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個體與整體,共生共榮。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斗三號系統之所以能發揮服務全球之大用,是因為系統里的每一顆衛星都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而我們生活的集體之所以能發揮巨大作用,得益于每一個獨特的個體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唯有將每一個個體融入集體并嵌入恰當的位置,方能使二者相得益彰。作為國家這個大集體中一員的我們,當立志成為國家復興樂章中的美妙音符。
個體只有將自己和集體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激發個人生命的活力與潛力,進而充分顯現自己獨特的價值。脫貧戰場上的“新愚公”黃大發投身鄉村振興的大業中,帶領鄉親們筑起“生命渠”,改寫了草王壩缺水的歷史,成就了村官典范。“冰川哥”王相軍投身全球環保事業,立志用冰川消融的視頻喚起公眾的環保意識,讓“氣候環境”這樣的科普命題得以破圈而出,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的展示與發言充分彰顯了他的獨特價值。黃大發與王相軍這樣的個體,其生命價值得以豐盈,仰賴于他們把自己當成偉大集體事業的一分子并為之不懈努力。如若將自己孤立于集體事業之外,縱是才能兼具,亦難成其大。
每一個獨立個體除了融入集體,還應當在集體中找到合適的位置,唯此,方能各盡其能,進而成就集體。全民抗疫中的凡人英雄汪勇,作為一個普通的快遞小哥,能夠利用自身優勢組織隊伍接送醫護人員,在自己平凡的位置上盡力而為,成為抗疫大軍中頂天立地的英雄,助力疫情阻擊戰。“守島英雄”王繼才,以島為家,堅守開山島哨崗32年,哨崗這一平凡崗位因他無怨無悔的堅守有了別樣的光輝。在集體中找準位置,發光發熱,使他們的生命個體與集體相互成就。
個人與國家關系,正如個體與整體的關系。當下的中國正走在民族復興征途中,國家復興的錦繡前程仰賴每一人獨特個體織就。而我們每一個青年,應當立志成為復興樂章中的美妙音符,應當爭取作為復興圖景中的一抹亮色。每一個人都當有這樣的自信與擔當:縱是塵霧之微,融入整體,亦可補益山海;縱為熒燭末光,融入宏圖大業,亦可增輝日月。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亦趨。反觀當下,不乏消極避世的佛系青年,也多有個人至上的精致利己主義者,若成為風氣,則復興大業難圖。青年一代當積極融入民族復興大業,力求于民族偉業中成為不可替代的存在,讓自己的生命價值得以彰顯。
蔡鍔有言:“各奮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懷精衛之心,不難填海。”今日青年若能以此為人生信條,以民族大業為己任,那么“移山”“填海”的軍功章上定能有你一份功勞。
■名師點評
標題深刻,主旨鮮明。文章的標題“爭做美妙音符,共譜復興華章”正是文章的主旨,直截了當地亮出了考生的態度,寓意深刻,形式整齊,主題鮮明,讓人一目了然。
脈絡清晰,結構嚴謹。文章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行文,開篇第一二段提出議論話題,結尾兩段有反到正,呼應開篇,指出融入集體的好處,主體部分先從個體應融入集體、個體如何融入集體論述,然后拓展論述個體和國家的關系。
論據多元,論證充分。考生緊扣文章的中心論點選材,所選材料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有投身鄉村振興的村官黃大發、有投身全球環保的“冰川哥”王相軍、有投身全民抗疫的英雄汪勇、有獻身島嶼的英雄王繼才,還有消極避世的佛系青年,這些事實論據,加上還魏源、蔡鍔等名人名言,事實論據與理論事實論據相得益彰,充分地論證了中心論點。
(點評名師:高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