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晶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一環,需以家教家訓家風建設推動農村精神與物質兩個維度的現代化發展。家教家訓家風建設,應作為鄉村振興的新途徑與新工具,為艱巨任務與偉大目標實現注入“廉潔”動力。以供給導向開展的鄉村振興工作,應將家庭建設現代化深度嵌入基層社會治理系統。作為社會發展與管理的基本單元,家庭穩定與和諧發展,會對和諧社會構建與國家長治久安,產生極其重要和關鍵影響。社會是由每一個家庭及成員組成,家庭需求應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導向,通過科學化地建設家教家訓家風,保障與維護整合社會的穩定與安全。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基層社會治理,需深度關聯家教家訓家風建設,個體與社會系統應形成有機整體。在和諧與有序的社會共治機制中,高質量實現振興鄉村的目標和任務。新時代下的家教家訓家風建設,應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同頻共振,策動農村家庭深度融入農業、農民、農村現代化建設工作的整體架構中。
鄉村振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具體方略,在實踐與實施過程中,須始終秉承以民為本的基本原則。無論是移風易俗,還是精神文明建設,都要立足鄉土民俗與家風。注重家教家訓家風建設,營造健康和多元的基層治理環境。但從目前的具體情況和建設成果來看,家教家訓家風建設工作,局限于政策與文化形式化宣傳,受眾未充分理解其意義與深刻內涵。鄉村中的各個家庭及成員在價值創造與價值體現方面一直不能與基層社會治理緊密互動與共振,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家教家訓家風建設陷入低層次認知閉環,主要表現出以下四個方面問題:(1)剝離于國家政策和發展規劃的整體架構;(2)以干部為主導推進與控制建設過程;(3)建設主體與客體未形成良性與持續的交互關系;(4)村干部沒有形成相對應的必要能力與素養。在重新構建家教家訓家風建設機制的過程中,應著力于以上這四個主要問題,在有效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實現預期目標與任務。
家教家訓家風建設對整個國家的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十分重要,必須要形成中國特色的建設機制。而無論社會和國家發展到什么程度,都要全面聚焦最基本的單位與細胞,家庭是所有新生個體的第一所學校,對培育符合需求的時代新人有著深遠影響。尤其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在全力推進與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過程中,必須要把握住和諧社會構建和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本質要求。在家教家訓家風建設方面,應以家國一體思想為理論依據,智慧和科學地設計工作方案與計劃。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新時代下,既要在物質和物理維度深層次的創新,還要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在基層社會形成更加規范和先進的道德體系。通過全面和深入的家教家訓家風建設,在鄉村形成更高層次的家庭道德規范與家訓文化體系,并將其轉化成鄉村基層治理的重要工具。[1]而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開展家教家訓家風建設工作時,應能以家風建設理論為主要的思想引擎。在以家教家訓家風建設助力農村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方面,應結合實際設計與實施相關政策。基層治理主體在積極貫徹和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新進程下,需對“以家庭促鄉村振興”形成正確認識。基于相對完善和成熟的家風建設理論,有抓手和內在依據地推進家教家訓家風建設,并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與緊密關聯。
振興鄉村及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是我國極其重要和艱巨的戰略任務。在全面推進與貫徹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過程中,應能整體性與系統性地推進家教家訓家風建設,將其作為實現基層社會安全與高效治理的重要途徑。[2]以公共治理適用性理論為依據,設計具有指導性與關聯性的建設方案與實施計劃。有步驟地建設家教家訓家風的整個過程中,必須緊密關聯公共治理。根據基層社會治理現狀與目標實現內在要求,有針對性和科學依據地建設家教家訓家風。建設主體要充分了解我國的政治體制特點,根據運行機制和創新規律,動態調整家教家訓家風建設的節奏與程序。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具體情況來看,公共治理有著極高的適用性,基本契合國家現代化建設與長治久安的總體要求。為此需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始終依照公共治理適用性理論,更加科學和有序的建設家教家訓家風。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家教家訓家風建設,應從理論與實踐多重視角出發,認定與測評傳統的價值、創新的價值。[3]在對傳統工作機制和模式深層次創新的過程中,需對農村形成的傳統風俗與民俗的價值形成辯證思想。在正確和理性的移風易俗的條件下,找準家教家訓家風建設與鄉村振興耦合點。突出與強調“新”的同時,需對傳統的家風文化內涵進行科學拓展與延伸。根據當前多元文化和價值觀背景的特點,深度挖掘傳統家風文化的當代價值。而在創新推進家教家訓家風建設工作時,要深入了解與分析村規民約,著力于其中蘊含的清廉文化,更加科學和深入地挖掘鄉賢文化。而在這個過程中,需充分了解鄉村振興的深刻內涵,形成更加清晰與正確的行動邏輯。建設主體應以文明生態建設為耦合點,有效關聯家教家訓家風建設與鄉村振興。