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要】目的:研究MR在肩關節損傷中的診斷價值。方法:我院疑似肩關節損傷患者中隨機抽取60例,均進行MR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進行診斷,并對比最終確診結果回顧性分析MR診斷價值。結果:MR檢查檢出準確率96.67%(58/60),敏感度96.49%(55/57),特異度100%(3/3)。MR檢出肩袖損傷36例(63.16%),盂唇撕裂1例(1.75%),撞擊綜合征18例(24.56%),和最終確診結果[肩袖損傷37例(64.91%),盂唇撕裂2例(3.51%),撞擊綜合征18例(24.56%)]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MR檢查診斷肩關節損傷疾病更有利于提高檢出準確率,能夠為疾病診斷提供可靠依據,提高診斷敏感度以及特異度,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關鍵詞】肩關節損傷;MR;診斷準確率;敏感度;特異度
Analysis of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R in shoulder injuries
ZHANG Tao
Yingcheng Peoples Hospital, Xiaogan, Hubei 432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R in shoulder injury.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houlder injur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all of them were MR examined and diagnosed according to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and the MR diagnostic value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final diagnosis results.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MR detection was 96.67% (58 / 60), sensitivity was 96.49% (55 / 57), and specificity was 100% (3 / 3). MR detected 36 (63.16%), 1 (1.75%), impingement syndrome 18 (24.56%), and final diagnosis [rotator cuff injury 37 (64.91%), 2 (3.51%), impingement syndrome 18 (24.56%)](P>0.05). 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of shoulder injury disease through MR examination is more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accuracy, can provide reliable basis for disease diagnosis, improve the diagnosi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nd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Shoulder injury; MR; Diagnostic accuracy;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肩關節作為人體重要關節,肩關節損傷將直接造成上肢活動障礙,需要對肩關節損傷及早診斷治療,避免給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1]。目前臨床上對于肩關節損傷的診斷主要采取CT、MR以及X線等方式,CT和X線檢查在臨床應用廣泛,能夠根據影像資料準確評估病區進行診斷,但兩種檢查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臨床檢出率并不高。其中MR利用磁場內原子核產生的信號可以形成影像,能夠提供清晰影像資料,便于觀察血管、韌帶等組織,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依據。MR技術能夠清晰呈現出軟組織結構,能夠彌補CT檢查的局限性,更清晰提供韌帶和肌腱等軟組織的結構走向,為臨床診斷提供更準確的依據。醫生在檢查過程中能根據成像情況對參數進行調整,方便于觀察肌肉等軟組織,提高診斷的準確率。為研究MR檢查的診斷價值,本文于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的疑似肩關節損傷患者中隨機選取60例展開分析,現做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60例患者為樣本,男32例,女28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46.85±4.29)歲,病程4~9d,平均病程(7.24±1.16)d。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①患者存在肩部疼痛、活動受限等情況,對本研究知情;②無MR檢查禁忌證,具備正常溝通和意識水平,配合檢查。排除標準:①存在意識或智力障礙;②不適宜接受MR檢查;③存在其他惡性腫瘤或者關節疾病。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采取MR檢查,使用GE公司1.5T超導核磁共振肩關節線圈,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使用環境軟線圈套在患者的肩部,并把肩部放平處理,將線圈中心位置固定于肱骨大關節。患者疼痛嚴重一側,將上肢伸直平放于一側,讓患者將掌心面向身體方向,固定手臂。使用GE1.5TMR對患者肩部進行掃描,選擇合適FOV,分別從正交三個方面同時進行。先橫軸位進行定位處理,再進行斜冠狀面以及斜矢狀面定位。應用質子脂肪抑制技術觀察盂唇病變區域,診斷是否存在肩袖以及盂唇位置的撕裂情況。設定T1WI參數,FOV160~180mm,層厚設定3~4mm,平均2次,層數設定13~15,TR400~445ms。設定T2WI參數,FOV160~180mm,層厚設定3~4mm,平均2次,層數設定13~15層,TR2500~3000ms。質子脂肪抑制技術參數,FOV160~180mm,層厚設定4~5mm,平均3~4次,層數設定13~15層,TR2500~3000ms,TE35~50ms。有2名以上影像科醫師進行診斷,若意見不統一,還需要邀請第三名影像科醫師聯合商討,最終得出統一的診斷結論。
