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化妝品前沿技術應用與安全風險解析”主題,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孫春萌、歐萊雅集團亞太區產品安全評估總監邢泰然、貝泰妮集團副總裁王飛飛、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料事業部應用研發總監孫欣、云南白藥集團健康產品事業部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安全、山東花物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張曄翔、伽藍(集團) 股份有限公司產品放行總監吳建銘、上海永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肌膚光學實驗室負責人陳剛,分別圍繞各自的重點關注領域,分享經驗、觀點,以及對未來發展的前瞻性思考。
孫春萌——中國藥科大學教授
加強化妝品納米原料監管,助力化妝品產業升級
化妝品納米原料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2020 年,全球納米技術市場規模為17.6 億美元,預計2030 年將達到336.3 億美元,其中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化妝品產業中納米原料的應用也愈加廣泛。一般情況下,化妝品中使用納米原料的主要目的包括提高原料分散性、輔助抑制微生物或抗氧作用、提高防曬產品透明度等。
2021 年2 月26 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化妝品新原料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其中規定了納米原料的定義,并對需要考察的納米原料檢查項進行了規定,不過在檢測技術、判定依據、限度要求等方面仍相對空白。
在化妝品納米原料的監管方面,我國針對化妝品納米原料理化特性的監管尚存在一些問題,包括缺少對國內化妝品納米原料實際使用情況的調研,缺少化妝品納米原料辨別及衡量標準、化妝品納米原料的關鍵物料屬性、生產過程控制的評價方法與檢測標準等。而國外在對化妝品納米原料的監管上,美國、歐盟、日本等已出臺相關法規,這對我國化妝品納米原料的安全監管具有參考和借鑒意義。
在法規方面,2021 年,我國《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正式施行,一系列法規文件也相繼發布,意味著我國對化妝品行業中納米原料的使用和管理將進一步規范。這也對行業內部的相關科研工作者提出新要求,需要對相關領域的國際審查動態和最新研究進展進行持續跟進,不斷健全和完善屬于中國自己的化妝品納米原料安全監管體系。
邢泰然——歐萊雅集團亞太區產品安全評估總監
染發劑和染發產品的安全評估
研究表明,氧化型染發劑的反應產物不會產生更大風險,因此染發劑本身的科學評估是保證染發產品安全性的核心。染發產品的刺激性和致敏性風險可以通過適當的風險交流和風險管理措施進行有效控制,并通過上市后產品安全監測進行追蹤。
總結一下,企業在確保染發劑產品的安全性上主要采取以下幾點措施:首先,嚴格遵守國家法規的要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們注意到市面上存在一些違規添加和假冒偽劣產品,以及無證產品,它們的使用會嚴重增加染發劑的風險。
其次,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和改進,并通過嚴格的安全評估。我們致力于創新染發劑,希望進一步降低其風險。
我們相信通過持續的研發和創新,可以推出越來越安全的染發劑成分,以供消費者使用。當然,我們也希望我們的新染發劑成分能夠通過國家的批準,進入市場,最終幫助消費者使用到更好、更安全的產品。
另外,我們不斷調整內部流程,以實現更好的有效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截至目前,上市后的安全監測數據證明,在采取上述風險控制措施后,我們研發的產品具有較好的消費者耐受度,其整體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其他類別產品沒有明顯區別。
經產品上市后安全監測數據證明,通過上述風險控制,染發產品具有良好的消費者耐受度。我相信,通過不斷的研發和創新,我們一定可以推出越來越安全的產品。
王飛飛——貝泰妮集團副總裁
基于皮膚屏障受損的化妝品配方安全思考
皮膚屏障受損是皮膚問題的“萬惡之源”。干燥性皮膚病、敏感性皮膚問題、炎癥性皮膚病、醫源性皮膚問題均由此引起。皮膚屏障因不合理護膚、不規律作息、醫美或皮膚疾病等多誘因而導致受損。
