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高層辦公建筑火災的基本特點作為切入點,分析了人員疏散以及滅火救援工作開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并基于火災形態明確、疏散時間分析、疏散路線選擇、避難地點確定、現場偵察研判、進攻戰法制訂、救援設施保障、救援力量部署以及做好排煙通風等層面闡述了強化建筑火災人員疏散與滅火救援工作成效的措施,以期為有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層建筑;火災;人員疏散;滅火救援
引言
據相關資料統計,自21世紀初以來,我國高層辦公建筑建設速度不斷提高,總體數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大量的高層建筑施工建設也使得城市內部的火災隱患不斷顯現。有關消防救援部門人員應當結合時代發展特點,針對高層辦公建筑火災時的人員疏散以及滅火救援措施進行全面深入研究,從而盡可能減少高層建筑火災造成的損失和影響,提升滅火救援工作開展水平。
一、高層辦公建筑火災的基本特點
(一)建筑內部可燃物眾多
在高層辦公建筑當中,為滿足相關人員工作生活需求,往往會存放大量的可燃物,如紙張、油墨、織物、木質裝飾品以及塑料制品等等,這些可燃易燃物品一旦發生火災,不僅會迅速蔓延,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煙塵,阻礙人員疏散以及滅火救援工作的開展。
(二)室內環境較為復雜
受到設計思路以及后期改造等因素的影響,高層辦公建筑室內環境往往較為復雜,其內部不僅擁有多層次的空間嵌套,同時還涵蓋了大量的供電與水熱管道,復雜的內部環境使得消防救援人員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對室內環境的有效控制,從而導致火災的進一步蔓延和發展[1]。
(三)消防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
在一些地區的高層辦公建筑內部管理工作當中,相關管理負責人未能積極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對消防安全救援保障相關規范要求履行不到位,不符合國家消防安全規范標準的空間改造屢屢發生,消防安全救援設施配置嚴重不足,這些問題使得高層辦公建筑的火災愈發嚴重,造成的損失不斷擴大。
二、人員疏散以及滅火救援工作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火災現場供水較為不足
由于高層辦公建筑大多高于100m,有些建筑已超出了消防車水泵供水的極限高度,再加之高層辦公建筑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地帶,周邊水源儲存量較為有限,很難及時針對消防供水進行有效抽調和利用,導致高層辦公建筑滅火救援工作的開展缺乏相應的物質基礎與保障,給后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和挑戰。
(二)通風排煙渠道單一
燃燒反應會大量消耗空氣當中的氧含量,最終可能導致空氣氧含量不足,使人體出現呼吸障礙、神志不清、痙攣甚至窒息死亡。大量燃燒產生的煙塵還會對人體的呼吸道造成嚴重的吸入性損傷。因此,一旦火災來臨,做好建筑內部的通風排煙工作是提升建筑人員疏散效率、減少火災傷亡人數的重要手段[2]。但由于高層建筑結構特性及其內部空氣流動的影響,建筑通風防排煙渠道較為單一,排煙速度和排煙效率較為低下,容易使被困人員受到燃燒煙霧的傷害與影響。
(三)室內人員分布較為分散
高層辦公建筑內部人員的分布狀態具有較強的隨機性,且受到其工作特點的影響,往往較為分散,導致救援疏散方案的制訂存在一定難度,救援人員往往難以充分了解到建筑室內人員分布的實際狀態,不利于救援滅火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疏散救援指令執行落實難度大
高層辦公建筑內部人員往往未經過系統完善的消防安全培訓和教育,對于人員疏散救援指令的理解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偏差。一旦在建筑內部發生火災,極有可能會導致人員恐慌心理和情緒的蔓延,甚至會與救援人員的指令形成一定的沖突,阻礙救援工作的開展。
三、強化建筑火災人員疏散與滅火救援工作效果的措施
(一)人員疏散措施
1.明確火災類別與形態
在組織高層辦公建筑內部工作人員進行疏散之前,救援人員首先應當明確火災類別、形態及其發展階段,從而為后續人員疏散方案的規劃制訂和落實提供參考與幫助。一般來說,按照火災危險系數可分為輕危險級火災、中危險級火災、嚴重危險級火災以及倉庫危險級火災;按照火災因素可分為固體火災、液體火災、氣體火災、金屬火災、帶電火災等。救援人員應當在組織疏散營救的過程當中做好現場勘查工作,明確火災類別及其發展階段,使人員疏散救援方案更加合理與科學,提升人員疏散效率和速度,力求避免人員傷亡。
