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曄鋒,單晶晶,江莉英
(江陰市南閘醫院,江蘇 214405)
急性闌尾炎(Acute Appendicitis)是臨床發生率較高的一類外科急腹癥,且其發病率處于各類急腹癥的首位[1]。急性闌尾炎發病后以惡心嘔吐、轉移性右下腹疼痛、反跳痛、闌尾點壓痛、白細胞計數上升等為主要癥狀,很多急性闌尾炎患者在得到及時且積極的治療后病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與減輕,且預后良好[2]。但臨床診斷仍有一定難度,少數患者可能因癥狀、表現非典型而出現被漏、誤診情況,且闌尾解剖位置存在較多變異性,這也是導致疾病漏誤診的主要原因,甚至可能因此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3]。因而,針對急性闌尾炎患者及時進行準確地檢查診斷十分關鍵。影像學檢查,是臨床常用的急性闌尾炎診斷方案。當前,臨床可用于急性闌尾炎診斷的影像學手法較多,可清晰顯示闌尾周邊病理性改變情況,同時還可及時發現腹腔中其他病理性改變情況,能夠幫助醫師更好地做出診斷[4]?;诖耍瑸檫M一步分析64 排螺旋CT 在急性闌尾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本次研究以我院2022 年1 月至2023 年3 月間收治的120 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超聲與64 排螺旋CT 檢查的臨床價值。報告如下。
采集本院2022 年1 月至2023 年3 月間收治的120 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院患者男女比為67/53;年齡區間為18-64 歲,均值為(38.57±6.26)歲;完成檢查時間為0.5-6h,均值(2.35±0.77)h。本研究項目已獲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可執行。
納入標準:①入院病例均存在持續性、轉移性右下腹痛,部分病例伴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②臨床資料完整;③能夠主動配合檢查;④患者與家屬知情,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急腹癥;②中途轉院;③合并精神系統疾病或認知障礙、溝通障礙。
針對入院患者均行超聲、64 排螺旋CT 檢查,具體檢查方法如下:①超聲:以Voluson E8 型超聲儀(GE 公司)檢查,調節凸型探頭頻率3. 5MHz,實時線陣高頻探頭頻率7-10MHz。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或側臥位,由科室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完成檢查。②64 排螺旋CT:以64 排螺旋CT 掃描機(GE Optima)掃描檢查,掃描方法主要為CT 平掃、CT 增強掃描。調節參數如下:額定電流/電壓150mA/120kV,掃描層厚/層間距3.75mm/3.75mm,重建層厚0.625mm。首先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掃描,而后指導患者深吸氣再屏住呼吸,控制掃描范圍為膈頂至恥骨下緣。先進行平掃,對闌尾病變情況進行觀察,而后實施增強掃描。增強掃描時,經肘靜脈注射碘海醇(300mgI/ml)100ml,控制造影劑注射流速3.5ml/s 左右,等待25s,行動脈期掃描,再等待60s后,行靜脈期掃描。此后對患者闌尾大小、病變情況、病灶周圍組織脂肪間隙、軟組織包塊有無等情況進行觀察。
得到影像學圖像后,由2 名或以上專業影像學醫師以盲法進行分析、診斷,若出現異議需在統一意見后給出最終診斷結果。
①診斷效能: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統計兩種檢查方式檢出率,計算診斷準確性、靈敏性、特異性、陽性檢出率。其中,診斷準確性=(真陽性+真陰性病例數)/總例數×100%;靈敏性=真陽性病例數/(真陽性+假陰性病例數)×100%;特異性=真陰性病例數/(真陰性+假陽性病例數)×100%;陽性檢出率=真陽性病例數/(真陽性+假陽性病例數)×100%。②診斷準確性:分析兩種檢查方式對急性闌尾炎嚴重程度、疾病類型的診斷準確性。其中,疾病嚴重程度包含輕型急性闌尾炎、重型急性闌尾炎;疾病類型包含單純型急性闌尾炎、化膿型急性闌尾炎、壞疽穿孔型急性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③觀察64排螺旋CT 影像學表現。
軟件版本SPSS 25.0。(±s)指代計量資料,%指代計數資料,分別行t、χ2檢驗;P<0.05 時統計差異存在。
經病理診斷顯示,120 例患者中,確診急性闌尾炎(陽性)108 例,非急性闌尾炎(陰性)12 例;超聲檢查顯示,急性闌尾炎93 例,非急性闌尾炎27 例;64排螺旋CT 檢查顯示,急性闌尾炎104 例,非急性闌尾炎16 例。經數據統計,兩組陽性檢出率并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64 排螺旋CT 檢查準確性、靈敏性、特異性均顯著高于超聲(P<0.05)。見表1、表2。

表1 診斷結果

表2 診斷效能(%)
病理結果顯示,輕型急性闌尾炎、重型急性闌尾炎分別為50 例、58 例;單純型急性闌尾炎、化膿型急性闌尾炎、壞疽穿孔型急性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分別為42 例、38 例、12 例、16 例。以病例結果為金標準,64 排螺旋CT 在疾病嚴重程度、疾病類型檢出率方面均優于超聲(P<0.05)。見表3、表4。

表3 急性闌尾炎嚴重程度診斷結果(%)