面對屏障受損的皮膚,我們需從藥物制劑的角度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原料篩選,我們根據供應商提供的信息和安全性評估資料進行初步篩選,縮小范圍后組織安全性評估,特別關注多次皮膚刺激性、急性眼刺激和致敏性。其次,我們還會進行原料的質量控制,例如尋找活性物質的標志物,以及純度、含量和雜質等方面的研究,同時進行原料的加速性研究和批次穩定性研究。
在活性物方案設計方面,我們從屏障受損的病理和皮膚結構出發修護屏障。首先,關注角質細胞,提高兜甲蛋白、內披蛋白和絲聚蛋白的表達,促進角化套膜的生成和屏障的夯實。其次,補充脂質或使用PPAR 激動劑,同時補充天然保濕因子促進AQP3 水通道蛋白表達等,并設計活性物質方案來抑制相應的炎癥因子。
在配方理念方面,我們主要遵循配方精簡的原則。成分越多,不可控因素越多。另外,需要注意避免使用香精、色素和防腐劑等對皮膚敏感的物質。還有如何使用膚感清爽的增稠體系,例如高分子物質,以實現微乳化和懸浮增稠的效果,從而減少乳化劑的使用。在驗證屏障受損產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時,我們進行細胞模型、3D 皮膚、動物模型等實驗來證明產品的安全性;并從細胞模型到3D 皮膚再到離體皮膚進行研究以證明功效性。最后組織人體功效性實驗和人體臨床研究等,完成一個完整的評估體系。
從篩選過程可以看出,無論是從目的方法、受試者還是評價方法,臨床實驗相對于其他人體評估方法更加嚴謹和可靠。因此,通過這種方法驗證出來的產品具有更強的可靠性,這也是我們堅持組織多中心臨床實驗的原因。
孫欣——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料事業部應用研發總監
影響透明質酸炎癥反應的因素
合成生物學運用系統生物學和工程學原理,以基因組和生化分子合成為基礎,綜合生物化學和生物信息等技術,旨在設計、改造、重建生物分子、生物元件和生物分化過程,以構建具有生命活性的生物元件、系統以及人造細胞或生物體。
合成生物學的相關應用涉及活性成分等原料開發。比如微生物發酵工藝中,發酵產物通過使用微生物菌株進行發酵,從天然原料中提取創新成分,包括蛋白質、透明質酸等。
關于透明質酸和炎癥反應之間的關系,已經有大量成熟研究。透明質酸介導的炎癥反應與透明質酸分子量大小、細胞種類、細胞受刺激狀態等因素相關。以寡聚透明質酸為例,在正常細胞狀態下,巨噬細胞對寡聚透明質酸有輕微炎癥反應,但反應程度遠遠低于LPS 刺激帶來的炎癥反應。在LPS 刺激細胞狀態下,寡聚透明質酸具有抑制炎癥作用,且內毒素含量越低寡聚透明質酸的抑制炎癥作用越明顯。
安全——云南白藥集團健康產品事業部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
球藥隔重樓提取物的開發及其在化妝品新原料備案中功效與安全的思考
重樓是云南白藥中的一味重要藥材,也是云南白藥集團的戰略藥材。重樓在我國的藥用歷史已有兩千多年,在中醫理論中,其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在現代醫學研究中,重樓可抑制腫瘤生長和腫瘤血管生成,并可調節免疫功能、抑制炎癥反應,且還有抑菌作用。重樓提取物抗炎的作用機理為抑制JNK 的磷酸化激活,干擾NF-kB 入核激活白介素的表達。
云南白藥集團從2000 年起便開始了將重樓由野生引為家種的漫長探索,經過20 余年實現了滇重樓的規模化、規范化種植。首次較為系統地進行了重樓資源收集、馴化、栽培關鍵技術研究。收集重樓屬種質資源23 個,并建成全球第一個重樓屬種質資源庫。
目前,云南白藥開發的球藥隔重樓提取物不是來源于目錄中的云南重樓或者七葉一枝花,而是我國境內首次使用于化妝品的新原料。我們的研究方向是從植物到提取物。
在植物方面,我們對其基礎質量以及植物供應都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分析。另外,我們對提取物也進行了全面的成分、功效、機制、安全性的研究。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獲得了更加安全高效,并且質量穩定可控的球藥隔重樓提取物。
如今,云南白藥集團也在開發一些其他原料,整體開發思路是從植物資源上進行把控,并對植物資源與提取物進行嚴格的研究和把控,特別是針對安全以及功效。
張曄翔——山東花物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
皮膚生理差異化對產品開發安全和功效的思考
通過研究發現,身體與面部皮膚結構存在差異性。面部的角質細胞一般為9 層左右,身體大部分包含11 ~ 17層;面部皮膚細胞一周內遷移到皮膚上層,而身體皮膚細胞遷移和代謝速度較慢,通常需要兩周時間。
二者間的巨大差異是屏障部分,面部皮膚角質層薄,物理屏障較弱,而身體皮膚角質層厚但代謝較慢。同時,在皮膚附屬器、神經酰胺表達、生理參數、微生物種群等多方面,身體與面部皮膚之間也存在巨大差異,比如四肢皮膚更易干燥,手肘膝蓋更容易造成磨損的色沉等,前胸后背容易有軀干性痤瘡等問題。
