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敏
小豐愛畫畫,經常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畫,畫得也很好。小豐平時特別安靜,安靜到你幾乎感覺不到他的存在。可是,當接到科任教師的反饋,看到他一直在退步的學習成績時,我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他對畫畫的喜愛與對學習的逃避。我找到小豐家長與前班主任了解情況,這才知道,在高一下學期時,小豐特別想學美術,但小豐家長明確反對,理由是小豐的學習成績從初中到高一都很好,學美術一方面影響學習,另一方面家里經濟條件不允許。小豐多次反抗后,只能屈服于強勢的家長。厭學的背后,是小豐對家長無聲的反抗。
我嘗試找小豐溝通,可小豐卻像一只鴕鳥,把自己深深地埋了起來。每次跟他對話,我就覺得自己是在唱寂寞的獨角戲。一次次說教反而使我和小豐的關系越來越疏遠,我與小豐強勢的家長似乎越來越像。我應該怎么辦?如果我是小豐,我會希望老師和家長怎樣對我?
危轉成機——在懲罰與興趣間碰撞出火花
小豐不交作業的次數實在太多了。按照班級公約規定,我需要找小豐面談,并且要讓小豐在班級做志愿服務。
我特別生氣地對小豐說:“看看你,不學數學和物理,就知道天天畫畫。”
或許是我煩躁的情緒影響了小豐,小豐這個悶葫蘆說了一句:“老師,我喜歡畫畫,是真的很喜歡畫畫。我喜歡畫畫有錯嗎?”說完,這個大男孩的眼睛里噙滿了淚水。
那一刻,我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我看到一個受委屈的小男孩,在追夢的路上遇到了阻礙。可是,按照班級公約,小豐還是得接受懲罰——擦黑板。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懲罰與興趣結合在一起?
等小豐冷靜后,我告訴小豐:“有一種能夠施展你才華的方法,不知道你肯不肯試試?”小豐好奇地抬起了頭。
“你能不能把黑板當成你的畫板,粉筆當成你的畫筆,每天在黑板的最右邊畫上你喜歡的簡筆畫或者漫畫?這一個星期,你就是我們班的黑板守護天使了。當然,你還得負責黑板的擦洗工作。”我觀察小豐的表情,發現他的眼睛里有期待。我明白,他答應了我的要求。我接著說:“我還有一個小小的要求,你畫的簡筆畫或者漫畫必須有趣,能夠給同學們帶來正能量與歡樂。你可以做到嗎?”小豐鄭重地點點頭。
從這一天開始,我們班的黑板被賦予了新的使命——給同學們帶來歡樂,讓小豐施展才華。小豐接受約定的那一個星期,每天在我們班的黑板上繪出有趣的圖畫,確實給大家帶來了不少樂趣。然而,“黑板守護人”只是暫時的,方法還是治標不治本,小豐仍沒有把心思花在學習上,下一步可以怎么做?
整合資源——在興趣與能力間找到努力方向
小豐的興趣是畫畫,優勢學科是理科。如何讓小豐在學習與畫畫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有沒有這樣一個專業,既需要畫畫,又需要理科素養?如何用大學的專業來激發小豐的主觀能動性?我翻閱了大學招生專業目錄,發現了建筑學專業。于是,我上網下載了某所大學建筑學專業的報考要求、專業課程表和近5年的錄取分數線,裝訂好后寫上“小豐專屬成長手冊”送給他。看著小豐感激的眼神,我覺得自己做對了。
恰逢上一屆畢業生回母校,其中就有考上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設計專業的學生,我便請這位學生特意寫了一張明信片給小豐。
之前教過小豐的孫老師對我說,小豐學習很好,很看好他。私下,我找到小豐聊天,假裝無意間說起孫老師在背后表揚他,認為他還有很多潛力有待開發。
我把小豐畫的黑板畫發給家長,誠懇地開展對話,明確告知小豐的委屈,希望家長能夠與小豐真誠對話,并請求小豐的父母周末留出時間給小豐畫畫。所幸,小豐的父母答應配合。
創造機會——在集體支持中獲得價值感
小豐性格比較內向,在班級中的存在感較低,與同學溝通也較少。
本學科的課上課前需要先畫很多圖,我會主動讓小豐來幫我畫圖。每次畫完后,我還會夸獎他“不愧是專業的”。每次看到有關畫畫的比賽,比如設計海報的比賽,我會專門為小豐打印一份通知,鼓勵小豐參加比賽。
了解到小豐有用電腦畫畫的愛好,我在班里組織了一次“我的專屬生日卡”活動,讓每個同學在問卷中寫自己喜歡的動漫人物,小豐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和喜好設計生日卡,再由家委會制作成卡片。
這些活動逐漸讓小豐融入集體,同學們也能看到小豐的才華。在畫畫的世界里,小豐找到了自己,也找到了存在感和價值感。
一段時間后,小豐與同學相處逐漸融洽,笑容越來越多,也會花更多的時間在各個學科的學習上。我很欣慰,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班主任工作不是愚公移山,當發現苦口婆心的說教行不通時,不妨換另外的方法,走另外的途徑。班主任工作又如同愚公移山,唯有持之以恒,才可能推動巋然不動的“大山”。(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增城中學高中部)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