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浩然 劉永超
實踐育人指在各項組織活動中以實踐為主導,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的過程,著力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的能力,從而讓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一種育人理念。為助力高校立德樹人工作,高校共青團應切實發揮作用,在組織建設、平臺搭建等方面創新開展工作,從而提升高校共青團實踐育人質量。
實踐教育通過將知識運用到實際過程中來,可以幫助青年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建立知識結構,把課本上所學的知識付諸實踐,通過不同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
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印發的《關于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效深化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的意見》指出,實踐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有機組成,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有效途徑。為此,各級團組織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共青團“三力一度兩保障”工作格局,發揮共青團實踐育人在高校“大思政”工作體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推動社會實踐活動內涵化、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發展,引領大學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時代好青年。
經過調研筆者發現,受多種因素影響,高校團組織在助力實踐育人工作方面仍面臨一些困難,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學校團組織對實踐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在日常工作中存在重理論而輕實踐的傾向,忽視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再如,高校團組織策劃實踐活動的計劃性不足、缺乏整體規劃,或者在實踐活動中沒有充分考量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從而導致活動內容枯燥,形式呆板;又如,一些高校團組織采用定性評價來評定學生對實踐活動的參與程度,學生只需要寫一份實踐活動心得或報告就可以通過考核,這種評價方式無法真正提高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獲得感,從而影響了實踐活動的整體效果。
為解決以上問題,筆者認為,一方面,實踐教育需要與知識升華相結合,要在實踐育人全過程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逐步構建合理完整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實踐教育也需要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不斷調整和完善實踐育人的目標與內容,充分發揮每名學生的潛能,從而提高實踐育人的實效性。高校共青團在開展實踐育人工作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的道德修養、知識修養的提升和人格養成,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錨定服務大局目標。高校團組織應注重在實踐活動中組織動員青年學生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功立業,引導青年學生廣泛投身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等實踐領域,組織大學生參加“挑戰杯”競賽等科技創新活動,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增加實踐教育機會。實踐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經驗。高校團組織可以結合實際設計更多有創新性的實踐課程和活動,引導青年學生廣泛參加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文化交流等。創新形式組織青年學生積極參與“三下鄉”“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干意識,幫助青年學生提高社會化能力,引領青年學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
建設專業指導體系。專業指導對于學生的實踐學習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培養一批專業的指導員,對學生進行培訓,使他們認識到社會實踐對于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同時,定期組織社會實踐指導研討會,進一步加深教師的專業指導意識。高校團組織應充分發展組織優勢,聯動多方資源,在建設專業指導體系上發揮作用,強化組織動員、社會動員,立足工作實際、突出就近就便、遵循教育規律、創新方式方法,項目化、扁平化推動工作。
關注就業創業實踐。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高校團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應注重在實踐活動中著力培養青年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及能力,組織動員青年學生進政府、進社區、進園區、進企業,參加政務實踐、企業實習、兼職鍛煉、職業體驗、創業錘煉等實踐活動,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同時,圍繞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為青年學生深入地方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一線崗位承擔具體工作牽線搭橋,幫助青年學生到科技部門、科研機構、高新企業進行就業見習、實習實踐等,通過就業創業實踐活動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就業觀,提高社會化能力和就業能力。
完善考評激勵機制。為切實提升實踐育人效果,高校團組織應積極爭取黨政支持,將社會實踐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認定學生實踐學分。同時,設立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評價指標,突出對學生思想變化、實際表現、成長收獲的考評,將結果作為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團員評議、推優入黨、求職就業等的重要參考。
〔本文系2022年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課題《“軍工精神”視域下高校共青團實踐育人路徑探究》(課題編號:2022SJLX1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