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張浩
[摘 要]隨著廣西高校基建規模的不斷擴大,基建項目的管理問題逐步凸顯,如缺乏業財融合的管理思維與行為機制。本文以廣西H學院X校區基建項目為研究對象,綜合采用調研、訪談、查閱文檔、流程分析等方法,總結出高校基建項目的關鍵風險點,提出業財融合視角下的H學院基建項目風險控制方案,建議從體系構建、設計要點和執行要點三方面逐步實施,提高H學院的風險防控水平和高校治理能力,也為廣西其他高校的基建管理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業財融合;高校基建項目;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G47文獻標志碼:A
業財融合是指以流程改造和提高認知等方式,有機融合組織的業務流與財務流,提升組織管理的效率效果,實現組織目標、貢獻價值[1]。業財融合通過跨部門信息溝通、信息技術集成、全過程監督等途徑來確保分析決策的科學性,是一個融合了項目風險管理、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的多元概念。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推廣,高校基建項目不斷增加,基建項目管理問題也日益凸顯,如部門間缺乏溝通、監督管理缺位、項目效率低下等[2]。分析發現,相關人員缺乏業財融合的管理思維與行為機制。為完善規章制度,加大執行力度,健全基建項目管理風險防控機制,本文以廣西H學院X校區基建項目為研究對象,基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在現狀分析、制度流程梳理的基礎上發掘關鍵風險點,提出有針對性的風險控制優化方案。
1 廣西H學院基建項目風險評估
廣西H學院是一所公辦區屬院校,擁有東、西兩個校區,占地面積87.6萬m2,校舍面積約為42萬m2。西校區一期工程已在2016年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仍在逐步建設中,三期工程用地正在對接送審中。為開展基建項目風險評估,本文綜合采用了調研、訪談、查閱文檔、流程分析等方法,在現狀分析、制度流程梳理中總結出如下風險點。
1.1 對部分環節缺乏風險意識
從概念界定來看,H學院基建項目的界定及其管理范疇在項目管理辦法中基本明確。經比對規章制度和實際訪談發現,H學院對竣工決算及其項目后評估缺乏管理意識。通常來說,竣工決算是指項目竣工驗收后財務人員清算資金、準確核算成本和資產價值的總結工作,是辦理交付使用、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后簡稱在轉固)的重要依據;項目后評價是指對已完工決算的基建項目進行全面績效評價和獎懲掛鉤措施,為以后的項目建設提供參考依據。這兩個方面都是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在現有的基建項目管理中,這兩個環節有所缺失。
1.2 崗位職責未能細化
從機構設置來看,H學院在基建項目管理方面分工較為明確。校長辦公會、黨委常委會是決策機構,分管基建工作的校領導、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專業技術人員共同組成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負責重要事項的議事協調。H學院基建項目職能部門包括后勤服務處、國資辦、審計處、財務處、網絡信息中心,其中后勤服務處是學校工程建設管理部門,基建項目中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監理、工程咨詢服務以及概預算等基本委托外包。經調研發現,部分職能部門崗位分工不夠明確,缺少崗位職責說明。
1.3 部分規章制度缺失
從制度設定來看,基建項目管理制度較為健全,如OA上的《工程建設項目管理辦法(修訂)》《基建、修繕工程項目審計實施辦法》,在后勤服務處網站發布的《工程現場管理流程及工作規范》《工程建設各環節流程圖》《工程檔案管理辦法》《基建項目工程變更與簽證實施細則》《基建項目竣工驗收及交付使用管理實施細則》《建筑工地管理辦法》。從整體來看,制度涵蓋了立項、招投標、合同的擬訂與簽訂、工程項目的施工與變更簽證、工程進度款結算與支付、工程竣工與驗收等內容,但在竣工決算及項目后評估的相關規定有所缺失,特別是竣工決算的完成期限及項目交付使用后的績效評價和獎懲機制。
1.4 部分管理較為粗放