2.分析人員安全疏散時間
在高層辦公建筑火災來臨之時,盡可能縮短建筑內部人員的安全疏散時間,有助于進一步降低火災損失,提升火災救援效果[3]。第一,救援人員應結合建筑內部平面圖,分析建筑內部安全疏散門到人員聚集地之間的距離,并結合火災蔓延速度以及人員數量進行綜合比較。第二,應分析建筑內部各層安全出口的距離以及建筑內部受困人員當前的危險臨界值指標。第三,分析不同疏散路線人流的可用疏散時間,從而得出受困人員在特定路線與疏散方案下的可用疏散時間,避免受困人員被火焰或燃燒煙霧隔斷或傷害的情況發生。
3.選擇合理疏散路線
在對高層辦公建筑內部人員疏散路線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救援人員應考量到安全出口距被困人員集聚地之間的距離、安全出口的數量、疏散逃生路線當中的安全系數等,力求規避建筑內部逃生疏散過程當中的各項風險與隱患,使預期的人員疏散目標得到有效實現。另外,為了盡可能提升火災發生時高層辦公建筑內部受困人員的疏散逃生效率,救援人員還可以采取多條路線、平均分配的原則引導受困人員展開疏散活動,確保受困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
4.確定臨時避難地點
由于高層辦公建筑內部環境復雜,易燃物眾多,火災的蔓延速度往往較快,發展方向往往難以有效預測。在組織室內受困人員進行疏散和逃生的過程中,可能會遭遇一定的意外狀況,從而影響疏散逃生的正常進行。因此,在進行建筑內部人員疏散方案的規劃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臨時避難地點的設定。當逃生疏散路線被阻隔時,可以前往臨時避難地點進行躲避,避免火災或煙塵帶來的傷害?;馂膩砼R時,建筑內部臨時避難地點應具備獨立堅實的隔離門,能夠將外界的火焰與煙塵進行盡可能隔離。應靠近墻體并具有獨立外窗,能夠通過窗體與外界救援力量取得聯系。臨時避難地點還應當盡可能臨近逃生通道并具備獨立的排煙通風渠道,從而減少煙塵帶來的影響[4]。
(二)滅火救援戰術
在組織開展受困人員疏散逃生工作的同時,消防救援人員還應結合高層辦公建筑的基本特點,圍繞滅火救援戰術進行綜合分析與考量,力求高效安全地撲滅辦公建筑內部燃起的火災,盡可能將火災造成的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
1.做好現場情況偵察研判
針對火災現場進行針對性偵察和研判,明確建筑內部結構地形以及火災形態是提升滅火救援工作水平,保障高層辦公建筑滅火救援工作開展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救援人員應當基于現場實際情況展開偵察工作。
第一,外部偵察。消防救援人員可在火場外部通過感官體驗、儀器測定等方式對火災的擴散范圍、嚴重程度、發展速度等指標進行明確,并盡可能辨識出造成火災擴散和發展的相關誘因,為接下來的救援活動以及滅火工作提供信息支持與參考。
第二,詢問偵察。在高層建筑火災發生時,為了更加準確地掌握火災現場的相關狀況,提升消防救援人員的救援效率,救援人員可直接向火災目擊者、建筑安保人員、建筑負責人、土建人員等知情者詢問相關信息,并及時搜尋有關高層辦公建筑內部環境結構的圖紙資料,從而提升后續滅火救援方案的針對性與可行性,實現火災救援工作成效的不斷進步。
第三,內部偵察。當外部偵察與詢問偵察能夠獲取到的信息較為有限時,現場指揮員需要抽調精干力量深入火場對現場狀態進行偵察,其辨識與偵察內容主要包括受困人員位置、數量、火勢發展與蔓延情況、火源類別以及辦公建筑內部風險系數等,并將偵察過后得到的相關信息及時有效地向現場滅火救援指揮員進行反饋,幫助他們對滅火進攻路線進行制訂,減少救援過程中出現的風險。此外,現代高層辦公建筑大多具備中控室,救援偵察人員應重點掌握建筑中控室的控制權,并依托中控室中的消防監控系統以及報警系統實現對全樓內部火災蔓延情況的掌握與覆蓋,提升滅火救援方案的可行性。
第四,儀器偵察。一些建筑內部火情發展較為猛烈,蔓延速度較快,抽調消防員進行內部偵察存在較大的風險,因此指揮員可選擇采用儀器偵察的方式,通過氣相色譜儀、紅外光譜儀、氣液探測儀、測距儀以及探測機器人等高科技偵察探測儀器對高層建筑火場當中的火情狀況以及被困人員狀態進行偵察與探測,并將最終探測數據進行及時回傳,從而更加細致地查明火災發生現場的相關狀態,實現火情偵察工作的充分落實。
2.制訂合理進攻戰法
