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中平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重慶市民政局黨組堅持把開展主題教育作為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重大政治任務,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堅持高標準高質量,一體推進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確保主題教育取得實效,讓民政事業更加惠民生、暖民心。
以思想偉力引領事業發展
市民政局系統通過領導帶學、個人自學、支部共學、分層研學“四學聯動”,實現了理論學習全覆蓋。進一步從“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等重要論述中,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性,充分認識做好民政工作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工作;進一步從做好民政工作要對困難群眾“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等重要論述中,把握民政工作的人民性,堅持人民至上,厚植人民情懷,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從民政工作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等重要論述中,把握民政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的定位和作用,更加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進一步從“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等重要論述中,把握民政工作的著力重點和工作方法,強化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和系統觀念;進一步從各級民政部門要“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等重要論述中,把握民政工作的核心職責,不斷提高履職能力;進一步從各級民政部門要“加強黨的建設,堅持改革創新”等重要論述中,把握民政工作的引領保障和發展動力,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守正創新,鞏固拓展風清氣正政治生態和良好干事創業環境。
以黨性鍛煉鑄牢對黨忠誠
做好民政工作,就是堅持人民立場、增進民生福祉,就是為夯實黨的根基添磚加瓦。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民政局系統以黨建為統領,以打造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為目標,著力打造“為民先鋒”黨建品牌,全面開展“一支部一特色、一單位一品牌”創建活動,全力塑造“救助先鋒”“為老先鋒”“護童先鋒”“慈善先鋒”“福島先鋒”“紅燭先鋒”等黨建子品牌,加快構建民政系統“黨建品牌集群”,局系統黨組織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實現躍升。推動主題教育與為民辦實事互融共進,組織開展“渝悅養老·幸福食光”社區老年食堂建設行動、“渝悅養老·暖心居家”家庭養老床位建設行動、“兜底解憂暖民心”行動、困境兒童精準救助幫扶行動、內地居民婚姻登記“跨省通辦”和“全市通辦”行動、“逝有所安”行動、深化村級組織減負增效行動、社區慈善惠民生行動、地名審批提質行動、“攜手成長·社會組織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行動等“民政惠民有感”十項實事。
以實踐實干扛起使命擔當
市民政局從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等13個“小切口”中,確定了16個重點調研課題,局班子成員牽頭深入區縣、直屬單位,綜合運用座談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詳細了解掌握民政重點領域情況。截至目前,局系統累計開展調研260余次,走訪村(社區)、民政服務機構、社會組織等基層單位350余個,形成調研報告近70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在分析研究上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宏觀和微觀相結合、靜態和動態相結合,對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和政策性問題建立健全跨層級、跨區域、跨業務共商機制,確保把問題研究透徹、把措施提準提實。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把“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起來,把解決問題和建章立制統籌起來,既對癥下藥、動真碰硬,又舉一反三、建章立制,形成“調研—決策—落實”閉環,切實將調研成果轉化為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領悟的成果,轉化為增強政治擔當的成果、為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成果。目前,市民政局系統累計梳理問題122個,均列入問題清單并逐項制定了整改措施。
以新功實績答好民生答卷
市民政局黨組聚焦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思想、見行動,將主題教育中煥發出來的學習、工作熱情轉化為奮力推進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實施川渝合作行動。持續深化“川渝通辦”事項,積極推進養老服務、社會救助核查、兒童福利等領域合作;支持全市民政基層單位、社會組織、民政領域企業加強與四川有關方面的深度合作。實施精準保障行動。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全力推進“渝快救”信息平臺建設,繼續實施主動發現、先行救助、標準調整“三大機制”,加快實現“社會救助一件事一次辦”,深化拓展“物質+服務”救助方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助幫扶,根據實際需要適時擴圍增效;制定殘疾人“兩項補貼”精準管理實施意見和“精康融合”三年專項行動方案,全面開展“扶殘助困一件事一次辦”。實施治理強基行動。推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規范化建設,啟動實施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千百工程”、城鄉社區“頭雁工程”,深化村級組織“減負增效”,出臺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的重點措施;深化社會工作三級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志愿者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全面開展“公民婚育一件事一次辦”。實施“渝悅養老”行動。推動出臺《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意見》,建立健全基本養老服務清單、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等七項制度,優化完善區縣級養老服務機構等設施網絡,著力提升養老服務水平;推進養老服務數字化改革,加快實施“養老服務一件事一次辦”,更好保障老年人生活。實施“渝童守護”行動。健全完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制度,提高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開展兒童福利機構精準化管理、精細化服務質量提升年行動,建立健全監護困境兒童救助幫扶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提升監護能力;建立負面清單,織密扎牢困境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安全防護網;穩步推進兒童福利領域信息化建設,加快實施“收養和戶口登記一件事一次辦”。實施“地名鄉愁”行動。建立健全地名管理服務機制,制定出臺《重慶市標準地名命名更名規范》等配套制度;加大地名文化資源保護,豐富重慶區劃地名歷史文化展示館陳展;開展鄉村地名“點亮美麗家園”試點活動,加強鄉村地名標志設置管理,推動鄉村地名信息上圖;深化平安邊界創建,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和平安重慶建設,助推鄉村振興。實施“善滿山城”行動。細化推進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市級慈善組織成為支持性慈善組織,力爭每年新增慈善組織20%左右;著力將區縣慈善會培育成樞紐型慈善組織,為其他社會組織開展慈善活動提供資源、資金支持;加大公益慈善類社區社會組織培育,搭建社會大眾參與的基層慈善平臺,努力讓公益慈善成為提升重慶城市軟實力的新動能。實施“逝有所安”行動。推動修訂《重慶市殯葬管理條例》,加快編制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專項規劃,研究出臺便民利民惠民殯葬政策措施,抓緊啟動一批火化殯儀館、城鄉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擴大96000殯葬服務熱線減免首次遺體運輸費覆蓋范圍,為群眾治喪提供一站式服務;統籌建立全市死亡人口信息數據庫,全面開展“公民身后一件事一次辦”,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身后事”政務服務。
(作者系重慶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