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 陳坤松 宋一帆 湯一榕 黃芳 王修康 黃開敏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與衰老息息相關的疾病,其因為雌激素缺乏而使得骨量減少, 導致骨組織結構發生變化, 骨脆性增多, 容易骨折以及由于骨折而引發疼痛或者是變形等情況[1]。碳酸鈣D3可以增加患者機體內部的Ca 元素, 并通過增加鈣元素的腸道吸收以及骨細胞的產生, 從而改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臨床癥狀, 但對減緩患者疾病進展方面的貢獻相對較小[2]。唑來膦酸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骨的破壞, 抑制骨的吸收, 增加骨量, 有治療骨質疏松以及輔助治療骨破壞引起的疼痛作用。唑來膦酸常用的有唑來膦酸注射液, 應用唑來磷酸治療骨質疏松和骨質增生有一定的作用, 特別對老年性和絕經性骨質疏松有肯定的治療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討唑來膦酸輔助治療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腰椎骨密度、疼痛程度及SF-36 評分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均選自本院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62 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 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1 例。對照組, 停經時間1~13 年, 平均停經時間(8.54±2.66)年;年齡50~79 歲, 平均年齡(69.85±6.78)歲;體質量指數(BMI)24~28 kg/m2, 平均BMI(26.59±0.87)kg/m2。觀察組, 停經時間1~14 年, 平均停經時間(8.66±2.71)年;年齡50~80 歲, 平均年齡(70.03±7.15)歲;BMI 24~28 kg/m2, 平均BMI(26.63±0.89)kg/m2。兩組患者的停經時間、年齡、BMI 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院的醫學倫理委員會以由相關人員討論本次研究, 并在嚴格審核后批準。
1.2 診斷、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診斷標準 符合《骨礦與臨床》[3]中相關診斷標準。
1.2.2 納入標準 與上述診斷標準中的相關內容具有一致性者;可自行或在他人幫助下配合本研究開展者;絕經患者;年齡>50 歲者;關于本次研究可能產生的收益及風險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充分知曉等。
1.2.3 排除標準 伴有多種惡性疾病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合并精神行為異常者;患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等。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碳酸鈣D3片治療。碳酸鈣D3片(惠氏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0950029, 規格:600 mg)口服, 1200 mg/d。治療1 年。
1.3.2 觀察組 于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唑來膦酸注射液輔助治療。唑來膦酸注射液[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13138, 規格:100 ml∶5 mg(以唑來膦酸無水物計)]5 mg, 加入至100 ml 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進行稀釋, 并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 1 次/年。治療1 年。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依據《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17)》[4]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顯效:經過治療, 患者疼痛的感覺完全消失,同時其骨密度上調>2%;有效:經過治療, 患者疼痛的感覺有所好轉, 同時其骨密度上調1%~2%;無效:經過治療, 上述各項指標均未達到。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腰椎骨密度 治療前后通過定量CT(QCT)對兩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進行檢測, 對患者椎體中部L3~4進行檢測。
1.4.3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Ca、P、Scr 水平 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約4 ml 靜脈血, 離心機參數:1900 r/min、11 min, 收集血清, 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Ca、P、Scr 水平。
1.4.4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SF-36 評分
治療前后, 采用SF-36 評分[5]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 總分100 分, 分數越高, 則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采用VAS 評分[6]對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 總分10 分, 分數越高, 則表示患者的疼痛情況越嚴重。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腰椎骨密度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腰椎骨密度為(0.53±0.11)g/cm2, 對照組患者腰椎骨密度為(0.54±0.10)g/cm2;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腰椎骨密度為(0.89±0.14)g/cm2、對照組患者腰椎骨密度為(0.75±0.12)g/cm2。