在建筑滅火救援過程中,需要基于不同的內部結構環境以及火情發展蔓延狀態制訂合理科學的滅火進攻戰術戰法,從而能夠事半功倍地完成滅火救援任務,減少火災給高層建筑內部造成的影響和損失。按照滅火進攻戰術的應用特性以及操作類別,可將其主要分為堵截滅火戰術、突破滅火戰術、分割滅火戰術、夾攻滅火戰術、破拆滅火戰術等幾種。現場救援指揮員應當綜合分析火場偵察工作所回傳與反饋的相關信息數據,并結合高層辦公建筑內部結構特點,從空間角度出發采取針對性的滅火進攻戰術戰法,從而使建筑內外蔓延的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緩解,充分提升滅火救援效率,使火勢繼續發展的勢頭得到有效切斷和堵截,完成滅火救援目標[5]。一般來說,針對高層建筑中所發生的火情,一般可采用內外夾攻與分割破拆相結合的戰術戰法進行撲救活動,使建筑內部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3.強化供水與救援設施保障
在對高層辦公建筑進行滅火救援的同時,確保消防供水的充足通暢,提升供水效率與供水穩定性是強化救援水平和效果的關鍵所在。因此,在日常的建筑消防檢查以及滅火救援演練過程中,相關負責人應考慮到高層建筑出現火情時的消防救援保障工作,在規定區域設置消防專供水池,并合理計算水池容積,保障水池容積大于等于36m3。此外,在日常的建筑管理與維護過程中,應充分保障消防供水水池內部水源的充足與潔凈,避免出現干枯或腐化等現象,使消防滅火救援工作的開展得到更加堅實的水源支持[6]。
除了完善供水保障之外,救援力量的設施保障同樣也具有關鍵性作用。相關消防救援人員應按照建筑火情特點合理配備個人防護裝備,并保障防護救援器材的運行性能,使其能夠在滅火救援工作中發揮出更加可靠的作用。
4.合理部署滅火救援力量
由于高層辦公建筑內部環境復雜,且消防救援力量較為有限,因此應按照預期制訂的救援方案對救援力量進行合理部署,由偵察人員帶回火情發展狀況,指揮員明確火災蔓延發展當中的弱點,集中精干力量對其開展進攻,爭取在第一時間對建筑內部火情的發展和蔓延進行有效控制,避免其造成進一步的損失和影響[7]。
5.做好建筑內部排煙通風
建筑內部火情發展與燃燒過程中,有毒有害煙塵是影響救援力量采取行動以及導致建筑內部受困人員出現傷亡的關鍵。因此,在進行滅火救援工作的同時,還應做好其內部排煙通風工作,例如救援人員可綜合采用封閉排煙、水霧排煙等方式將燃燒產生的煙氣進行壓縮和驅離,從而能夠盡快趕到人員受困地點以及火源點,使火災得到有效、及時控制和撲滅[8]。
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的城市高層建筑火災救援過程中,受其內部空間結構、人員分布以及施工裝飾材料等因素的影響,火災蔓延發展速度較快,人員疏散難度較大,給消防救援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和挑戰。相關救援人員應結合實際,分析高層辦公建筑滅火救援工作的主要特點,并及時采取措施對滅火救援方案進行充分優化,有效提升消防救援工作水平和質量,使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
參考文獻
[1]李菲.高層建筑疏散逃生與滅火救援對策探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2,8(12):109-111.
[2]李強.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及人員逃生的策略解析[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2(06):147-149.
[3]吳狄.探討高層建筑疏散逃生與滅火救援對策[J].今日消防,2022,7(05):91-93.
[4]安新磊.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問題與應對方法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2(10):64-66.
[5]吳雙.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行動中技術問題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22(08):70-72.
[6]李旭武.研究新時期下高層辦公建筑人員疏散及滅火救援戰術[J].國際援助,2021(24):1-2.
[7]周斌.高層建筑疏散逃生與滅火救援的策略探討[J].居業,2021(07):177-178.
[8]劉燕燕.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29):817.
作者簡介:
楊旭(1988- ),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漢族,本科,二級指揮員,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研究方向:滅火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