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文
(長江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轉型升級[1]。其中,大數據技術主要通過網絡收集海量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是當前信息技術的研究重點和未來信息技術發展趨勢[2-3],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方興未艾。農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是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產業,對于推動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經濟加速發展,農業生產規模越來越大,產生了大量的農業數據[4-6]。如何高效地利用農業數據,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發揮出農業數據的價值是當前農業工作者研究的重點和熱點。目前,農業大數據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農業生產管理、提升農產品銷量和運輸效率以及支撐政府決策等方面[7-9],但是仍存在農業大數據與農業經濟管理銜接不夠緊密的問題,未能充分發揮出農業大數據的價值。為此,有必要在新時期背景下探討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和應用策略,以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農業產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基礎,也是二三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農業大數據指的是農業生產經營環節產生的數據集合。農業大數據技術以農業生產環節為研究對象,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通過數據分析和處理,實現對農業生產信息的整合和挖掘,進而指導農業生產和制定相關農業生產決策[10-11]。
農業經濟管理指的是應用現代農業科學和農業經濟的相關原理,以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為基礎,對經濟環節進行管理和分析,實現相關工作的合理安排。在農業生產各環節中,合理地安排生產力和協調好生產關系,確保生產資源的有效利用是農業經濟管理的重點,合理高效的農業經濟管理的目標是調動農業生產者積極性、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效益。
我國傳統農業生產中的種植、加工、銷售和運輸等環節信息的獲取和傳播主要依靠人工進行紀錄,甚至部分數據的傳播以口頭形式表達,會出現數據偏差和錯誤,對數據的管理和應用存在滯后性,嚴重地影響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傳播效率,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可見,將大數據應用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應用大數據可以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活動的準確性,不斷創新,變革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提升其信息化水平,進而實現農業生產、加工和運輸等環節信息的科學收集和精細化分析,提升農業管理的效率,最大程度降低人為因素導致的數據偏差和錯誤,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經濟管理,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隨著農業機械化發展,我國農業已初步具備規模化發展的特點。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能夠有效地促進資源高效利用,提升農業生產經濟效益。農業規模化發展有助于農業大數據的產生、收集、分析和管理,幫助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其高質量發展。農業大數據應用在農業經濟管理中,企業可建立數據平臺,分析、管理和應用大數據,提升農業數據的管理效率,發揮數據價值,了解市場信息,更好地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涉農行業行政部門是農業政策的制定者,涉農企業是農業政策執行的一部分,兩者均參與農業經濟活動。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活動中的應用,一方面,能夠為政府部門提供準確的數據信息,以便于政府部門掌握農業發展方向,制定農業發展規劃,做出科學決策。另一方面,對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而言,應用農業大數據可以提升農業決策的準確性,提升決策質量與效率。可見,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
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農業產業鏈管理中,首先是生產端的農業生產環節。一是利用農業大數據,優化匹配生長環境與作物生長的關系。農作物生長需要適宜的光溫資源和土壤資源,這些要素影響著農作物產量,對于農業生產至關重要。為此,基于信息技術,應用大數據量化分析農業生產環境數據,進而制定科學有效的生產方案,提升作物產量,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避免環境資源對農業產量的限制。二是利用大數據進行育種。當前,主要農作物育種存在周期長、效率低的問題。利用大數據可進行表型鑒定、基因有效分析,可以縮短育種周期,提升育種效率,提高企業利潤。三是預測病蟲害發生趨勢,制定科學防控策略。病蟲害是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借助大數據,可分析病蟲害發生趨勢,結合農作物生長環境,可制定科學的防控策略。毋庸置疑,在農業生產經濟管理中應用大數據可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為生產者依據實際情況制定農業生產計劃,優化農業生產端,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農產品從生產端到消費端,涉及的產業鏈較長,包括收獲、加工、銷售、運輸等環節,傳統的農產品流通很難實現生產端與消費端的有效銜接,資源未能實現優化匹配。