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杰作,它不僅展示了中國古典白話小說高度的藝術成就,也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智慧。由人民出版社2014 年出版的《紅樓夢敘事》一書,是罕見的從敘事學角度研究《紅樓夢》的著作。它從敘述結構、敘述格局、不可靠敘述、聚焦、偽時間、空間、敘述話語、動力元八個方面分析了《紅樓夢》,揭示出《紅樓夢》敘事空間中所體現的文化意蘊和作者獨特的創作手法。作者扎實嚴謹的研究態度和細致入微的分析風格,對當下的紅學研究、傳統文化研究具有一定學術價值和啟示意義。筆者在開展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紅樓夢》自然景觀空間意向解析”(編號:2021SJA2003)研究時,對該書作了研讀。
該書圍繞八個敘事學的核心概念和問題,對《紅樓夢》的敘事空間展開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討,從而揭示出《紅樓夢》所承載和傳達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蘊。例如,通過對《紅樓夢》中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敘述者和受眾的分析,探討了不同視角、不同立場所呈現出的不同人物心理和價值取向;通過對《紅樓夢》中各種符號化和象征化的空間形象、場景的解讀,探討了《紅樓夢》所表達和暗示的作者思想和主題。總體而言,可以從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美學觀等角度窺見《紅樓夢》敘事空間中的文化意蘊的展現。
首先,通過對《紅樓夢》文本的敘事結構、敘述格局等方面的研究,展現不同的人生觀。例如,書中指出,《紅樓夢》通過多層次的敘述者和敘述接收者,構建了一個復雜而豐富的敘事空間,也反映出對于人生和社會的多重視角、多元價值;同時認為,《紅樓夢》通過擬書場格局,模仿了書場說書藝人與文人創作的形式,體現出對于人生的一種戲謔態度。
其次,從聚焦、不可靠敘述等敘事學角度,揭示出《紅樓夢》中的價值觀。例如,書中指出,《紅樓夢》通過內部聚焦(賈寶玉)、外部聚焦(賈母)、零聚焦(無明確聚焦對象)等方式,創造了一個多維度、多角度、多層次的敘事空間,反映出作者對于不同階層和群體的關注與同情。同時,該書富有創見地提出《紅樓夢》中存在的“不可靠敘述”現象,并通過對其特點和功能的研究,揭示出人物性格和價值取向的多元性、復雜性,也彰顯出對于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最后,從偽時間、空間等方面,突出了《紅樓夢》的歷史觀。例如,書中指出,《紅樓夢》以清朝乾隆時期為歷史背景,描寫了賈府這個大家族由盛轉衰的過程,也反映了清朝社會由盛轉衰的過程,通過賈府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展示了清朝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等各個方面的圖景,表達了作者對于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憂慮與關切。同時,該書認為,《紅樓夢》通過太虛幻境、夢幻等空間語境,展現了對于歷史的超越和逃避;通過建立一個符合故事邏輯和情感節奏的偽時間系統,解決文本中存疑時間的問題,也體現出對于歷史變遷和心理變化的把握與控制。
此外,該書也從對《紅樓夢》的敘述話語、空間的分析中,揭示出作品中的美學觀。例如,書中指出,《紅樓夢》通過詩歌、曲子、對聯、謎語、俗語等多種語言形式,展示出敘述話語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也表達出對于美學的獨特追求和創造;同時,該書認為,《紅樓夢》通過絢麗多彩、形象生動、富有情感、富有氣氛的畫面和情節,展示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反映出極高的審美情趣和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