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化妝品安全功效評價的國際研發前沿”主題,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領跑者” 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劉明藝、東南大學教授張娟、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文海若、上海市毒理學會秘書長程樹軍、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主任醫師楊雪源等就化妝品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皮膚類器官芯片與AI 診斷在化妝品評價中應用、化妝品國際化路徑中毒理學技術焦點、化妝品不良反應未來檢測技術需求等主題發表精彩演講。
劉明藝——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領跑者”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
化妝品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信部和商務部印發的《加強消費品標準化建設行動方案》中提出,到2025 年,構建標準供給以政府與市場并重,標準化工作國內國際相互促進,標準運用覆蓋生產、流通、消費全鏈條,銜接生產端與消費端的新型消費品標準體系,有效推動我國消費品綜合競爭力提升,其中就包括化妝品和日用化學品。
化妝品高質量發展依托“領跑者” 制度,這項制度也落實了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要求。2018 年,由國務院批準,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科技部等8 個部門,共同發布了《關于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 制度的意見》。
在整個制度實施過程中,希望能夠遴選出一批先進引領性的企業,發揮模范帶頭的作用。同時,鼓勵更多的企業主動公開更加先進引領性的產品或服務標準,從而支撐質量強國的戰略。
張娟——東南大學教授
皮膚類器官芯片與AI 診斷在化妝品評價中的應用
化妝品的質量評價主要關注安全性和功效性。近十年來,在國家監管政策和科學技術的共同推進下,我國替代毒理學在化妝品的安全性評價中有了長足發展,而在我國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的分類管理上,還面臨新的挑戰。
所以,發展模擬人皮膚生理與病理的評估模型與方法尤為迫切。
在皮膚替代的模型中,基于人源細胞建立的體外皮膚模型,可能是最接近人的皮膚器官生理特征的一個評價模型,也是基礎科研和個人護理監管過程中的有力工具。同時,“器官芯片” 技術的發展也為下一代體外皮膚模型帶來契機。而協同結合皮膚類器官和器官芯片技術的最佳特征,則能解決皮膚模型研究中的重大技術挑戰。
所以,對于皮膚芯片的構建及測試方案、AI 在皮膚病診斷上的應用,都能為化妝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提供科學性的保障。
程樹軍——上海市毒理學會秘書長
化妝品國際化路徑中毒理學技術焦點思考
毒理學是化妝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的基石,貫穿原料、工藝、機理研究及不良反應監控等整個化妝品生產和使用周期,而不僅僅是終產品檢測的手段。隨著化妝品行業的高速發展,中國現代毒理學的發展正不斷取得突破,要加強化妝品毒理學現代化的戰略規劃,推動其全面創新升級和轉化。
在推動毒理學現代化的過程中,教育是基礎,科研機構是主力,企業是主體。加快產學研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動毒理學新技術迭代創新。
推動化妝品毒理學現代化發展,首先基礎研究要跟進,推動實驗系統和新技術創新,縮小化妝品新型實驗系統差距等;其次現成方法要配套,對標國際水平;再次轉化應用要示范,將替代技術方法加入風險評估,推動替代技術研究和應用,滿足監管需要;最后是特點難點要突破,例如特色植物原料的安全評估等領域。
楊雪源——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主任醫師
化妝品不良反應未來檢測技術需求
隨著化妝品的廣泛使用、創新產品及原料種類的多樣化,化妝品不良反應的報道不斷增加,化妝品皮膚病也日益增多,其中絕大部分屬于化妝品接觸性皮炎。
化妝品不良反應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問題,開展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的工作十分迫切?;瘖y品不良反應的監測與控制,需要化妝品生產商、毒理學和皮膚科等領域專業人員以及政府部門多方聯手,以減少化妝品不良反應的發生。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是國家第一批化妝品不良反應檢測基地,自2016 年開始為江蘇省藥監局組織全省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建設。目前全國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已初步建成,能夠有效組織全國化妝品監督抽檢和化妝品風險監測等,不過仍面臨監測網絡覆蓋面不夠廣泛、監測技術手段有待提升等挑戰。需要進一步完善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建立更多快捷高效的新技術新方法,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接下來,我們將開始激素依賴性皮炎危險因素分析及快速檢測技術研究。以激素依賴性皮炎研究為重點,就監測機構、高校、醫療機構在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領域如何加強合作進行研討。我們未來的目標是將被動的監管模式轉化為主動監測,消費者警醒、行業自律、國家監管,還化妝品一方健康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