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慶萍,趙嘉誠,林海
西安市中醫醫院腦病科二病區1、針灸推拿康復科2,陜西 西安 710021
腦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類病癥,具有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等特點,患者即便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也需要較長時間的恢復期[1-2]。一般腦梗死患者的恢復期為發病兩周后到半年內,這段時間的治療決定著患者預后的好壞。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是一種神經調控技術,可通過脈沖磁場在大腦皮層產生作用,可有效修復大腦損傷神經元,促進神經功能恢復,近年來在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中取得了較好的應用[3]。腦梗死在中醫中被稱為“中風”,其發病根本為氣血虧虛、血瘀氣滯、痰濕阻滯等,基本病機為氣虛血瘀型,治療方面應遵循“活血通絡、補氣扶正”等原則[4-5]。中醫治療在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中也占據著重要地位,項針療法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療法。本研究旨在觀察項針療法聯合rTMS用于氣虛血瘀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 年7 月至2022 年7 月西安市中醫醫院收治的90 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6];(2)患者處于病情恢復期(發病后2 周~6 個月);(3)中醫辯證分型為氣虛血瘀型,主癥表現為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口舌歪斜、神志不清等,次要癥狀表現為氣短乏力、面色蒼白、頭暈頭痛等,脈象沉細,舌色暗淡,舌苔白[7]。排除標準:(1)由于其余原因所造成的神經功能異常,例如顱腦外傷等;(2)合并其余組織器官功能異常;(3)既往接受過開顱手術;(4)伴有凝血功能異常、血液系統病變等;(5)有rTMS 治療禁忌證,例如安裝起搏器等裝置、刺激區域痛覺過敏、大面積腦梗死等;(6)認知、精神功能異常。按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組別例數性別年齡(歲)體質量指數(kg/m2)病程(月)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觀察組對照組χ2/t值P值45 45男性30(66.67)32(71.11)女性15(33.33)13(28.89)0.207 0.649 63.72±6.18 64.10±5.92 0.298 0.767 23.74±3.05 23.81±2.76 0.114 0.909 1.69±0.31 1.72±0.29 0.474 0.637 27(60.00)25(55.56)0.182 0.670 13(28.89)11(24.44)0.227 0.634 10(22.22)12(26.67)0.241 0.624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rTMS治療。選擇武漢依瑞德公司生成的YRD-CCY Ⅱ型經顱刺激儀,治療線圈置于右側背外側前額皮質所對應的頭皮部位,頻率設置為10 Hz,運動閾值設置為90%,電流輸出調整為1 mA,治療時間20 min,1 次/d,每周治療5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項針療法。主要取穴包括風池穴、吞咽(新穴)穴、供血(新穴)穴、翳風穴和風府穴。根據患者病情程度選擇合適體位,無偏癱患者選擇俯坐位或仰靠坐位,肢體偏癱患者可在幫助下選擇側臥位或仰臥位。其中風池穴至喉結部位刺入1.5寸作用,使用捻轉補法,吞咽穴押手至外推開頸總動脈部位,針刺入內側約3 分,供血穴直刺,刺入約1.5寸。翳風穴由內前下方進行斜刺,約1.5 寸。風府穴針尖向斜下方刺入,約1 寸,進針得氣后均留置20 min,1 次/d,每周治療6 次。兩組患者均持續接受4周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方法 (1)臨床療效:治療4周后,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8]的變化評價。基本痊愈:NIHSS 降低幅度90%~100%;顯效:NIHSS 評分降低幅度<90%且≥46%;有效:NIHSS 評分降低幅度<46%且≥18%;無效:NIHSS評分降低幅度<18%。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效+有效。(2)吞咽功能、神經功能:分別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評價,功能性經口攝食評價量表(FOIS)評分范圍1~7 分,分數越高則代表患者吞咽功能越好[9];NIHSS評分范圍0~42分,結果越高則代表患者的神經功能越差。(3)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分別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評價,采用Fugl-Meyer(FMA)評分評價肢體運動功能,分值越高則代表肢體功能越好[10];Barthel 指數越高則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11]。(4)腦部血流動力學:分別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使用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測定兩組患者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速度(Vm)、搏動指數(PI)。(5)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6.0 軟件包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1.1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74,P=0.015<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IOS 評分、NIHSS 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IOS 評分、NIHSS 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患者的FIOS 評分、NIHS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IOS評分、NIHSS評分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FIOS scores and NIH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oint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IOS評分、NIHSS評分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FIOS scores and NIH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oint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aP<0.05.