從執行落實來看,廣西H學院基建項目在項目管理、合同管理及后續管理等環節有待改進。第一,項目管理不夠精細,完工驗收及結算工作開展緩慢,影響資金支付進度或財政預算進度。比如:施工圖紙不全,缺少隱蔽性驗收材料;未對承包方逾期竣工的違約內進行合同約定;簽訂補充協議或變更合同不及時;工程簽證存在虛簽、多簽、漏簽現象;甲供材料缺少物資臺賬及出入庫記錄。這些反映了基建項目主要職能部門對政策文件理解不夠透徹、對項目管理監督意識不強且缺乏技術手段進行精細化管理。第二,近年來H學院基建項目增多且金額逐年增加,財務處僅有兩人負責后勤處基建項目的賬務處理及審核,影響了竣工決算報告的編制及審計,導致交付資產未作暫估處理且轉固不及時。這些反映了基建財務人員不足、專業素質有待提高、部門信息對接滯后等問題,導致實物資產與價值管理脫鉤,對成本核算、績效管理造成不利影響。
2 業財融合視角下廣西H學院基建項目風險控制方案
下文將在現狀分析與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從體系構建、設計要點和執行要點三方面來闡述業財融合視角下的H學院基建項目風險控制方案,以降低財務風險,確保資產安全,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
2.1 構建“三維一體”基建項目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體系
基于項目全生命周期理論,在業財融合視角下建立“三維一體”高校基建項目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體系,旨在將業務與財務融合管理,將預算成本控制和績效考評機制嵌入各階段和各環節,通過規范管理推進學校的價值創造。“三維一體”是指從“縱、橫、深”三個維度構建一個高校基建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縱向上,逐一梳理工程立項、設計、概預算、招投標、項目實施、資金支付和竣工驗收、項目后評估等六個階段的關鍵風險點;橫向上,重點關注各階段中的資金管理、預算管理、財務監督、核算管理、決算管理和績效管理等內容;深度上,主要運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理念結合風險清單、控制措施,對現有基建項目展開縱橫向流程優化。重點關注合同管理、簽證管理以及變更、竣工決算及其財務處理、項目后評估等關鍵風險點的規范管理,建立健全風險清單,結合風險發生概率及程度編制風險清單并提出符合H高校實際情況的可以操作執行的控制措施。
2.2 H學院基建項目風險管理體系設計要點
高校基建項目的價值取向更傾向教書育人、產教研融合、服務地方、為師生打造高質量學習生活環境。只有明確高校基建項目的總體要求和內控目標,才能切實開展符合高校基建項目的風險控制管理[3]。
2.2.1 系統看待總體要求
H學院基建項目風險管理體系的總體要求有三個層次。第一,在業務層面規范項目管理行為,保證工程質量、施工安全、按時交工,控制建設投資,提高基建項目整體管理水平。第二,在財務層面合法合規地籌集和使用建設資金,合理編制概預算,規范成本核算與管理,及時準確編制竣工決算報告及開展項目后評估,降低財務風險,提高項目建設效率和效果。第三,杜絕領導干部謀私貪腐,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這三點是緊密聯系的,能夠促進業務財務管理的有機融合,推動業務信息呈現財務結果,財務分析為業務提供決策依據,有效實現資源配置,深化清廉學校
建設。
2.2.2 明確界定內控目標
H學院基建項目內控目標有五:第一,清廉校風。高校基建項目應按公開公平公正的程序以實現資源優化分配,防范舞弊腐敗所造成的資源浪費,營造反腐倡廉、清廉校風的氛圍。第二,合規合法,高校開展基建項目相關經濟活動應當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第三,資產安全。針對項目規模大、周期長且品類繁多等特性,要確保資料齊全,賬實相符,資產安全完整且有效。第四,信息準確。業務端和財務端的基建項目信息應當一致,以供決策判斷。第五,提高效率效果,根據高校基建項目的融資渠道和項目用途,設立不同的管理目標,規范使用流程,加大內部監督力度,以確保資產的有效使用,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內控目標的實現依托業財融合的基建項目風險防控與規范管理,業財的割裂會影響管理合力,對內控五目標造成負面影響。
2.3 H學院基建項目風險管理體系執行要點
2.3.1 提升基建職能人員的綜合素養
調研發現,H學院基建項目管理中部分職能部門及人員主要關注于自己部門的本職工作,缺乏對基建項目的整體認知,專業素養較為單一。比如:后勤服務處局限于部門職能履行,缺乏全局觀;基建財務人員對項目管理知識更新缺乏動力,財務監督作用不明顯。因此,提升業務部門、財務部門人員的綜合素養,培養業財融合型基建管理人才,是健全H學院基建項目風險管理體系的基礎前提。第一,采用網絡學習、線下學習、問題研討、競賽活動等形式,強化對基建項目的理論學習,拓寬相關職能部門人員的視野。第二,綜合運用定期輪崗、工地調研、跨部門會議方式,提升各職能部門在基建項目管理方面的實務水平。第三,在年度評優、考核評價制度中適度向業財融合型人才傾斜,通過表彰激勵等形式鼓勵、支持人員開展跨部門交流學習,培養基建職能人員的全局觀、系統觀[4]。
