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藝
[摘要] 寧波市作為全國首個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緊扣金融支農這一重大時代性課題,創新涉農金融產品和模式,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寧波市在金融支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投保農戶數量少、農業保險覆蓋率不高、金融支農供給結構不優、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等問題。對此,要健全政策體系、加強統籌引導、完善農村金融服務市場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從而不斷提高金融支農效率,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關鍵詞] 鄉村振興;金融支農;農業保險
[作者單位] 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新時代的“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隨后,黨和國家統籌各部門優勢資源,形成優勢合力,蹄疾步穩,前瞻性出臺多個文件和政策法規指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其中如何使金融更好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作用成為新時代重要的課題。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為貫徹落實金融支農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依據。2019年2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出,各涉農金融機構要根據《指導意見》的要求,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即《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指出,要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投入保障。
寧波市緊扣金融支農這一重大時代性課題,根據地情農情出臺多項政策引導金融支農,拓寬金融支農渠道,打通農村金融“最后一公里”。為了更好發揮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支小支農作用,2019年,寧波市制定了《寧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全市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2022年,《寧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實施意見》(甬政辦發〔2022〕19號)提出加快鄉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實現“基礎金融不出村、綜合金融不出鎮”目標。
寧波市金融支農實踐與成效
寧波市立足于全國首個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這一定位,積極踐行“普惠金融”理念,主動推廣各類支農債權股權融資產品,向全市涉農企業和個人提供多層次、廣覆蓋的“農村保險+支農融資”綜合金融服務,開展各類支農保險創新和支農金融產品及模式,新險種開發體系和賠付體系日臻完善。同時,以數字化賦能金融,整合金融數字資源,著力打造“甬金通”數智金融大腦,使支農服務更貼心、更及時,推動農業保險投保、理賠一網通辦,助力鄉村振興。
寧波市金融概況。截至2022年末,寧波市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67家,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寧波分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寧波分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寧波分行等3家政策性銀行、6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3家城市商業銀行、7家外資銀行、9家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12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以及5家非銀行金融機構。其中余姚農商銀行“道德銀行”成功入選2019年度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創新試點項目。另外,寧波農信網點覆蓋最廣、服務客戶數量最多,“普惠金融”影響力最大,是寧波金融支農的“主力軍”,有效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推動寧波鄉村振興。
涉農貸款總量進一步增大。寧波市政府部門擔當好為農業農村服務的“公仆”角色,助農紓困,積極主動開展摸底走訪和融資對接,加大涉農產業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尤其在重點種業企業、農機裝備、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貸款投放,拓寬涉農信貸產品種類,增加首貸、信用貸、無還本續貸等便農利農信貸產品。2022年,寧波全市涉農貸款余額近8700億元,較上一年新增逾12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近300億元。2023年2月末,寧波全市涉農貸款余額9110.5億元,同比增長18.1%,增速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涉農貸款余額穩步增長。在涉農貸款種類上,寧波市銀行保險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如農信聯社“產權保”、寧海農村商業銀行的“助農貸”“農心貸”“微擔通”等支農信貸產品、寧波東海銀行“船福貸”、招商銀行小微抵押貸款、中國農業銀行的“惠農貸”“鏈農貸”“農心貸”等支農信貸產品,以及慈溪農村商業銀行、市農合聯執委會運營的農戶小額擔保公司“水稻貸”“糧糧保”等支農助農貸款。
涉農保險和期貨體系進一步完善。寧波市基于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的定位,積極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完善涉農保險體系。打造新險種開發體系,出臺新險種開發補助政策,因地制宜創新開展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和政策性農業保險,拓展農險種類和數量,提升保額金額,加大保險覆蓋面,提高了農業農村農民的抗風險能力,滿足“三農”領域日益增長的風險保障需求。截至2023年初,寧波市共有6大類62個品種120個涉農險種,包括了土地綜合保險,基本覆蓋了寧波市農牧漁業等領域主要特色農產品,累計投保農戶179萬戶(次),累計保費收入27億元,累計提供風險保障1004億元,累計賠付農戶38.4萬戶(次),累計支付賠款25.3億元。其中全生產周期葡萄綜合保險被農業農村部列入金融支農創新試點項目。2022年,全市共有約9.28萬戶(次)農戶投保了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收入45461.2萬元,風險保額150.7億元,居全省第一。同時,寧波市積極拓寬農業保險服務領域,穩步出臺各類涉農保險,如指數保險、區域產量保險,滿足農戶農企多元化的風險保障需求,推進農業保險與信貸、擔保、期貨(權)等金融工具聯動,試行“保險+期貨”。2019年7月,寧波市第一單“保險+期貨”雞蛋價格保險,成功實現了“保險+期貨”產品的落地。2020年9月,寧波市第一批地方商業性畜禽飼料成本期貨價格保險正式簽發保單。2021年1月,寧波市首單也是浙江省首單生豬價格“保險+期貨”落地象山。2022年,寧波市推出生豬價格指數保險,屬國內首單。寧波農業保險已然成為地方保險創新特色明顯的金名片。
