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霞 孔余瑾 張璐
[摘要] 我國以實現共同富裕為奮斗目標,堅持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讓鄉村人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都豐富起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與金融服務領域相結合,加大力度引導和支持金融業創新,增強金融機構服務能力,更加主動地融入鄉村振興發展。同時,金融服務自身也需要沖破傳統枷鎖,敢于進行服務創新,積極嘗試新模式,在帶動農民致富的道路上充當“先行者”,進而使農民“錢袋子”鼓起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要在構建良好的金融服務體系以及防范金融風險的基礎上,以金融服務創新為核心,以“農業+科技”的閉環金融模式,為鄉村振興賦能,助力京津冀協同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農村金融服務;京津冀城市群;共同富裕
[基金項目] 天津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國家級)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14038010)
[作者單位] 天津仁愛學院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國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美麗鄉村建設中,金融業要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鼓勵各地多渠道整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信息,完善數字普惠金融,宣傳推廣農村小額信貸,發揮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積極作用,緊跟時代步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及京津冀城市群協調發展提供金融助力。
京津冀地區農村發展現狀
農業發展概況。2022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合計10.03萬億元,占全國生產總值的8.3%,其中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4.16萬億元,天津市地區生產總值1.63萬億元,河北省地區生產總值4.24萬億元。三省市第一產業差距較大,長期以來,北京和天津作為我國重要政治中心和商業中心,第一產業發展較弱,主要依靠河北省提供大量糧食、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及農副產品。
產業結構分析。2022年,京津冀地區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795億元,同比增長9.80%。其中,北京第一產業總產值112億元,同比增長0.90%。天津第一產業總產值273億元,同比增長21.33%。河北第一產業總產值4410億元,同比增長9.43%。
目前,京津冀地區的第一產業一直呈穩步增長態勢,且京津冀三地產業結構類型均為“三二一”模式,但三省市的差距較為明顯。2022年,北京、天津、河北第三產業占比分別為53.03%、15.20%、31.78%,北京的第三產業占比遠遠高于天津和河北。從2022年河北和天津兩省市第二產業的占比來看,天津為20.34%,河北為57.42%,第二產業對兩省市的經濟貢獻巨大。
京津冀地區在大產業經濟發展上,側重點各有不同。為探究京津冀三地產業的專業化程度,本文分別從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統計年鑒中選取2018年—2022年的三大產業生產總值,并分別計算其區位熵。區位熵是指某個區域某個特定部門的生產總值在區域工業總產值過程中占有的比例與全國該部門產值在全國工業總產值中占有的比例之間的比,通過它能夠為我們研究地方經濟運行提供定量分析的參照依據,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i代表產業,j代表區域,T代表總產值。以計算天津市農業區位熵為例,天津市農業在京津冀區域內的區位熵可表示為:
京津冀三地三大產業生產總值原始數據及計算農業區位熵結果如下表:
LQij的值越高,則表示該地區的產業集中水平就越高,一般來說:區位熵的值大于1,可以被認為i產業是j區域的優勢產業,并且數值越大,代表產業的專業化程度越高。可以看出,河北省在農業方面的專業化程度高于北京市和天津市。因此,京津冀協調發展要充分發揮河北省在農業上的優勢。北京的第三產業與天津和河北相比遙遙領先,說明北京在服務業尤其是在金融服務的發展中起引領作用,同時,河北省的金融服務仍然相對落后。
金融服務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正建立由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各類微型金融機構構成的新型農村金融體系,政策性金融、商業化金融機構與合作性金融機構功能優勢互補、彼此協調,促進了農村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可得性不斷提高,大大降低了農村金融準入壁壘。村鎮商業銀行、小額貸款機構等新興農村金融的快速發展,有效緩解了鄉村金融服務網點覆蓋面小、服務缺失、競爭不充分等現象。
農村金融產品單一,服務方式落后。最初的農村金融服務主要聚焦于農村生產的信貸業務,但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戶住房、消費等新的資金需求并未獲得有效滿足。同時,ATM機、商戶POS機等設施在鄉村地區仍然匱乏,農戶不能完全享受現代金融服務的便捷。
非正規融資需要進一步規范化。受正規農村金融服務機制、功能限制,導致農戶在急需資金時不得不尋求民間借貸。由于借貸利息太高,以及必須通過情感維系等非市場控制的不確定性,使借貸農戶與被借農戶之間處在交易高風險之中。同時這種金融方式很難進行市場監管,很可能演變成非法集資,從而嚴重干擾整個農村金融服務的正常運行。
農業風險控制滯后。目前,我國小額信貸的風險防控工作大多聚焦于貸款投放前評審,而農業農村易受自然災害影響,如沒有完備的抵御風險措施,讓農戶減少貸款損失,一旦受災,農村經濟就會演變為“高風險、高成本、高賠付”的行業。加之貸款預期收益較差,使金融機構不愿輕易進入農業領域。
京津冀地區金融服務創新路徑
發揮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積極作用。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的農村信用合作社按照小微、農業等不同信貸需求劃分客戶經理類別,形成了“全員營銷—集中授信—專業審查—快速審批”的高效服務模式,從而切實將農信社為民服務、為農服務的宗旨落到實處。
京津冀地區也應實施掛點服務,堅持以點帶面的工作原則,落實好掛點機制下的部門監督,成立專業授信小組,建立定期抽查制度,做好“整村授信”工作。建立農業合作社利益聯結機制,為社員頒發相應股權證明,作為分紅、參與管理的憑證,通過清算、驗資、資產量化、設置股權、分配等環節,提高土地利用率,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強風險防范能力。
規范農村小額信貸市場。有序發展農村小額信貸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農村金融的投資風險。首先,要開發出農民需要的金融服務產品。金融產品和農民的經濟收益密切相關,對于能夠滿足生產生活需求的金融產品,農民自然樂意接受。其次,要大力發展小額信用貸款。目前出現嚴重的農村中小銀行不良貸款問題,主要是由于村鎮銀行內容管理的各種問題所致。而小額信用貸款不僅能夠覆蓋更廣泛的農村農業金融領域,促進農業金融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而且有效降低了貸款風險,讓農民也能夠得到更大的利益。
積極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建立農戶網絡借貸信任機制模型,構建農戶網絡新信貸的信用等級,以減少農村經濟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情況。通過各自借貸數據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效果進行評價,以進一步完善農村信用體系,打造農業信息互通平臺。在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政府部門要以市場趨勢為導向,根據市場環境新情況,及時準確地對信用化體系進行一定的調整。
完善數字普惠金融。數字金融技術可以解決金融服務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有效降低金融服務成本。針對普惠化金融服務行業的“數字鴻溝”問題,既要有區別地針對不同人群研發適宜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產品,又要加大對文化科技知識水平較低群體的宣傳培訓,幫助他們掌握數字金融服務操作技能。
綜上所述,京津冀地區要立足實際,積極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小額信用貸款市場,推進完善數字普惠金融,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積極促進農村金融健康持續發展,以高質高效的金融服務助力美麗鄉村建設,為推進京津冀區域協同高質量發展提供金融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