組別例數FIOS評分NIHSS評分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治療后11.32±1.38a 13.16±1.47a 6.122 0.001 45 45治療前3.62±0.54 3.57±0.59 0.419 0.676治療后5.14±0.48a 4.62±0.51a 4.981 0.001治療前16.28±2.17 15.96±2.50 0.648 0.518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MA 評分、BI 指數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MA 評分、BI 指數均升高,且觀察組患者的FMA評分、BI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MA評分、BI指數比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FMA scores and BI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oint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MA評分、BI指數比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FMA scores and BI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oint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aP<0.05.
組別例數FMA評分BI指數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治療后62.24±5.63a 53.02±5.19a 8.077 0.001 45 45治療前51.72±5.53 52.33±4.92 0.553 0.582治療后69.82±6.45a 60.53±5.27a 7.482 0.001治療前45.02±4.86 45.81±4.27 0.819 0.415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腦部血流動力學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大腦中動脈Vm均升高,PI均降低,且觀察組大腦中動脈Vm明顯高于對照組,PI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腦部血流動力學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f cerebral hemodynam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腦部血流動力學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f cerebral hemodynam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aP<0.05.
組別例數Vm(cm/s)PI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治療后0.87±0.12a 1.00±0.06a 6.500 0.000 45 45治療前29.83±3.17 30.02±2.76 0.303 0.762治療后37.24±2.51a 33.98±2.70a 5.932 0.000治療前1.10±0.11 1.12±0.09 0.944 0.348
2.5 安全性評價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不斷改變,腦梗死在臨床上發病率也逐年升高,且發病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對人體健康帶來較大威脅。當前,雖然關于腦梗死的治療已取得較大發展,但是患者治療后也存在較長時間的病情恢復期,對于該階段的治療和處置也占據著重要地位。
rTMS 是一種神經電生理技術,對大腦皮質神經元有興奮作用,可提升腦組織神經遞質的活性,起到腦組織修復作用,從而明顯改善腦梗死患者的記憶、神經功能,但是單獨使用該方式治療的總體療效仍有待提升。中醫治療腦卒中患者有著較長的歷史,它們認為,該病的病位在腦,并涉及到心、脾、肝、腎等多個臟腑,屬本虛標實之證,氣虛血瘀是發病之本,氣虛可致血行不暢,瘀血內阻,故而經脈不暢,形成“中風”,治療原則應以“活血通絡、補氣扶正”為主[12]。項針療法是中醫特色治療方式,主要是通過對頭頸部相關穴位進行針刺,從而產生相應的治療效果。相關研究顯示,項針療法有助于改善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吞咽功能,進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13]。尚亞新等[14]報道中顯示,項針對腦部功效、腦組織的能量代謝也具有調節作用,能促進神經營養物質的分泌,并對相關蛋白通路發揮調控作用,達到改善認知功能的效果,在腦梗死患者中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本研究采用項針療法聯合rTMS對腦梗死恢復期氣虛血瘀型患者進行治療,其中項針療法的取穴方式中,風池穴是治風要穴,具有平肝潛陽、豁痰利竅之效,翳風穴具有益氣補陽之功,風府穴可通關開竅、疏風通絡,而吞咽穴是治療吞咽功能障礙的穴,供血穴可活血通絡。本研究結果顯示,項針療法聯合rTMS治療的患者FIOS 評分、NIHSS 評分、FMA 評分、BI 指數及大腦中動脈血流動力學的改善程度更明顯,同時臨床療效總有效率也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分析,風府穴是全身督脈的要穴,能調節全身氣機,而翳風穴下含有頸內動脈、耳后動脈等,對腦動脈的血液循環有調節作用。風池穴對錐-基底動脈血供有較好的改善效果,針刺該穴位對神經遞質的分泌有促進作用,產生舒張血管、提升交感神經興奮性、改善腦組織血液循環等作用,對腦細胞起到保護作用,同時該穴位還能抑制神經細胞凋亡[15]。并有研究顯示,吞咽穴可達到咽縮肌部位,此部分富含喉上神經分值,對吞咽困難等癥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而供血穴的深部為椎動脈、頸內動脈,對該穴位進行針刺有助于調節大腦血液循環,對神經元的興奮性起到改善效果。由此可見,聯合項針療法能更好的調節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元興奮,從而幫助患者神經功能、肢體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16]。
綜上所述,項針療法聯合rTMS 治療氣虛血瘀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有助于促進患者功能恢復,臨床療效顯著,且安全性較高。然而,本研究仍有不足,例如研究時間較短,未能持續觀察患者更長期的療效及安全性等,且總體樣本量較少,今后有待持續開展更高質量的臨床研究進一步加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