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金枝

【摘 要】目的 探究中醫針灸推拿結合中藥治療面癱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面癱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30例。對照組接受中醫針灸推拿治療,試驗組接受中醫針灸推拿結合中藥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治療時間及住院時間。結果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針灸推拿結合中藥治療面癱的臨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面部神經功能恢復速度,促進患者早日出院,有利于減輕其經濟壓力及心理負擔。
【關鍵詞】中醫針灸推拿;中藥;面癱;面部神經功能
中圖分類號:R7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23)14-0158-04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assag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REN Jin-zhi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 Shaanxi,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assag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facial paraly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1 to March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ass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assag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linical efficacy, treatment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3.33%, which was higher than 7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reatment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assag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is good,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covery rate of facial nerve function, promote the early discharge of patients, and help to reduce their economic pressure and psychological burden.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assag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acial paralysis; Facial nerve function
面癱(facial paralysis)的發病原因主要有物理壓迫面部神經、患者代謝產生障礙、受到風寒感染、過度勞累等等,面癱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神經出現麻痹現象,鼻唇溝變淺、面部肌肉麻木、口角歪斜等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聽覺下降、味覺障礙等癥狀[1]。從中醫角度來看,面癱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經脈失養、邪氣入侵體內、正氣缺失,屬于口僻范圍,因此治療該疾病的重點在于要將經絡疏通,確保氣血暢通,從而提高治愈率,避免影響面部美觀度。當前對于面癱疾病常用的治療方式為中醫針灸推拿,雖然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單一使用不足以徹底治愈該疾病。而中醫針灸治療面癱的穴位均在面部,導致面癱的病因是面部局部經絡出現阻滯,氣血運行遇到障礙,這與現代醫學的病因及病理有一定的出入,再加上在急性期若采取針灸推拿等強刺激方式,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因此有研究表明[2],可以在中醫針灸推拿的基礎之上增加中藥治療措施,以發揮協同增效作用。本研究結合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面癱患者臨床資料,旨在探究中醫針灸推拿結合中藥治療面癱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60例面癱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28~67歲,平均年齡(39.42±6.34)歲;面部患病位置:左側17例,右側13例;病程1~26 d,平均病程(8.33±2.42)d。試驗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25~62歲,平均年齡(35.41±6.13)歲;面部患病位置:左側18例,右側12例;病程1~24 d,平均病程(9.12±3.10)d。兩組性別、年齡、面部患病位置及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面癱相關診斷標準;②發病之前有過面部受風、過度勞累情況;③符合針灸、推拿治療指征;④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⑤依從性良好,可配合研究;⑥臨床資料真實且完整。排除標準:①由于顱內出血、外傷、急性神經炎癥或者是腫瘤等問題導致的面癱;②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③合并精神疾病、認知障礙,無法進行有效溝通者。
1.3 方法
1.3.1對照組 給予中醫針灸推拿治療:對患者面癱部位進行消毒處理,應用針灸針給患者面部進行針灸,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針灸穴位,一般來說,會對面癱患者的風池穴、合谷穴、攢竹穴、底倉穴、四白穴、下關穴等進行針刺治療;治療過程中國還需要依據患者面癱疾病的實際情況合理增加其他對應穴位的針灸治療。比如:若患者面癱導致眼睛無法正常閉合,就需要對魚腰穴及絲竹空穴等穴位進行針灸;若患者出現味覺障礙,則需要對廉泉穴進行針灸治療。針灸治療的時間每次不宜超過30 min,1次/d;同時,對患者的印堂穴、四白穴、太陽穴等基礎的穴位進行推拿治療,一般會將推拿治療時間控制在5 min左右,此外,還需對患者額頭、臉頰及面部肌肉進行適當的推拿放松,以加快患者恢復速度[3]。
1.3.2試驗組 給予中醫針灸推拿聯合中藥治療:中醫針灸推拿治療方法和對照組一致,同時醫生需要對患者進行更深入地問診,根據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開具中藥藥方。一般在治療面癱疾病時,常使用防風、白附子、羌活、白芷、桂枝、皂角等中藥,各10 g。另外還需甘草、川芎及僵蠶各6 g、蜈蚣2條,以及全蝎3 g,共同組成一副藥方。醫生要告知患者在煎藥前將所有的藥材用清水浸泡15 min以上,使用清水煎藥,煎煮后取汁口服,2次/d。在治療一段時間后可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對中藥藥方組成進行合理調整[4]。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治療時間及住院時間。臨床療效:若患者癥狀改善情況明顯,或者是癥狀已經完全消失,面部肌肉功能恢復正常,可以正常做出表情,為顯效;若患者癥狀表現有一定的改善,并且面部肌肉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復,為有效;若患者癥狀沒有得到改善,并且面部肌肉功能沒有恢復,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試驗組治療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面癱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疾病,從中醫角度來看,面癱疾病的發病原因可能是患者的面部神經受到了較為強烈的冷熱刺激,導致面部神經出現麻痹,進而受到損傷[5,6]。