1.3 診斷標準
(1)肩袖損傷:肩袖撕裂主要體現在岡上肌肌腱撕裂,按照撕裂程度分為完全和部分,從斜冠狀面掃描能夠得到分辨率更高的肩袖撕裂。部分撕裂患者可觀察到肌腱破損,表現出異常信號,但肌腱連續。完全撕裂患者可觀察到肌腱中斷,肌腱中有信號貫穿其中。(2)盂唇損傷:盂唇損傷/撕裂患者常存在關節滲出的情況,能夠觀察到盂唇狀信號高表達,關節面也有累及,可持續至盂唇及基底。(3)撞擊綜合征:主要根據肩峰前下緣骨贅是否形成,是撞擊綜合征的特異性表現。從斜矢狀位以及斜冠狀位進行觀察前下峰骨贅,可觀察到低信號,部分可見高髓腔信號影,沿肩韌帶走行方向。
1.4 觀察指標
(1)對比最終確診結果和MR診斷結果,統計MR檢出陽性和陰性例數,計算檢出準確率、敏感度以及特異度。(2)統計MR對各個疾病的診斷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MR檢出情況統計
MR檢查檢出準確率96.67%(58/60),敏感度96.49%(55/57),特異度100%(3/3),見表1。

2.2 MR診斷結果符合率對比
MR診斷結果和最終確診結果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肩關節活動度好,可以靈活進行旋轉、屈伸等運動,肩關節主要包括肩胛骨、肱骨頭構成,肱二頭肌通過關節囊,關節囊薄且松弛,發揮出固定作用,肩關節周圍存在大量肌肉組織,不僅能夠發力更能保障肩關節穩定性[2]。當人體后傾摔倒時,肘關節和手掌最先著地,肩關節最容易出現脫位的情況,受到損傷。由于肩關節的解剖結構相對復雜,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肩關節損傷。肩關節損傷患者主要表現出活動受限、肩部疼痛以及肌肉力量降低等癥狀,由于早期并無特異性表現,隨著病情發展患者癥狀越來越嚴重,給患者正常生活產生一定影響[3]。臨床診斷上主要采取CT、X線以及MR檢查等方式,其中X線片分辨度較低,難以對微小結構和肩關節病變進行觀察,檢出率較低。CT檢查也很難發現軟組織病變,影響診斷治療。MR成為臨床上有效且安全的常用手段,MR影像分辨率高,診斷肩關節損傷具有一定優勢。一般情況下肩關節MR影像PDWI呈現出低信號,當患者肩關節受損后,肩袖形態正常,內部可觀察到線狀高信號,隨著損傷嚴重化,肩袖形態可能出現不規則改變,異常信號增高,肌腱組織異常收縮。掃描肩關節對于患者體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從斜矢狀位、斜冠狀、軸位進行掃描,觀察關節盂、關節囊的結構結構,評價信號變化,綜合各類特征進行肩關節損傷的診斷[4]。
在臨床診斷上根據患者病情和特點對MR參數進行調整。如患者出現肌腱退變或者肌腱炎的情況,MR檢查可能呈現出信號增高的情況,可觀察到肌腱粗細變化,在T2WI、PDWI序列上能夠觀察到彌漫性信號的增高。患者肩袖撕裂則可能出現肩袖位置磨損,出現不規則信號,其中關節囊、肩袖等位置觀察到液體信號,出現肌腱分離損傷,在T2WI序列上表現出高信號[5]。從斜冠狀面T1WI序列上,可觀察到肩袖撕裂區域中低強度信號,在T2WI序列上表現出高強度信號[6]。可見MR檢查是在T2WI序列更能觀察到液體信號,區分于脂肪組織。在此基礎上應用質子成像脂肪抑制技術進一步擺脫脂肪組織的干擾,能夠提高液體信號的識別,避免條狀脂肪信號干擾檢查結果。雖然MR檢查在肩關節疾病診斷中應用時間并不長,但隨著MR檢查的應用,在診斷肩關節周圍病變、韌帶損傷、軟骨病以及肌肉組織等疾病上逐漸發揮出重要作 用[7]。由于MR影像對軟組織對比度顯著高于CT檢查以及X射線,通過高對比度影像資料,能夠提供更詳細清晰的解剖結構影像,能夠區分肌肉組織和脂肪組織。再通過選擇合適的掃描序列,更能保證脂肪組織、筋膜、韌帶、肌肉以及關節軟骨的成像質量,提高診斷準確率[8]。通過MR檢查提供清晰的影像治療,能夠讓醫生觀察患者肩袖及其他位置損傷情況,能夠全方位進行評估診斷,從而提高臨床檢出率,為臨床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和提供可靠依據。
經過對本文60例疑似肩關節損傷患者的分析,MR檢查檢出準確率96.67%(58/60),敏感度96.49%(55/57),特異度100%(3/3)。有研究中指出,MR檢查檢出率達到95%[3],和確診結果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和本文研究結論一致。可見MR檢查具有較高的檢出率,其特異度和敏感度符合臨床要求,可以在臨床上積極推廣治療,最大程度上提高檢出率。同時經過對比,MR檢出肩袖損傷36例(63.16%),盂唇撕裂1例(1.75%),撞擊綜合征18例(24.56%),和最終確診結果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能夠根據患者MR影像治療進行最終確診,檢出效率高,準確率高,具有較高可靠性。同時MR檢查安全無創,操作方便,患者耐受度,可以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通過MR檢查診斷肩關節損傷疾病更有利于提高檢出準確率,能夠為疾病診斷提供可靠依據,提高診斷敏感度以及特異度,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謝其春,劉昌華.常規MRI與MRI肩關節造影診斷肩關節損傷的影像表現及應用價值[J].醫療裝備,2023,36(2):88-90.
[2] 范湘華,賈高永,嚴志強.MR在肩關節損傷的診斷價值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22,27(4):787-789.
[3] 楊宇.肩關節損傷患者經磁共振掃描后對其影像合格率與肩關節損傷分級的影響[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2,6(14):128-130.
[4] 王逸樂,陳先進,錢利海.超聲與磁共振在中老年部分肩袖損傷診斷中的對比[J].中國現代醫生,2022,60(11):135-139.
[5] 方字文,毆常學,郭永飛,等.肩關節MRI對肩峰小骨與岡上肌和岡下肌損傷的相關性評估[J].中國骨傷,2022,35(3):214-219.
[6] 許丹,張敏,曲其志.核磁共振掃描診斷肩關節損傷的價值探討[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2,6(4):10-1 2 .
[7] 王保剛,萬玉珍.多層螺旋CT與磁共振成像聯合診斷在腕關節損傷診斷中的臨床效果[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2,6(2):152-154.
[8] 仲陽.肩關節MR雙斜冠狀位掃描診斷肩袖損傷的臨床觀察[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23):2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