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疫情期間,我國文旅行業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景區、旅行社、酒店等企業都受到了嚴重影響。當時,文旅行業采取了多種措施,如延長門票有效期、提供線上服務、推出優惠政策、云旅游等,來應對疫情的沖擊。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放松,文旅行業逐漸復蘇。景區、旅行社、酒店等企業也紛紛采取措施,如推出特價門票、提供安全保障、加強衛生管理、消費券以吸引游客。疫情后時代,文旅行業與疫情時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如線上預訂、自駕游、偏遠地區旅游等方式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后疫情時代,文旅行業、旅游城市通過多種方式吸引游客,如推出旅游節、文化活動、特色美食等。其中,亮點包括推出“云旅游”、打造“紅色旅游”、加強文旅融合等。文旅發展機遇很大,可推進旅游資源開發,但同時也面臨著挑戰,如旅游消費結構升級、文化差異等。
文旅復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政策、市場、文化等多個方面進行推進。在后疫情時代,一些平臺型互聯網企業與文博機構、旅游景區合作,通過“會員模式”“流量轉化模式”“體驗付費模式”等方式,整合打造市場化的數字文旅消費平臺,不斷提升數字文旅產品的供給質量。同時,強化數字文旅體驗和線上線下互動,將文化內容與數字娛樂充分融合,將文化場館、旅游景區植入網絡游戲、動漫、電影、直播等數字娛樂場景之中,采取“游戲+虛擬游”“動漫+云展”“電影+沉浸式體驗”等方式,構建數字“虛擬文化空間”,帶動由虛擬體驗形成的周邊產品消費。
近年來,各級文旅部門積極推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上云”,發揮互聯網平臺的賦能作用,鼓勵各類互聯網平臺開發文旅功能和產品,支持有條件的文化和旅游企業平臺化拓展,一個數字文旅的新時代正在加速形成。未來,中國文旅產業將呈現從觀光度假游向文化體驗游轉變、營銷模式向運營模式轉變、地產逐漸回歸旅游本質、盈利模式由“單一”向“多元化”的轉變等大趨勢。
小康微博互動
@郡縣聯播:#原來2000多年前就有環境保護法#湖北省博物館的云夢睡虎地秦簡,包含1155枚竹簡、4萬余字,除行政文書、醫學著作外,還有大量秦統一前后的法律文獻。限制砍伐林木、禁止捕捉幼鳥幼獸的“環境保護法”,要求商品必須明碼標價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在秦律中都有涉及。這些嚴謹的制度,依然影響著今天的我們。
@佳佳:環境保護,中國自古就有。國內就有環保學者認為,舜所設的“虞”,是世界上最早的“環保部”,伯益是最早的“環保部長”。古代的“環境保護法”雖然不如現代成熟,但是環保從古至今需要一以貫之“入心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