2.3.2 加強基建職能部門的溝通協作
各職能部門均能較好地履行規定的職責,但仍存在溝通不到位的問題,比如:業務端工程量增減、簽證變更頻繁等,可能導致財務數據不準確,固定資產賬實不符;業務部門提交申請不及時導致財務支付較晚,造成工程進度拖延。因此,加強基建項目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營造信息共享、共同協商的氛圍,是推進基建項目高質量管理的關鍵環節。第一,由分管校領導發出倡議,鼓勵各職能部門創建有效的跨部門聯動機制,將基建項目管理效率效果納入部門績效考核和中層領導離任審計范圍。第二,由基建項目各職能部門領導帶頭示范,推進跨部門人員溝通交流,增強部門間協同處理問題的能力。第三,基建項目的主要職能管理部門要定期有效溝通反饋,保證基建項目安全、有序、高效實施,保障資金的效率和投資的效益。
2.3.3 推進業財融合信息的對接機制
隨著H學院的轉型升級,校內各類信息平臺數量漸增,但仍缺乏跨部門業財融合信息的對接機制,影響了基建項目的部分粗放管理。因此,要促進校內各職能部門間的信息及時對接,為推進業財融合式基建項目管理提出新的技術要求。建議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完全沒有采用信息平臺的部門要結合關鍵風險點和控制要求,建立健全相關數據和資料的記錄、管理、審核與歸檔,并定期與其他職能部門信息共享。第二,已經采用信息平臺的部門要增強主動服務大局的意識。比如,財務處不能一味被動等待數據匯總傳遞過來,應當主動與審計處、后勤服務處等確認與財務工作相關的內容,為基建項目提供職業判斷與成本效益評價。第三,在學校許可的范圍內,網絡信息中心要主動承擔集成基建項目系統的工作,開展信息平臺的系列培訓,實現信息平臺整合、大數據共享,促進業財融合的發展[5]。
2.3.4 加大基建管理的全過程監管力度
廣西H學院基建項目管理在質量、安全、進度、廉政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也發現了一些管理上的不足之處。為此,H學院基建項目各職能部門及機構人員要加大對基建項目的內外監管力度,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覆蓋式進行全生命周期監督。第一,充分利用內、外部監管渠道來加強H學院的基建項目管理。內部監管主要來自財務處、審計處、后勤服務以及監察處的職能監督,外部監管主要源自上級主管部門及社會媒體。第二,梳理基建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流程與風險點,并結合各職能部門人員權責范圍,重點關注招投標、工程造價、簽證變更、竣工決算、在轉固流程及項目后評價等環節上的關鍵風險點。第三,定期完成風險評估,持續梳理基建項目中的風險點,逐步整合基建管理一體化系統平臺,通過信息化監督突破現有的管理瓶頸,實現業財數據互聯、職能部門信息互通,提高風險預警能力,提升項目管理效率。
3 結語
廣西H學院在基建項目管理中,業務和財務部門存在風險理意識不強、崗位職責未能細化、部分規章制度缺失及管理較為粗放等問題,有必要從業財融合的視角來加強高校基建項目的風險管理與防控,制訂業財融合視角下的H學院基建項目風險控制方案,并從設計和執行兩方面落實到位,推進高校基建項目管理,提升高校綜合治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鐘瑾. 業財融合視角下高校基建財務管理探討[J]. 會計師,2021(4):57-58.
[2]謝志華,楊超,許諾. 再論業財融合的本質及其實現形式[J]. 會計研究,2020(7):3-14.
[3]張慶龍. 業財融合實現的條件與路徑分析[J]. 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1):109-112.
[4]王亞星,李心合. 重構“業財融合”的概念框架[J]. 會計研究,2020(7):15-22.
[5]邊璐,薛曉宇,張江朋. 業財融合十年:研究熱點與趨向——基于文獻計量的分析[J]. 財會通訊,2023(3):14-21.
[項目名稱]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專項課題“業財融合視角下廣西H學院基建項目風險控制研究”(項目編號:2021ZJY1986)。
[作者簡介]周婷婷,女,湖北武漢人,賀州學院,高級經濟師,碩士,研究方向:風險控制、企業管理。
張浩,男,湖北應城人,賀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財務績效評價、內部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