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邊縣啟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行動以來,提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區域協同發展等‘十項工程’統領鹽邊共富建設”。今年2月份,該縣召開誓師大會,明確2023年“十大行動”,其中主要涉及預制菜產業、氫能及新能源產業、低收入群體和困難群眾美好生活、和美鄉村等方面內容。
當前,鹽邊縣正聚焦偏遠地區,攻堅產業發展,帶動當地低收入群體致富。
提升農業生產質效
鹽邊縣在桑椹產業規模化發展30年的基礎上,堅持在健全產業鏈、提升附加值上下功夫,積極推廣桑椹新品種。今年,成功引進浙江巴貝集團,顛覆傳統養蠶模式的技術,用經營工業的理念養蠶,用人工飼料代替桑葉,用工廠化養蠶代替傳統的養蠶方法,徹底擺脫養蠶對季節、氣候的依賴,實現每天滾動生產,蠶繭品質更是“完勝”傳統模式。目前,該縣正在加快建設3條桑葉粉加工生產線,全縣桑葉利用率將從原來的40%提高到80%以上,桑葉從原來的無人問津變成了每斤可賣0.5元。同時將廢棄桑枝利用起來培育食用菌,開發出繼桑椹干、桑椹酒、桑椹茶等產品之后的又一農業特色新產品桑枝食用菌,并創新開發“椹時美宴”桑系列特色菜品,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串聯出一條“根、枝、葉、果”的綜合性利用產業鏈。
2023年預計全縣將實現蠶桑綜合產值7.5億元,同比增長23%。鹽邊蠶桑產業正破繭走出了一條共富新“絲”路。
此外,鹽邊縣還在北部最偏遠的格薩拉鄉建成全市海拔最高、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6600畝現代化烤煙產業園,用優質電力和智慧平臺賦能“綠色烘烤”,打造全電智慧烤煙云平臺,建成150座電烤煙房群,有效降低了煙葉烘烤技術門檻及勞動強度,解決了烤煙設備無法遠程監控、煙農24小時全天值守和烤煙關鍵參數難以精準控制等痛點問題,逐步形成專業化、標準化、集中化的烤煙模式,達到了上等品質煙葉比例上升、煙農收入總體提升和碳排放明顯降低的良好效果。
致力生態產品價值轉化
鹽邊深度挖掘縣域內林業空間資源優勢,完成首批3.8萬畝國有林地和集體林地經營權流轉,獲批8.9億元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中長期貸款,加快種植中草藥魔芋發展林下經濟,推廣種植白芨、續斷、淫羊藿、榆木香等中草藥1萬余畝,積極創建中藥材產業園。
與此同時,鹽邊縣大力發展珠芽金魔芋產業,引入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趙建榮博士團隊,在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和集體經濟薄弱村示范種植4000畝,并與南京漫耕生態農業、滇緣生物科技等企業簽訂珠芽金魔芋全產業鏈項目合作協議,建成了集育苗基地、全自動化生產線、精深產品加工于一體的魔芋全產業鏈條,形成了北部種植培訓、初加工,南部育苗研發、精深加工及銷售各展所長、互為支撐、共建共贏的發展格局。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我們始終堅持‘全縣農民自己的公司’定位,積極探索示范村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先行先試先進經驗。”鹽邊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鹽邊縣在2022年鄉村發展公司組建聯盟、抱團發展,消除薄弱村、解決保底分紅的基礎上,今年從12個鄉鎮選取基礎扎實、發展潛力大的15個先進村,按照鄉村發展公司和村委會7∶3入資比例,組建成立和美鄉村建設公司,成功打造鄉村發展公司2.0版,通過建立“鄉村發展公司負責保底分紅+和美鄉村建設公司實現股權分紅”的利益分配機制,充分調動了各方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實現“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相統一,實現了各村從“給資金、按部就班慢慢干”到“育主體、積極主動搶著干”,推動鄉村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形成鄉村建設項目更加規范、市場主體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持續增收的多贏局面。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攀枝花市發展改革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