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春



童話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這不,學習完第三單元的童話,曉曉老師正帶領同學們“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
通過幻象,深化內涵
一上課,曉曉老師就在大屏幕上亮出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的閱讀思維導圖。同學們根據導圖中的問題,開始讀課文,找答案。
馮天時:賣火柴的小女孩身處的自然環境——寒冷飄雪的大年夜;她所處的社會環境——殘酷無情,貧富差距懸殊;她的家庭環境——屋子有裂縫,與“街上一樣冷”。
王梓淇:小女孩沒有賣出火柴。因為寒冷,她擦燃了火柴。一共擦燃5次。
陳依漫:最后的結果是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墻角。
曉曉老師給每個同學發了一張表格,并提出要求:精讀課文,按照要求填寫表格。不一會兒,曉曉老師亮出趙雪曈同學的答案。
曉曉老師:因為小女孩“冷”,所以她的幻象中出現“火爐”;因為“餓”,幻象中出現“烤鵝”;因為缺少關愛,所以“看到”圣誕樹;因為缺少親情,所以她想到了關愛她的奶奶。閱讀這篇童話時,我們可以結合文中的插圖,仔細觀察小女孩的衣著和周圍的環境,想象小女孩的處境,從而體會到小女孩的悲慘。同時我們可以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展開想象,體會小女孩渴望得到疼愛的心情。
關注情節,展開想象
學習童話《那一定會很好》的前一天,曉曉老師是這樣設計的:找來四名同學,叮囑他們好好預習這篇課文,然后明天上課時分角色表演。
第二天的語文課上,曉曉老師先讓同學們閱讀一遍《那一定會很好》,接著請四個同學登臺表演,隨即大屏幕上亮出問題:
1.文中的主人公是誰?主人公第一、二、三、四次的愿望分別是什么?實現了嗎?
2.課文中反復出現的是哪一句話?想象一下主人公說這句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緱瑞涵:主人公是一粒種子,它想站起來,于是努力地生長——變成了大樹。
閆佳依:大樹想跑動,后來被做成了一輛手推車。
王偉澤:手推車想休息,后來被做成了一把椅子。
關文昊:椅子想要躺下,后來被做成了木地板。
夏可然:文中反復出現的一句話是——“那一定會很好”。主人公說這句話時,我想“它”的心情是坦然、樂觀的,內心充滿著深深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曉曉老師:同學們的表演非常出色,回答得也特別好!課文《那一定會很好》中,關注種子在每一段歷程中的行為表現,展開想象,可以體會到它在享受生命中每一段歷程時的人生態度轉變。這也告訴我們:可以通過故事的情節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故事中角色的變化和故事所要傳遞的道理。
通過表演,感受想象
同學們,你知道《在牛肚子里旅行》是怎樣一種經歷嗎?
馮天時做了一個思維導圖:
鑫鑫:兩位主人公玩捉迷藏時遇到險情——紅頭被黃牛卷到了嘴里。
蘭蘭:紅頭的心情是這樣一步步變化的——“害怕——拼命呼救——哭泣失望——高興得流下眼淚”;青頭的心情也是一步步變化的——“吃驚——擔心著急——不懈努力——興奮得喜笑顏開”。
方方:青頭蹦到牛身上,摔下來,不顧疼痛進行指點——讓紅頭先躲過牛的牙齒;又跳到牛身上鼓勵紅頭——會出來的;青頭又一次爬到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來蹭去……牛打了一個噴嚏,結果紅頭隨著一團草噴出來了。
曉曉老師:說得不錯!誰能把蟋蟀紅頭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線畫出來呢?
很快,白悅童將自己的答案交給曉曉老師。
曉曉老師:讀童話《在牛肚子里旅行》,我們和故事中的青頭與紅頭同歡樂共悲傷時,心也跟著波動起伏。這時,我們可以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分角色朗讀,想象當時情境,體會人物心情,讀出相應的語氣。還可以抓住關鍵詞展開想象,體會人物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