、中文網等)這四大類的新媒體產品之間不存在絕對性的分類界限,甚至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融合。不同新媒體產品內容之間相互滲透,但每個類型的新媒體產品都具有自身獨自的核心服務內容,也存在能夠帶給受眾更好體驗而增加的輔助性服務。在數字經濟時代,互聯網技術是新媒體技術的核心,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基于網絡技術的創新,新媒體融合了傳統廣播電視網絡技術與電信網絡技術的優勢,通過技術的改造實現了產品與服務水平的提升,新媒體產品也因此受到了社會大眾的認可。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關鍵因素
新媒體是以微信公眾號、網絡客戶端為代表的新技術產品在媒體領域中的運用,這樣的平臺成為信息傳播的新平臺,通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為信息流通帶來了不可替代的價值。新舊媒體融臺代表了傳統媒體只注重內容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新媒體必須尋找更多的傳播途徑才能體現新媒體的傳播優勢,要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受眾的需求展開分析,通過信息共享在媒體競爭中體現優勢。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平臺的互動性和信息受眾的參與度大大提升。5G網絡與手機APP的普及使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表者或者是參與者,人們的信息分享也突破了傳統媒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極大地豐富了信息傳播形式。由此可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關鍵因素是新媒體實現了信息內容的共享,并借助大數據技術對信息受眾的心理進行了分析,與之進行所需信息的自動化匹配和推送。信息技術的應用讓信息傳播更懂受眾需求,給用戶帶來了更好的體驗感。
創新網媒平臺,加強新媒體產品融合
借助網絡輿論創建新媒體陣地
媒體的本質作用是對社會事務進行宣傳與報道,從信息傳播敘事角度來看,傳統媒體所使用的是線性的報道方式,融媒體轉變了這樣的單一宣傳形式,利用新的科技手段給聽眾帶來更好的視聽體驗,運用文字、圖片、音頻的方式將產品內容展示在受眾面前,實現了從電視傳媒、報紙到三維空間內容的體現。融媒體的新傳播方式對三維空間進行了突破,通過非線性、多時空的新聞形式進行了展現。比如一些地方為了宣傳自己的家鄉,開展短視頻創作大賽,將一些短視頻發送到相關平臺進行傳播,倡導全民參與到短視頻的制作中。目前一些比較火的如快手、抖音平臺,視頻創作方式相對比較簡單,公眾參與的門檻不高,社會大眾都樂于參加。通過這種方式,新媒體能夠與信息受眾展開頻繁的互動,井在互動與討論過程中與受眾產生了心理共鳴,達到了更好的信息傳播效果。新媒體產品融合與創新必須要適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利用網絡平臺占據輿論高地,通過網絡媒體引領社會大眾的主流思想。
圍繞網絡傳播中心,創建融媒體新平臺
融媒體是很多傳播平臺的融合,需要對不同信息內容進行宣傳,展現了信息傳播矩陣化、多層次、多文化圈的特點。由于融媒體是多種媒體傳播途徑的共同構建,存在新聞覆蓋面廣和宣傳渠道豐富的優勢,以傳統媒體為基礎,并結合用戶的需求實現網絡化與移動網絡終端化,逐漸地形成了宣傳矩陣。圍繞互聯網平臺,通過轉型開發所需要的平臺和軟件,并在微信公眾號、抖音、微博等熱門平臺開設單位賬號,用來發表需要傳播的信息內容,就自然形成了融媒體的矩陣排列??梢詫⑾嗤黝}的內容通過多個途徑以不同的形式進行發布,也可以利用短視頻平臺的特點將傳播內容在短時間內在平臺迅速傳播,并根據不同平臺的用戶需求進行推送。還可以通過圈層的逐層裂變,在不同的平臺內形成視頻內容的聚合,實現了傳播力的增強和跨圈層的內容傳播。不同的網絡傳媒平臺聚集了不同的受眾群體,利用不同媒體平臺跨圈層的信息傳播逐步實現了傳播力的增強。
創新融媒體產品,研究新媒體傳播模式
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原創性報道與思想觀點引領才是信息傳播的核心,只有給受眾帶來更好的信息體驗才能體現其思想引領的價值。媒體融合體現在媒體產品內容中,需要不斷開展融媒體產品的創新,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事實證明,從受眾信息需求角度考慮的融媒體產品,在推廣和應用方面更能體現優勢,也更能體現媒體傳播的效力。只有受眾感覺到信息是有用的,才能體現信息傳播的生命力,為受眾帶來生活或者是工作上的實際幫助,才能讓信息傳播與受眾之間產生情感共鳴或者是溝通的作用,才能受到受眾的廣泛認可。因此,要實現融媒體產品的創新,不僅需要深入研究媒體的傳播模式,還要調查客戶在某方面的實際需求,才能體現創新發展的成效。
以農產品電商直播帶貨為例,分析新媒體產品的融合與創新實踐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三農”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視,“三農”內容宣傳與報道的重要性十分重要。大多關于農村的報道內容都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基礎,井以新媒體平臺為途徑,促進媒體產品的融合,逐步實現有制度保障、有人才支撐的鄉村經濟,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落實。直播帶貨是鄉村振興政策推動下新媒體產品融合與創新的最好體現,借助直播帶貨助農,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難的問題,培養“三農”科技人才,促進鄉村振興政策更好地落實。
