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彭福偉:
體育產業大有作為
發展體育產業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發展階段,體育的外部需求、內生動力和潛在規模不可估量,要在中國式現代化中找準體育產業的定位。要從健全完善體制機制、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速科技賦能體育、打造多元消費場景、對接重大發展戰略、提升體育裝備制造水平、做優做強人才隊伍、強化法治保障、拓展多元資金渠道等十方面著力推動體育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總經濟師葉定達:
推動體育企業轉型發展
加快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是增品種、促質量的必要手段,是優化生產方式、管理模式、組織形式、提高創新能力的破局之道。推動體育企業轉型發展,要充分發揮各級政府支持中小企業“數轉智改”的政策作用,同時,大力推進行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培育一批熟悉中小企業需求的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轉型咨詢、診斷評估、設備改造、軟件應用等一攬子數字化服務,滿足行業共性及企業個性需求。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鮑明曉:
體育改革迫在眉睫
中國體育與時代發展息息相關、命運與共。從體育發展的內部環境看,當前體育發展思想觀念、動力效能、資源要素、風險防范、科技引領等方面仍然存在關鍵短板和突出問題。新發展格局下,體育改革要樹立新理念、發掘新動能、創新新模式、構建新機制。
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主席霍啟剛:
讓數字體育走進每家每戶
超過70%的全球數字體育市場在亞洲,數字體育人口覆蓋達到3億人以上。中國科技企業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這為我國發展數字體育帶來了優勢。數字體育的發展激發了年輕人更廣泛地參與運動。未來仍然需要探索如何使數字體育走進每家每戶,尤其是突破鄉村及我國部分地區體育設施不足的短板,深化健康中國的國際形象。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歐健:
學校體育要促進學生全面、終身、個性發展
體育是新時期學校育人價值體現和育人目標達成的重要抓手。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提出建設“最開放、最健康、最智慧的面向未來的大學附中”的目標,其中的“最健康”是指師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學校體育不僅只為增強學生的體質,而是要促進學生全面、終身、個性地發展。學校體育教育應以“促進青少年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為出發點,通過體育課、體育鍛煉、體育競賽對學生的品性和意志品質進行培養和塑造。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張毅君:
電競產業將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
我國電競產業正邁入新的發展階段,即由高增速轉向高質量,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未來,電子競技應當在推進數實高質量融合進程,釋放更多的經濟文化價值,構建多元化產業生態方面砥礪奮進、持續探索。在版號恢復的帶動下,電競產業將在世界舞臺上贏得先機,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