隨著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在農業經濟中的應用,農產品消費交易平臺應運而生,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拓展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實現了生產端和消費端的有機銜接,形成了“互聯網+農業經濟”的新發展模式,使得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購買到心儀的商品,進而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解決了傳統產業鏈信息閉塞的問題,充分地發揮了數據的價值,實現了信息匹配,促進了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信息傳遞不暢和供需信息不對稱是阻礙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為此,有必要應用大數據進行信息匹配,使消費者和生產者能夠全面充分地了解市場信息,為二者架起溝通的橋梁。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中的應用,可借助信息技術打造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實現農業生產的整體規劃布局。在應用新型農業發展模式過程中,可打造農業信息交流平臺,實現農業生產上下游企業、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良性互動,提高信息匹配程度,確保農業大數據的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
相比于其他行業而言,大數據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存在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于農業大數據的價值認識不足。當前,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科研人員進行相關研究上,但由于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生產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于農業大數據認識不到位,應用尚且停留在對市場行情的了解,未能認識到通過數據分析產生的價值。二是數據價值挖掘不夠。當前,就涉農領域大數據應用情況看,大數據僅僅停留在數據分析上,對于數據產生的價值未能充分挖掘,同時數據的分析和服務未能及時跟進,導致農業大數據與農業經濟管理銜接不夠緊密,未能充分發揮出農業大數據的價值。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以下應用策略。
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和發展要解決的是人們對大數據的認知和應用水平有限的問題,培養相關人才是當下的重點。唯有大數據行業人才才能充分地了解數據的價值,并且深入挖掘和利用大數據。就當前培養大數據人才現狀而言,我國大數據行業仍缺乏大量的專業人才,尤其是農業領域的大數據人才。為此,首要的是培養人才,面對短期人才缺乏問題,可通過集中培訓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短期人才缺乏的問題。其次,要做好長期人才培養和儲備的準備,針對農業大數據行業人才匱乏的局面,相關院校要強化農業大數據和農業經濟人才培養,構建起人才培養體系,同時政府層面要加強政策扶持,以此形成培養人才的良好格局和機制。
科技的發展,關鍵在于技術的進步。為加速推進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就要針對當前農業大數據應用的瓶頸問題,加大科研攻關力度,推進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方面落地,尤其是對數據的收集、加工和處理技術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和研發力度,進一步拓展數據獲取渠道,實現農業大數據的自動化獲取,構建起多維數據分析平臺,強化數據融合技術,便于更好地輔助農業生產,助力農業經濟管理。再者,大數據技術還具備較強的數據分析能力,在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過程中,注重數據的分析和農業大數據的建模,可實現政策的模擬運行,便于分析政策的利弊,幫助決策者把握政策尺度,便于開展農業經濟數據管理工作。
農業大數據在指導農業生產、服務農業經濟管理、架起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有效地分析預測消費者需求和監測農產品市場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基礎作用,農業大數據平臺可集成上述功能和需求。對于企業而言,通過大數據平臺可強化自身核心競爭力。原因在于企業通過大數據實現自我變革,充實和完善農業生產體系,同時企業利用大數據平臺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費者的喜好,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經濟活動,避免經濟風險,進而構建特色化的經營模式。對于消費者而言,通過農業大數據平臺可及時了解和掌握農產品市場走向,避免盲目跟風現象發生。建設農業大數據平臺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建立涉農行業的數據采集和共享平臺;二是要建立數據加工和處理平臺。
實現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就要保證農業大數據的安全性。一是通過技術手段構建數據安全體系,確保網絡數據的安全性和數據能夠應用于農業經濟管理中。二是政府層面強化監督指導,制定新時期大數據背景下的數據安全法律法規。三是數據使用者加強內部管控,確保農業大數據能夠安全地應用到農業經濟管理中,以充分發揮農業大數據的價值。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背景下,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現代化農業發展需求。農業大數據具有提升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促進農業規模化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優勢。為此,應用農業大數據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是實現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發揮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就要加強農業大數據應用人才培養和強化農業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究,構建起大數據平臺,實現生產端到消費端的信息匹配,促進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