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應
山西省靜樂縣被譽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主要是該縣的民間剪紙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在我國北方地區影響很大,堪稱中國北方地區剪紙非遺的一顆明珠。
剪紙的題材內容寬泛,而且與當地的節日習俗緊密關聯,花樣品種隨時代變化創新。傳統剪紙內容多為人物、動物、花卉、神話傳說、民間趣事、自然風貌、民俗活動等,如逢年過節貼窗花、男婚女嫁粘喜字,并構成了由窗花、門箋、墻花、燈花、紙扎花、枕花、繡樣等眾多品種組成的有較高美學欣賞價值的剪紙藝術系列,反映了當地老百姓祈福辟邪的信仰崇拜和主宰自己命運的理想追求。其中,最普及的如“龍鳳呈祥”“二龍戲珠”“孔雀開屏”“鴛鴦戲水”“連年有魚”“雙喜臨門”等傳統吉祥圖案,體現出人們追求現實生活美滿,保佑幸福平安的美好愿望和求福向上的精神追求。
中國剪紙的分類
一是傳承性民間剪紙,簡稱民間剪紙。這是我國剪紙中的大宗,也是我國目前非遺項目中屬于重點保護和搶救的對象。它歷史悠久,分布地域廣闊,從業人員眾多,文化內涵深厚,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西洋剪紙不可與之相提并論。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在審批時,以高票通過中國剪紙藝術入選世界非遺名錄。
傳承性民間剪紙是農耕文明的產物,除了剪紙本身所具有的物質性外,更多的是體現出非物質文化方面的特質——把剪紙視為中華民族本源文化和表達中國婦女的心理素質、感情氣質和民族精神的一種文化象征,體現出集體的智慧傳承特性。因此,傳承性民間剪紙的非物質文化研究價值要遠遠超過剪紙藝術形式的本身價值。
二是創新性現代剪紙,簡稱現代剪紙。創新性現代剪紙是根據國內半個多世紀剪紙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的。20世紀30年代,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國內一批文化精英開始重視并親自參與民間文化和民俗活動。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政府對民間藝術的重視和扶植,各地的文化館、群藝館又有大批專職文化干部負責,包括剪紙在內的民間藝術納入有序的長期發展階段。加上這一時期的出版界、新聞界經常在各種報刊、雜志上刊登帶有一定主題性和宣傳功能的創新現代剪紙,起到了刺激、鼓勵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現實生活、創作出帶有新時代氣息的文藝作品的作用。時代的變革,帶來文化藝術的“胚變”,甚至出現新的流派,這是文化藝術發展的規律。特別是改革開放至今,創新性剪紙隊伍中不乏出現了大批大師級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已經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再加上外來的各種現代藝術流派進一步激發了國內剪紙藝術的創作,涌現出眾多具有個性的新剪紙藝術精品。
三是生產性工藝剪紙,簡稱工藝剪紙。所謂生產性保護是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源通過生產、銷售、流通渠道轉化成產品,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旨在“以保護帶動發展,以發展促進保護”,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應在社會實踐活動和生產中進行活態保護。剪紙藝術源于民間,屬于民眾,用什么樣的措施來激活民間智慧和民眾力量,讓廣大剪紙藝術家和剪紙愛好者自覺可持續地創造,應該引起重視。近幾年有關部門多次舉辦創意剪紙比賽,收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剪紙延伸品,如剪紙服飾、剪紙包包、剪紙絲巾、剪紙沙發墊、剪紙雨傘、剪紙扇子等。北京建有“剪紙屋”,汕頭有了剪紙“陽光房”,在全國各地的旅游景點都不難看到各種剪紙旅游紀念品,就連春節晚會的舞臺布景、演出服飾也都喜歡采用剪紙的圖案。群眾離不開剪紙,老百姓需要剪紙,這部分剪紙社會需求量大,容易被廣大的群眾接受,但與前兩種不同的是,這類剪紙以市場商業需求為目的,可以大批復制生產,成本較低,故有人稱之為“商品剪紙”。
靜樂剪紙特色
北方剪紙的特點是風格粗獷,大塊大面給人以樸實、壯美之感,與江南剪紙的纖秀相比,具有北方黃土高原的獨特風格。然而粗獷中不乏工細,質樸中又具情趣,細微處浸透著寫意的藝術神韻,表現手法簡練夸張,線條粗獷有力,形象整體感強,裝飾手法隨意自然。
靜樂民間剪紙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靜樂極為流行的傳統民間藝術之一,是勞動人民創造和栽培的藝術之花。隨著勞動人民的不斷創作和發揮,靜樂剪紙從形式到內容也都在不斷發展,而且形成和保持了濃厚的地方特色。由于應用上的不同,靜樂剪紙逐漸形成了窗花和墻花兩種類型。窗花,就是貼在窗戶框內的小剪紙,受到窗戶框大小的限制,一般都比較小巧。窗花大部分是單幅的,也有少數的拼貼剪紙,是在幾個窗戶框合成一個圖案的剪紙。墻花,是貼在室內的白墻上的,是過大年室內的裝飾品,墻花不受大小的限制,可隨意剪刻,它比窗花的靈活性大,內容也比較豐富和廣泛。
靜樂剪紙的特點是造型洗練,形象夸張,面陰衣陽,風格粗獷,更多地保持著土、粗、野的原始味道。具體而言,一幅剪紙主要是線、圓孔、鋸齒紋的有機組合,它的線條短促粗壯,連接緊湊,很少有長線條,即使需要長線條,中間也要用短線合理地連接起來。人物的面部大都為陰刻效果,其他部分則為陽刻效果。
靜樂剪紙藝術源遠流長,繼往開來,到目前為止,傳承隊伍穩定發展,各種培訓、競賽活動接連不斷,全縣的剪紙文化氛圍十分高漲。文明城市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圍墻文化內容中包含了大量的剪紙內容,文化部門開展的各種剪紙比賽活動吸引了一大批的剪紙愛好者參加。在新時期剪紙藝術又融入了新的內容,在我們和縣有關部門多年合作開發靜樂剪紙項目的過程中,逐步總結出了一套發展靜樂剪紙的基本思路,即要扶持一批非遺項目帶頭人,建立一批剪紙項目活動基地,定期開展剪紙技藝交流活動,創作一批具有靜樂特色的剪紙藝術作品,開發一批具有靜樂特色的剪紙產品。結合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活動,把靜樂剪紙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經過多年來的挖掘、傳承、發展,又有一大批的年輕人參與到了傳承隊伍當中來,使得這一地方特色的非遺項目后繼有人,有繼續發展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