因此,在開發身體護理產品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皮膚的屏障修復、皮膚保濕,以及微生態調節。如今,身體護理整體市場規模呈現較快增速,磨砂膏在2023 年Q1 全渠道銷售2.45 億元,同比增幅20%;身體清潔2022 年銷售154 億元,同比增幅22%;身體保養2022 年銷售120 億,同比增幅40%。身體清潔市場規模高于身體保養,但身體保養增幅較大。
相比面部產品,在很多國內消費者心中,香氛已經成為整體身體類產品開發中重要的一環,不管是沐浴露也好、磨砂膏也好,還是身體乳也好,香氛占據了更主要、更重要的分量。這與情緒因素是分不開的,“香味” 可以幫助人們放松神經、安穩入眠。半畝花田從原料、種植到產品開發,形成了一條非常完整的產業鏈。我們主張以天然植物力量滋養肌膚,探尋中國特色植物原料,只為滿足年輕中國人的身體護理需求。以中國特色植物+ 世界先進技術,源自天然、崇尚環保,追求極簡主義和安全低敏。
吳建銘——伽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品放行總監
科學評估體系下中國自主原料的開發思路
成立之初,伽藍集團便確定了研究開發策略,即立足自主研究,借助全球力量開展產品研發。成立二十多年來,我們打造了六大科研平臺,包括消費者洞察平臺、皮膚科研平臺、原料篩選開發平臺、配方科技平臺、包裝科技平臺、六覺六性測評平臺。
其中,伽藍集團以“六覺六性”12 個維度的測評,定義化妝品內在和外在屬性。“六覺” 是用來定義和設計產品包材以及內容物外觀、顏色、形狀、使用方式及膚感表現的具體表述,包括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綜合感覺;“六性” 包括合規性、安全性、溫和性、功效性、穩定性、相容性。
伽藍的每款產品從原料選擇開始,都經過至少60 種安全性、功效性的科學驗證,以滿足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和功能的要求。伽藍研發團隊依托微生物發酵開發平臺,運用自研發酵工藝技術,選擇全程4℃低溫無防腐下游工藝,實現了“優良菌種自有化、工藝技術自主化、生產供應本土化”,最大限度保留極地酵母活性,助推中國自造成分的誕生。最后,經過體外2D/3D 皮膚細胞模型和人體臨床測試,科學驗證了喜默因?的安全性和功效性。
當然,除了喜默因,伽藍也在不斷探索其他自主原料的開發與應用,比如太空人參酵母、太空育種玫瑰等,這些都是我們從開發端、應用端的需求挖掘出的功效良好的原料,然后不斷從反復應用、機理研究中推動產品升級。
也許,中國自主原料要走的路還很長,但伽藍集團一直在路上,也期待整個行業在自主原料的路上走得更遠,希望中國化妝品高質量發展速度越來越快。
陳剛——上海永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肌膚光學實驗室負責人
從肌膚光學的角度解析中國底妝的創新之路
據觀研報告網《2022 年中國底妝市場現狀分析報告——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評估》報告顯示,2019 年我國彩妝行業市場規模為551.9 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7.4%,其中底妝市場規模占彩妝市場的 43.7%,為 241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 28.19%,增速快于彩妝市場,可見底妝市場發展潛力。因此,對于底妝產品市場的洞察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看到的皮膚或者化妝后的皮膚所呈現出來的狀態,本質上都是光作用于皮膚或者皮膚與化妝品結合后的信號表達。研究發現,妝后好看的皮膚狀態,是產品在提升或者改善用戶皮膚原本瑕疵的同時,能夠透露出其好的皮膚細節。理想的皮膚狀態涵蓋四個關鍵維度:好看的膚色、通透的皮膚、自然健康的光澤度、看起來更少的皮膚問題,各維度均可依托肌膚光學完成精準可量化的研究。
以此為基礎,我們圍繞皮膚光學展開了中國底妝消費人群圖譜研究,首創皮膚光學研究體系。采集數百個皮膚光學、用戶行為習慣、生活方式及審美認知等維度的數據,最終積累數據量超過25 萬。
將受試者的膚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及聚類后得到6種主要膚色。各類膚色在明度、飽和度、色調及整體膚色不均嚴重程度上均有較大差異。進一步分析各膚色類型的受試者滿意度較高的妝后膚色即可知各膚色類型理想的妝后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