講豐收節背后的“三農”
故事,做主題策劃報道
創新豐收節主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舉辦豐收節是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信息傳播助農的重要舉措,是農業升級與發展的創新途徑,為了更好地舉辦豐收節,需要創新信息傳播內容與形式,落實傳承中華文明與建設鄉村經濟的工作。農民是豐收節的主體,要充分發動農村力量,使豐收節的主題符合農民習慣和網絡傳播規律。強調農民在豐收節中的主體地位,彰顯勞動創造之美,豐收主題系列內容傳播策劃不僅耍做好科普宣傳,也一定要“接地氣”、多互動,從而更好地展現出農民豐收的喜悅。豐收主題報道可以綜合運用網絡流行語、民間俗語、“諧音?!?、民間典故等來營造豐收的喜悅氛圍,在各種動畫與畫面搭配中呈現出良好的效果,通過相得益彰的畫面展示給受眾帶來良好的視聽體驗,從而獲得受眾的認可。
講“三農”故事,激發信息受眾情感
講故事是激發受眾情感共鳴的最好方式,好的信息傳播策劃不僅需要前瞻性還需要規范性,對不同的信息呈現方式進行統籌,才能體現出信息傳播的最好效果。確定好傳播內容與主題之后,選擇與之關聯的內容進行故事線的串聯,讓傳播的信息內容更加具有故事性,故事氛圍的營造能給受眾帶來更直接的情感體驗,使受眾能夠更真實地感受到國家對“三農”的關注,抓住政策支撐的機會,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通過新媒體與線上農產品融合的方式促進經濟循環,讓更多受眾在感受到鄉村氣息的同時能夠購買到自己需要的農產品。由此可見,網絡平臺直播帶貨作為新媒體產品的融合營銷方式,體現了融媒體傳播的時代感,也改變了人們傳統的購物習慣。受眾的情感被有效激發,帶動了農產品的銷售,抓住了鄉村振興政策的紅利,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做農產品領域劃分,
推“出圈”農產品
根據區域條件,推出地方特色農產品
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區域的地域環境都有自身的特點,要推出“出圈”的農產品需要根據地域條件優勢,打造出不同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讓人們可以便捷地購買到需要的農產品。比如黑龍江種植的五常大米就體現了咀顯的地域特色,受當地氣候和地理因素的影響,其大米與其他地方大米存在區別。大米顆粒飽滿,質地堅硬,色澤透明,煮飯芳香爽口。據網絡數據顯示,某網紅就通過直播間銷售五常大米助農,瞬間就賣出了10萬單,每單10斤,銷售出大米100萬斤。這就是將特色農產品與網絡平臺相結合,借助網紅效應成功銷售農產品的案例。
根據農產品種類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
當今融媒體時代要舉辦豐收節,不僅要發展與傳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還需要融八和促進現代文明的發展。要實現更好的信息傳播,新媒體要運用多種信息推送途徑,大力宣傳農業在國家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凸顯國家農業發展在國家穩定與安全方面的地位,讓社會大眾感受到農業發展對于社會發展的價值,還需要強調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的概念,倡導農民使用更先進的種植生產方式,有效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和數量。社會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晶牌意識快速提升,要抓住豐收節的契機,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農產品品牌,通過質量的提升為農產品品牌建設奠定基礎,并借助新媒體產品的融合與創新推出更“出圈”的農產品。
設置完善媒體流程,培養融媒體
創新人才,推動融煤體良性發展
制定新媒體產品創新制度流程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多元化的信息傳播途徑也實現了新聞媒體架構的改變,從而形成了新媒體產品制度創新的流程,有效促進了媒體融合的創新發展,同時實現了技術的安全可控。新媒體平臺還根據傳播信息內容制定了《視頻產品制作規范》,開展短視頻制作的“趕、比、超”,鼓勵創作優秀的新媒體作品,這樣的制度催生了很多制作精良、形式新穎的新媒體產品,并有效推動了優質內容的傳播。
培養新媒體產品融合人才
各個行業的創新發展都不能缺少人才支持,各類人才是新媒體行業融合創新的原劫,應當注重對新媒體行業人才的培養與鍛煉,形成老中青搭配、互相補充的人才梯隊,持續推動融媒精品的打造。在新記者培養方面,要注重“傳幫帶”的作用。比如,電視臺對于一些重大主題報道就需要結成新老記者“一對一”的幫扶對子,讓新記者在實踐中學習老記者的采訪與寫作技巧,在實踐中總結更多的工作經驗、掌握更多的媒體傳播知識。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都發生了改變。要想更好地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直播帶貨是促進經濟雙循環的最好途徑,也是提升鄉村經濟的最好方式?!叭r”類信息傳播要想在媒體融合的浪潮中爭取一席之地.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助力“三農”,就應當對新媒體的產品融合進行不斷創新,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經驗,拓寬信息傳播途徑的同時探析更有效的信息傳播方式,切實推動新媒體在融媒體時代的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新媒體集團每日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