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少年負壯志,奮烈自有時。”人生最美少年時,意氣風發唯思進取。其實,人生行壯志,何須少年時;永懷少年心,終成少年行。
憶往昔,無數前輩永懷少年心,思進取圖奉獻。梁啟超“敢將日月再丈量”,針砭時弊變法維新;黃文秀踏遍山野每寸土,致富之花開遍窮鄉;袁隆平畢生致力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造福蒼生;鐘南山逆流而上奔赴疫難,老當益壯救死扶傷……少年行,便是“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這般姿態瀟灑。
看今朝,不少少年褪去少年心,圖安逸講享受。現實安逸,我們長時間處于舒適圈中,有少年駐步不前,一味徘徊于物質世界的浮世繪里,任少年時的滿腔熱血與赤子之心慢慢冷卻,還自詡為“躺平”“佛系”。汪國真曾言:“太深的留戀就會成了羈絆,不僅會絆住雙腳,還會絆住未來。”如果人人貪圖安逸,停在原地,那么時代的使命該由誰肩負?時代的藍圖該由誰繪制?時代的華章該由誰譜寫?
華夏兒女當永懷少年心,致力少年行,不負光陰不負國。
少年行,應當肝膽相照兩昆侖,磊落坦蕩共謀天下事。“少年自有少年強,身似山河挺脊梁”,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心中的一抹中國紅,拋頭顱灑熱血,奔波千里,不問歸期,只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便可“粉身碎骨渾不怕”“千磨萬擊還堅勁”。人世間最美的風景不過是人人溫暖如陽,明媚如光。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肝膽相照坦蕩蕩。我們要與有肝膽人共事,彼此相逢,枯木也逢春。
少年行,須知人生無處不學問,學以致用行穩方致遠。少年之行,不是走馬觀花的恣意,而是持長劍論道、執妙筆生花的參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時代風云變幻莫測,縱使腳下荊棘遍地,腳踏實地,躬身實踐,才能摘得玫瑰,聞得馨香。讀書行天下,實踐出真知。如無少年素履以往,觸碰時代的脈搏,何能匯聚成建設新時代的生力軍?
“桃李栽來幾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警惕舒適圈,突圍舒適圈,投身時代激流,與有肝膽之人共謀偉業,于無字句處全力以赴,我輩當跋山涉水不負生活,百舸爭流不負生命。
生活因少年的慨然以赴而更加美好,時代因少年的挺身而出而更加瑰麗。我行故我在,少年須起行。
■名師點評
1.立意準確,關注當下。準確把握題旨,以“少年行”統攝全篇,力倡人生當赴少年行,永懷少年心,不懼時代不負己,立壯志,勇踐行,無所謂歲月悠長,只爭朝夕。
2.結構清晰,思路嚴謹。先提出問題,然后對比論證分析為何要有少年行,接著以并列式結構從“交友”與“實踐”兩方面著手解決問題,最后總結全文,嚴絲合縫,緊扣材料。
3.語言典雅,富有詩意。作者詩詞積淀較深,且能活學活用,引用恰當,化用自然,細細讀來,總覺細膩委婉,詩意縱橫,極其富有文采,表現力十足。
(點評名師:何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