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芹
2021 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全國職業教育大會,高度評價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 科學分析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歷史機遇,全面部署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政策舉措。在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的時代背景下,為切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全面實現職業教育的提質培優,具有現代化教育手段和能力的教師隊伍建設就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支撐。而職業教育信息化能力是師資隊伍建設首要解決的問題。從2010 年起的教學能力大賽,在2018 年轉變向更貼合職教的教學能力形式轉變。成為推動教師專業化教學能力高質量發展、教師專業化教學水平提質培優的重要舉措。成為解決課程建設、教育教學實施等教學活動中所面臨的教材與需求、技能與崗位、人培目標與行業需求脫節等難題的鑰匙。其中信息化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是教學能力大賽中教學改革的一個基礎性、量化型的重要衡量因素。信息化教學引入的深度和廣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課程的最終成效。隨大賽的推進,信息化技術持續引發職教課堂更深刻的變化。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全息投影和虛擬仿真等新技術新方法已步入課堂。伴隨著新技術全方位對課堂的浸入,線上與線下、虛擬與真實互融的新課堂模式正引發教育教學的深刻變革。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為主要研究方向,目前省內外在教學能力大賽課程思政、課堂重構、實踐教學等方面有較多研究,但在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方面沒有標準和方向,缺乏研究。在當前先進信息技術變革的中,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已成為制約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關鍵一環,因此本項目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新思維、新技術正持續對教育教學產生深刻的影響,技能型、創新型社會的建立也需要新技術新思維的全程參與。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正加速形成全新的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思潮的形成,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起點高難度大的新技能、新標準帶來的教育教學能力變革,正在對教師教學能力和職業發展形成嚴峻的挑戰。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正成為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
目前,基于教學能力大賽標準和要求,翻轉課堂、創客空間、可穿戴技術、自適應學習技術、物聯網技術、虛擬仿真技術等新技術已成為信息化教學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其浸入的深度和廣度正帶來深刻的教育新改革新發展。從而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成為教育新改革新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關鍵挑戰。本課題正是以教師運用新技術新方法能力的培養為主要目標。因此本課題的深入研究對教育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推廣價值。
圍繞信息化教學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可以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信息技術素養。尤其通過小組合作方式開始教學課題研究、探索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規律,可形成教師現代教育理論水平和現代教育教學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而教師的教學能力特別是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傳統的師資培養模式在新時代的專業教師能力提高中顯的力不從心。特別是教師學習提高和日常工作開展這一矛盾是關鍵性痛點。如何在教師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對相關信息化專業技術能力進行提高是解決這一痛點問題的有效手段。本課題主要研究如何長期、持續、有效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這一關鍵性問題,以培訓和教學實踐研究相結合,以總結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為途徑,創新教學模式、改革課堂結構,為我省職教的提質培優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