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均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腰椎骨密度比較( ±s, g/cm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腰椎骨密度比較( ±s, g/cm2)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1 0.54±0.10 0.75±0.12a觀察組 31 0.53±0.11 0.89±0.14ab t 0.375 4.227 P 0.709 0.000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Ca、P、Scr 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組內及組間的血清Ca、P、Scr 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Ca、P、Scr 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Ca、P、Scr 水平比較(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Ca(mmol/L) P(mmol/L) Scr(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1 2.57±0.38 2.54±0.36 1.21±0.26 1.23±0.28 89.27±10.32 90.36±10.64觀察組 31 2.54±0.35 2.52±0.33 1.24±0.25 1.27±0.29 89.34±10.21 90.29±10.47 t 0.323 0.228 0.463 0.552 0.027 0.026 P 0.748 0.820 0.645 0.583 0.979 0.979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SF-36 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VAS、SF-36 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低于本組治療前、SF-36 評分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SF-36 評分比較( ±s, 分)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SF-36 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 VAS 評分 SF-36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1 5.39±0.64 2.84±0.38a 61.75±7.33 72.42±8.27a觀察組 31 5.45±0.61 1.71±0.25ab 61.48±7.26 88.25±9.38ab t 0.378 13.832 0.146 7.048 P 0.707 0.000 0.885 0.000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又稱為Ⅰ型骨質疏松。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發生主要是由于絕經后體內內分泌變化,包括雌性激素、降鈣素、活性維生素D3、甲狀旁腺等,主要是絕經后婦女體內雌性激素水平明顯下降, 雌性激素與骨代謝關系密切, 雌性激素的減少使骨吸收與骨形成都加快, 但最終都是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從而發生骨質疏松[7]。絕經后骨質疏松癥主要的表現就是骨折疼痛, 容易骨折, 微細的力量就容易使患者出現骨折變化。作為一種復方制劑, 碳酸鈣D3片能夠對患者的骨骼健康進行對應的維護, 并能夠降低患者骨丟失的速度, 同時通過對患者骨礦化的情況進行改善, 以幫助保持患者肌力, 最終對患者腸鈣的吸收發揮增加的作用, 是現今臨床上較常使用于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常規藥物, 但臨床上該藥物的治療效果不甚理想[8]。
唑來膦酸屬于雙膦酸鹽, 是骨吸收抑制劑, 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抗骨質疏松藥物之一。雙膦酸鹽與骨骼羥磷灰石的親和力高, 能夠特異性地結合到骨重建活躍的骨表面, 抑制破骨細胞功能, 從而抑制骨吸收[9,10]。唑來膦酸可以增加骨質疏松患者腰椎和髖部骨密度, 降低椎體、非椎體和髖部骨折的發生風險[11]。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組內及組間的血清Ca、P、Scr 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唑來膦酸輔助治療可有效提高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臨床效果,且該藥物不會對患者機體內的生化指標代謝造成影響,該結果與陳慶賢等[12]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骨質密度是能夠反映患者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較低的數值表明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出現骨吸收的情況更嚴重, 因此患者出現骨折的風險相對較高[13-15]。唑來膦酸是一種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 其主要作用于人體的骨骼, 通過對破骨細胞的抑制作用起到抑制骨吸收的功效[16,17]。唑來膦酸對礦化骨具有比較高的親和力, 可以選擇性作用于骨骼, 還可以迅速分布到骨骼當中有骨轉化傾向的部位, 使更需要其的骨組織能夠更好的吸收。唑來膦酸可以抑制骨細胞的重吸收, 增加骨密度, 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骨質疏松, 其主要適應證包括用于治療絕經后婦女的骨質疏松。除了治療骨質疏松, 在一定程度上對于骨痛也有緩解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均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VAS評分低于本組治療前、SF-36 評分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提示唑來膦酸輔助治療可有效提高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腰椎的骨密度, 改善其疼痛等臨床癥狀, 該結果與龐彬等[18]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
綜上所述, 唑來膦酸輔助治療可有效提高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治療效果以及腰椎的骨密度, 改善其疼痛等臨床癥狀, 且該藥物不會對患者機體內的生化指標代謝造成影響, 臨床應用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