寧波市金融支農需破解的重難點
寧波市在創新金融支農產品種類和模式等領域居全國前列,但在落實金融支農政策的過程中仍存在農業保險覆蓋率、投保農戶數量、金融支農供給結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等有待進一步健全等重難點問題亟須解決。
農業保險覆蓋率有待進一步提升。2022年,寧波市生豬承保數量90.4萬頭,覆蓋率(出欄數量)87.8%,對比同時期的珠海,生豬保險覆蓋率為100%。水稻“完全成本+收益”保險投保率98%,110萬畝水稻參與投保,覆蓋率僅86.8%,漁船、漁民保險覆蓋率90%以上,農業保險覆蓋率有待進一步提升。
投保農戶數量有限。據寧波市第三次農業普查,全市共有96.8萬農戶,而2022年全市僅有約9.28萬戶(次)農戶投保了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收入45461.2萬元。對比同時期的廣州,保費收入達84827.49萬元。投保農戶數有待進一步提高。
金融支農供給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寧波市未能充分多舉措拓寬渠道,難以凝聚“政企銀”合力,未能充分運用央行各類金融工具配置到寧波,如各類專項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政策性銀行低息貸款、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未能充分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到涉農信貸體系中,涉農信貸供給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寧波市關于農業農村農民信用信息采集和及時更新存在一定難度,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各個金融結構各行其是,雖然“甬金通”數智金融大腦正在建設中,但在信用數據管理方面仍不完善,各個部門和金融機構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壁壘。同時,信貸擔保機制不完善、信用體系不健全,銀行、農戶(企業)、擔保機構三者信息流通不夠順暢,導致出現銀行不敢放款、農戶(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擔保機構不敢擔保等現象,亟須改善。
寧波市金融支農政策優化建議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黨對農村金融工作的領導。寧波市各級黨政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尤其農業農村局要協調各大銀行、銀行保險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等相關單位在寧波的分支機構和寧波本土金融機構,建立溝通協調工作機制,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由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的黨委書記或“一把手”直接抓鄉村振興,各級分支機構黨委書記或“一把手”切實承擔起政策落實的第一責任,為農村金融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同時,鼓勵下轄各市縣(區)結合實際,細化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與金融機構聯合動態跟蹤監測鄉村振興領域貸款情況,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統計,夯實信用信息數據庫。依照程序建設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試驗區,推薦條件適宜的農村作為普惠金融改革試點。探索建立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績效評估制度,定期開展績效評價并通報結果,以績效評價結果作為開展宏觀審慎評估、差別化監管、財政支持等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
政策引導送貸入戶。寧波市要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強服務“三農”的意識,鼓勵金融機構發揮主觀能動性,設立鄉村振興專項工作組,送貸入戶,積極宣傳推介金融支農政策,實現有信貸意愿的農戶農企應貸盡貸,從而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和信貸滲透率。強化寧波農信的金融支農“主力軍”地位,充分發揮其全市網點數量最多、服務覆蓋率最高的優勢,推動金融支農業務下沉。同時,積極發揮其他新型金融機構的補充作用,拓寬農村金融服務供給渠道,優化農村金融服務供給機制;加強對于金融機構涉農信貸業務的政策引導,提升對“三農”的信貸額度。加強政策性農業融資擔保服務,可適當考慮引進商業險作為有力補充,構建一站式涉農融資擔保體系,力爭實現需擔保且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貸盡貸,解決農戶農企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完善農村金融服務市場體系。寧波市各類金融機構要積極推進農業保險與信貸、擔保、期貨(權)等傳統金融工具聯動,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需求和特點,配置金融產品,提高信貸額度,合理設置貸款期限,優化“保險+信貸”模式和“保險+期貨”模式。市農業農村局要及時匯集和更新發展前景好、信貸需求強、信用記錄好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名單,為其提供支付結算、信貸融資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鼓勵各個金融機構繼續完善服務鄉村振興事業的相關事業部門,健全“自我造血”的鄉村振興金融供給機制。
推進金融產品和模式創新。加強對農業保險產品的創新,開發新險種,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和商業保險相配置,提高農業保險的保障水平。鼓勵各市縣區大興調查之風,深入挖掘各自轄區內涉農金融產品需求,重點圍繞重點種業、各村鎮特色涉農產業,量身設計專屬涉農金融產品,創新配套服務供給。充分利用寧波作為全國首個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這一優勢地位,調研論證,依照法定程序積極推動符合申報條件的各類農產品期貨品種的開發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