面癱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嘴巴歪斜、鼻唇溝變淺等等。除此之外,面癱類型不同,癥狀表現也會有一定的差別,常見的面癱類型有周圍性面癱及中樞性面癱,周圍性面癱主要癥狀表現就是面部肌肉的功能受到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面部一側的肌張力會出現一定的變化,這樣就會導致患者無法順利地完成一些面部表情動作,例如閉眼、皺眉等等,還有一部分患者面部會有麻木的感覺,甚至會有耳朵不適感、味覺障礙等等[7]。中樞性面癱患者面部上半部分肌肉不會受到負面影響,所以患者可以順利地完成閉眼、皺眉等動作表情,但是這種類型面癱患者面部下半部分肌肉會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表現為口角歪斜、閉嘴無力等等,同時,患者一側的手腳也會出現麻木及無力感,表現為走路腿腳發軟、無法獨立行走等等。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面癱疾病,患者面部肌肉功能均會受到負面影響,導致患者無法順利地完成正常面部表情動作。面癱這一類疾病沒有明顯的年齡特點以及時間特點,各個年齡段人群都有可能在任何時間患上面癱,但是面癱的癥狀表現大多數都會發生在較為炎熱或寒冷環境下,一般情況下,面癱發病比較急,一旦患者在發病的初期階段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斷治療,其面癱癥狀將逐漸加重,甚至可能在發病后幾個小時內從輕度面癱發展成為重度面癱[8,9]。發病后大多數患者都難以完成閉眼、皺眉等面部表情動作,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學習及心理狀態,導致其生活質量水平下降,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有研究表明[10],若在面癱發病的初期階段就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面部肌肉功能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約1周時間患者便可痊愈,且預后效果良好,無相關并發癥發生。
從中醫治療的角度來看,針灸治療的發展時間相對較長,從我國古代開始就已經有利用針灸治療疾病的記錄,后來經過數千年的演變以及發展,針灸可以治療許多類型的疾病[11]。面癱發病的原因較為復雜,但是對前期患者案例進行研究可以發現有一部分因素與疾病的發作有著密切的聯系,例如存在面部神經炎、腦卒中等類型疾病的患者出現面癱的可能性更大,另外,還有一些疾病比如帶狀皰疹、糖尿病等也會導致患者面部神經出現麻痹,進而導致面癱[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中醫針灸推拿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藥治療面癱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縮短治療時間及住院時間,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出院,與張樹芳[13]研究結果一致。面癱患者面部經絡受到損傷之后會出現麻痹,中醫針灸推拿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可將其面部經絡當中的風邪去除,有助于分解患者體內的炎癥物質,治療的過程當中搭配中藥湯劑服用,可進行內部調理,溫通經絡,起到化瘀消腫的作用,同時能夠促進患者體內的血液循環,有利于恢復面部肌肉功能,提高面癱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兩種治療方法聯合引用,可發揮優勢互補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縮短康復速度。患者的治療時間和院時間越短,對患者家庭所造成的經濟壓力也就越小,也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14]。此外,針灸推拿治療面癱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面神經錯綜復雜,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面神經二次損傷,且急性期針灸治療面癱容易傷及面神經或者導致局部水腫,治療中需根據面癱患者具體的病情慎重選擇,合理應用中醫針灸推拿以及中藥治療措施,避免因針灸推拿不當造成面癱后遺癥,為患者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案[15-17]。
綜上所述,中醫針灸推拿結合中藥治療面癱的臨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面部神經功能恢復速度,促進患者早日出院,有利于減輕其經濟壓力及心理負擔,值得臨床應用。
[1] 孫金鳳,趙亞偉,沈建新,等.針灸及相關綜合療法治療頑固性面癱的研究概述[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3,32(7):1019-1022.
[2] 張雷,紀春紅,解永樁,等.中醫針灸推拿結合中藥治療面癱的臨床效果分析[J].世界復合醫學,2022,8(11):6-9,29.
[3] 劉義銘.中醫針灸聯合康復治療周圍性面癱急性期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5):128-131.
[4] 朱迎元.面癱患者接受中醫針灸分期治療的面部神經恢復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1,12(21):111-114.
[5] 陶淑娟,汪素華,張健.中醫護理干預配合熱敏灸治療風寒痹阻型面癱病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21,13(24):28-30.
[6] 李潔,徐淵,臧云飛,等.毫針淺刺聯合甲鈷胺穴位注射治療貝爾面癱急性期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23,32(3):464-467.
[7] 賈光輝,婁淵和,張丙強,等.毫針穴位針刺聯合面癱散口服治療急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23,63(5):78-80.
[8] 戴麗娟,王淑蘭,王會,等.基于中醫體質分析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臨床療效及預后[J].光明中醫,2021,36(14):2409-2412.
[9] 肖桂勝.中醫針灸推拿結合中藥治療面癱對促進患者面部神經恢復的意義[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29):149-150.
[10] 解紹艷.中醫針灸、推拿結合中藥治療面癱患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8):105,107.
[11] 黃白銀.針刺結合中藥內服外敷治療周圍性面癱急性期的臨床研究[D].武漢:湖北中醫藥大學,2018.
[12] 吳增.中醫針灸推拿結合中藥治療面癱的臨床效果觀察[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33):193.
[13] 張樹芳.中醫針灸推拿結合中醫治療面癱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17):171.
[14] 師敏利.分析中醫針灸推拿結合中藥在面癱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16):154-155.
[15] 楊鵬.中醫針灸推拿結合中藥治療面癱患者的臨床療效[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10):47-48.
[16] 肖桂勝.中醫針灸推拿結合中藥治療面癱對促進患者面部神經恢復的意義[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29):149-150.
[17] 鐘偉森,劉育清,陳嘉麗,等.周圍性面癱采用中藥牽正散合導痰湯聯合中醫針灸治療的效果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2,22(2):64-66.
編輯 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