文化振興與生態振興,都是鄉村振興的兩個重要維度,可在內涵延伸與優化的過程中,與家教家訓家風建設耦合。根據鄉村民眾的文化品格,專門建設特色化的文化廣場,在四周搭建具有文化氛圍的家風墻。在全面推進文化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巧妙地優化與完善每個家庭的家風文化。同時要設計敬業誠信、綠色發展、愛教尚學、尊老愛幼的家風家訓牌,并統一發放給每一個家庭,達到抬頭見家訓的效果。鄉村治理主體在著力于文化振興和生態振興的過程中,須能將該項活動與家教家訓家風建設活動緊密連接。找準家教家訓家風建設與鄉村振興的耦合點后,構建內容豐富和多元的家風文化與鄉賢文化體系,利用這些內容進行深入與全面的家訓家教,使所有家庭成員都能形成良好的意識形態,對鄉村振興的意義建立深刻的認識。通過科學和有效的家教家訓家風建設,促使所有鄉民在鄉村振興方面形成良好的行動自覺。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過程中,基層治理人員應自覺地建設專業化的干部隊伍,確保他們能有積極意識和行動地參與到家教家訓家風建設工作中。而各個層級的領導干部,需對管轄區的文化氛圍和發展情況建立深刻認識,整體把控鄉村振興質量與方向的前提下,摸清各個區域家教教訓家風建設的實際情況。[4]形成以村干部為主導性因素、村民為主體性因素的建設機制,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建成新型家教家訓家風文化體系。而在這個過程中,要能用好專業化的干部隊伍,在他們的統領與規劃下,將農村家庭凝聚成家教家訓家風建設的主力軍。村干部在深度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過程中,應以當地的村民為中心,建立一支文明實踐員隊伍,定期引領他們參與到公益活動中,或者參與到老年活動中心建設工作中。而不同家庭的成員,可深入和全面地參與到家教家訓家風建設活動中,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思想的升華與道德水平的提升。同時在振興鄉村經濟的過程中,必須打好脫貧攻堅戰,只有充分解決所有人生存和生活問題及困境,他們才能更加積極和深入地參與家教家訓家風建設。基層治理主體,在對人居環境和文化氛圍進行整體優化時,需要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與生活品質。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大前提下,舉全民之力推進家教家訓家風建設工作。無論在優化與創新家風文化方面,還是糾偏修正傳統的家訓與家教行為,都要始終彰顯家庭及成員的主體性作用。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家教家訓家風建設,不應完全以領導干部為主導主控,需將各個農村家庭凝聚成主力軍,在各項活動中充分凸顯他們的主體地位,由此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與目標。
基層治理主體與家教家訓家風建設主體,須明確管轄區各個家庭運行狀態,了解每一個村民的意識形態與行為問題。[5]綜合測評每個家庭的家教家訓家風建設情況,根據最終的評價結果,客觀與正確樹立家庭典型,并面向所有村民進行宣傳與弘揚。村干部可評選出5 個典型家庭進行表彰,在管轄區域內,形成積極的創新爭優氛圍。各個家庭的成員在競爭氛圍中,可積極學習其他家庭的優秀家風教訓,并構建契合自身的教訓模式。此外,村干部需面向基層所有的民眾,深入和全面的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精神譜系和傳統文化,需深層次的滲透到鄉村民眾的思想中。而國家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要以鄉村振興為核心,在解決“三農”問題方面,充分發揮先進理論和治理政策的作用。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開展的家教家訓家風建設,須始終遵循與踐行家國一體思想。基層治理主體需深刻領會“國之本在家”內涵,在家教家訓家風建設方面,形成更高層次的整體性思維與開放性思維。立足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構建更加具有底蘊和精神價值的家訓文化,并對家庭教育模式現代化轉型,為家教家訓家風建設提供有力的工具。通過樹立與宣揚家庭典型,在家教家訓家風建設工作上,形成相互促進、積極競爭的良好局面。
村干部需在家教家訓家風建設中,充分發揮引領與促進作用,做好振興鄉村的常規工作外,應根據實際需要地自我優化與自我完善。在內在與外在驅動力的共同作用下,增強村干部家事處理的自覺性及必要能力。一方面,村支部應科學設計教育培訓方案,對負責家教家訓家風建設工作的村干部進行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教育培訓。主要講授溝通技巧、信息技術應用方法、傳統文化內涵、鄉賢文化、家風文化,理論聯系實際的強化他們組織能力、溝通能力、文化建設能力。另一方面,建設主體需在工作實踐中,理性認知自身能力優勢與短板,自覺地學習相關知識與技能,在家教家訓家風建設方面形成必要能力,在“家事”處理方面不缺位、不越位。建設主體與基層治理主體要形成合力,了解管轄區域內所有家庭情況,將具有典型性的家規和家訓進行結合,取其精華、去除糟粕后,應能形成更加具有教育作用與功能的理論體系。而每個家庭都有獨特的思想觀念和價值理念,會對成員的思想成長與價值觀塑造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全面推進家教家訓家風建設工作時,責任主體必須要在開放性思維的支配,了解與厘清各個家庭的家規與家訓。每個家庭中形成的良好家風,要成為推動農村現代化與和諧化發展的重要力量。不同家庭的家風的凝聚,需形成驅動與維護社會穩定及安全發展的關鍵力量。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基層治理主體應充分認識到家教家訓家風建設的意義與價值。在實際開展與落實各項工作的過程中,需在各個方面與維度有效的耦合與銜接。不局限于既定的家風文化建設方面,根據整個區域內的文化氛圍和主流價值觀特點,有序連接鄉村振興與家教家訓家風建設活動。在整個過程中,能夠以各個家庭為核心,鼓勵與引領家庭成員積極參與家教家訓家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