表4 急性闌尾炎疾病類型診斷結果(%)
120 例患者中,病理結果明確診斷108 例,64排螺旋CT 檢查確診103 例。確診的103 例患者均表現為闌尾明顯增粗、腸壁顯著增厚、管腔出現明顯擴張,直徑均≥6mm;同時,闌尾周邊出現脂肪線樣浸潤,局部系膜密度出現明顯升高,筋膜增厚顯著,表現出靶征。具體影像學表現為回盲部邊界清晰度下降,出現團塊狀軟組織腫塊影,中心膿液可見低密度影,腸壁厚薄均勻度不佳,周圍脂肪密度升高顯著。其中出現5 例誤診,誤診患者中3 例為結腸腫瘤,CT 顯示為腸壁局限性不規則增厚,腸內(或外)出現形態不規則的軟組織腫塊,且伴腸壁浸潤,腸腔發生心性狹窄,腸壁后壁>3mm,CT 增強掃描后出現不均勻強化,區域淋巴結增大明顯。1 例盲腸憩室炎,CT 顯示為突出腸壁,有細頸樣結構,腸壁周圍脂肪密度升高顯著,并出現細線狀或條索狀陰影,鄰近腸壁有炎性浸潤出現,局部腸壁厚度>4mm。1 例右側卵巢腫瘤,CT 顯示為右下腹有腫塊影,右側附件、病灶間有緊密聯系,實施增強掃描后有輕度強化。
急性闌尾炎為臨床高發急腹癥之一,任何年齡段人群均可發病,大部分患者可出現典型性癥狀或體征,如嘔吐惡心、發熱、右下腹反跳痛等,因而可結合患者實際表現進行診斷[5]。但仍有部分患者發病后無典型表現,且實驗室檢查結果也無明顯異常,容易被誤診或漏診,進而導致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間,并大大增加腹膜炎、闌尾膿腫、闌尾穿孔等并發癥發生風險[6]。而一旦診斷過程過于嚴格,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術中闌尾假切除率。另外,臨床其他腹部疾病臨床特征也與急性闌尾炎存在相似性,容易影響疾病判斷準確性,威脅患者生命健康[7]。因而,針對疑似急性闌尾炎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診斷十分關鍵。
影像學手段也是當前臨床常見的急性闌尾炎診斷方案,其中,超聲與X 線應用較為普遍,但也存在敏感性低,漏、誤診率高等不足,臨床應用存在一定局限性[8]。相較之下,64 排螺旋CT 在急性闌尾炎診斷中則具有較高的診斷敏感性與分辨率,是一種安全有效、無創快捷的影像學檢查手段,能夠幫助醫師及時分析患者實際病情,進而保障診斷準確率和治療及時性,同時還有助于及時發現患者腹腔中其他病理變化,為疾病進一步診斷、治療提供科學參考[9]。本次研究可見,120 例疑似急性闌尾炎病例病理結果顯示,急性闌尾炎108 例、非急性闌尾炎12 例,而在分別實施超聲與64 排螺旋CT 檢查下,前者檢出急性闌尾炎、非急性闌尾炎分別為93 例、27 例,后者檢出急性闌尾炎、非急性闌尾炎分別為104 例、16 例。統計數據可見,兩種檢查方式的陽性檢出率并無顯著差異(P>0.05);但64 排螺旋CT 檢查準確性、靈敏性、特異性分別為95.00%、95.37%、91.67%,較超聲檢查的77.50%、80.56%、50.00% 均有顯著提高(P<0.05)。進一步統計數據可見,64 排螺旋CT 在疾病嚴重程度、疾病類型檢出率方面較超聲也均更具優勢(P<0.05)。由此可見,將64 排螺旋CT 用于急性闌尾炎檢查中能夠為疾病診斷與治療提供積極參考。
分析可見,正常闌尾的64 排螺旋CT 表現為一盲管狀結構,而在急性闌尾炎發病時,受到病變嚴重程度的影響,可引發不同的表現與征象。在64排螺旋CT 診斷下可見如下征象:①闌尾增大顯著,官腔擴大明顯,管壁增厚,直徑通常>6mm[10];②闌尾腔中有積液、積氣或糞石等;③回盲腸壁增厚顯著;④闌尾周圍及回盲腸部有條線狀或片狀高密度影,脂肪間隙較為模糊,且筋膜有一定增厚[11];⑤急性闌尾炎發生壞疽穿孔后,闌尾受到腸袢、腸系膜等包裹,有炎性腫塊形成;且此時患者炎癥反應較重,難以對闌尾形態進行正常顯示,可見壁厚、液體密度團塊影等,并出現氣液平面[12]。由此可見,在急性闌尾炎的64 排螺旋CT 影像表現評估中,可結合典型CT 影像表現明確診斷急性單純型闌尾炎,即出現闌尾管壁增厚、腔內高密度糞石影嵌頓,并遠端腸管積液、擴張,管徑>6mm[13]。而在急性闌尾炎并膿腫發生時,則容易出現漏誤診情況,此時就需與如下疾病進行鑒別:首先,與炎癥、感染性病變鑒別??肆_恩病多在右半結腸,并伴一定程度的小結腸病變,增強掃描后腸壁增厚明顯[14]。其次,與婦科疾病鑒別,如宮外孕、附件炎等,此時需尋出正常闌尾加以鑒別[15]。再次,與右下腹腫瘤疾病鑒別,良性腫瘤多有清晰界限,周圍多無炎癥改變;惡性腫瘤除淋巴瘤外,病變較局限,腸壁增厚不規則,腸壁或腸腔中可見不規則腫塊。
綜上,將64 排CT 用于急性闌尾炎診斷中具有積極作用,可提升診斷準確性,并判斷疾病嚴重程度與疾病類型,為疾病診斷與治療提供科學參考,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