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山丹縣老軍中心小學 劉希向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學校、家庭、社會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體育學科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順應新時代對教育的要求,在教學理念與教學策略上都進行了發展與革新。快樂體育理念作為一種具有創新性與實踐價值的教育理念應運而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發揮了重要的意義與作用。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快樂體育理念具有積極的意義與重要的影響,有利于解決當前體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基于此,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應當增強創新意識,運用科學策略,促進快樂體育理念在教學活動中的滲透落實。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校將“提高學生的體能,增強學生的體質”作為體育教學活動的核心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增設了許多基礎鍛煉與體能訓練活動,卻忽略了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視,致使體育活動趨于重復化、單一化,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甚至會打擊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而快樂體育理念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則能改變這一教學弊端。快樂體育理念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致力于促進體育活動的豐富化、個性化,提高教學實踐的趣味性,保障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性與創造性的發展,讓學生愛上體育,勤于體育,將體育作為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見,快樂體育理念不僅能夠推動體育教學目標的落實,還能夠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在促進發展的同時激發興趣。
小學階段體育教學活動的教學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與身體素質,還在于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健康觀念與運動習慣,培養體育愛好,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認識。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部分體育教師“固守陳規”,只強調體育技能的訓練,忽略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關注。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活動多以興趣為主導,枯燥單調的體育活動容易讓他們倍感乏味、應付了事,無法保障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基于此,快樂體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推動落實就顯得重要且必要。快樂體育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通過一系列趣味性與個性化的活動設計,幫助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集中注意力,提高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在體育活動中感受到快樂,提高身體素質,形成積極正面的性格與情感價值觀,為學生未來的體育活動與實踐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活動較為死板、單一,且重復性較強,學生難以真正領略到體育活動的魅力,并且難以從中獲得成就感。快樂體育理念的重點在于“快樂”,保障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快樂體驗是這一教學理念的精髓所在。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活動中創設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活動,引入趣味性體育游戲,設計競賽性體育活動。如此一來,原本被學生視為“負擔”的體育活動,經過教師的設計“脫胎換骨”,變得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喜愛,同時豐富的活動形式也能夠促進體育教學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順應了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趨勢。
體育學科雖然以體質鍛煉為主,但同樣肩負德育培養的教育責任。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常常“各自為戰”,以“個人”為單位進行體育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體育技能雖然能夠得到提升,卻難以從中獲得思想水平與認知程度的提高。快樂體育理念注定了體育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體育活動的豐富性。在趣味活動中,學生經過反復的嘗試與練習,發展自身的體育能力,越挫越勇,明白堅持的意義與價值。在競技活動中,學生能夠在團隊合作中提高榮譽感、成就感與自信心,理解合作的力量與重要性,形成積極正面的思想認知。
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有許多以跑步為例的基礎性體能鍛煉活動,這類基礎性活動較為枯燥繁重,時間長、任務重,讓不少學生“怨聲載道”,甚至在活動鍛煉中“耍小聰明”逃避體育鍛煉。然而,在體育教學中基礎性的體能活動必不可少,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滿足學生所需運動量要求。基于此,教師應當運用快樂體育理念,利用科學有趣的教學設計,為原本乏味的體育活動披上“游戲”的外衣,增強體育活動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以跑步活動為例,多數學生不喜歡跑步,然而,如果將跑步活動變成一項緊張刺激的游戲,便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比如,在50米跑步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場名為“小小報信員”的體育鍛煉活動,讓學生扮演“情報員”的角色,在提高速度的同時,注重跑步動作,盡自己所能完成50米跑步項目。為了增加游戲的真實性與趣味性,鼓勵學生更快地融入更好地參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在游戲過程中播放緊張刺激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帶動下邁開步伐,勇敢向前。同時,教師還可以增添一些促進教學生動性的巧思設計。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雞毛信”,為游戲增加真實性。教師還可以站在終點,在計時的同時與到達終點的同學進行“雞毛信”交接,以示“情報傳遞”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成功地被教師所營造出的緊張氛圍與有趣的活動所吸引,將自己代入其中,為了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而盡力奔跑。原本枯燥乏味的50米跑如今卻妙趣橫生,學生到達終點后雖大口喘息但還意猶未盡,享受體育活動的趣味,感受“任務完成”的喜悅。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長跑活動中適當增添道具,為“漫長”枯燥的長跑增添刺激與趣味。
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不應以“逼迫”的形式完成,而是應該讓學生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感到快樂與滿足,讓學生樹立對體育活動的正確認識,貫徹快樂體育理念,以興趣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小學體育教師需設計趣味性的體育游戲,讓學生所不喜歡的體育活動披上趣味性的外衣,引導學生自主進行體育訓練,構建高效的快樂體育課堂教學。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雪花,世界上也沒有相同的兩個孩子。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身體素質以及學習興趣迥乎各異,傳統“一刀切”式的教學方法難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傳統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為保障某一項學習內容的落實,經常會以班級“大部隊”的學習水平能力為標準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然而,這種教學設計容易導致體育優等生學有余力,不具有“挑戰性”;導致體育學困生跟不上“大部隊”,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這兩種情況都不符合快樂體育的教學理念。所謂快樂體育,不僅是要設計充滿趣味性的體育活動,還要讓學生能夠通過合適的科學教學設計,真正體會到運動的快樂。基于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根據不同水平與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多樣化與層次性的體育活動,促進個性化教學在小學體育活動中的落實。
以籃球學習為例,部分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前就已經基本掌握了籃球運動的方法,而部分學生在籃球運動中缺乏熟練性,還有一些學生完全沒有接觸過籃球運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將班級的學生分為A組、B組和C組,根據每組同學的不同情況設置不同的教學要求與教學目標。對于零基礎的A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讓學生以運球訓練為主,進行基礎練習;對于稍有基礎的B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運球與投籃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熟練程度;對于基礎較為扎實的C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比賽,或者根據個人能力“以一帶多”地指導B組和C組學生的練習,讓學優生帶學困生,不僅有利于讓學困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少走彎路”,還能提高學優生的自豪感,加強他們對籃球運動的理解。
快樂體育理念是讓所有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充分享受運動的快樂,并從體育活動中獲得滿足,真正領略到體育的魅力,熱愛體育,熱衷于參與體育活動。所以,因材施教原則下的體育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進行活動,滿足自身的學習需求,讓學生既不會覺得體育教學任務太難而選擇放棄,也不會因為覺得體育教學任務太簡單而喪失興趣。
小學生都有“好勝心”,會因為自己獲得的成功而深感喜悅。教師在活動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通過小組合作比拼來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分組的時候,應當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與學習需求,進行科學合理劃分,保障每一組中有體育能力較強的學生,也有體育水平有待提高的學生,確保組與組的體育水平保持均衡的狀態。
以跳繩活動為例,跳繩有利于促進學生的靈活性,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然而,對于不少學生而言,學習跳繩的過程可謂“困難重重”,部分學生在跳繩訓練時不是抽到自己,就是難以連續。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進行分組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跳繩訓練,并且設置一個日期進行小組比賽。在小組比賽之前,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進行訓練。為了給小組爭光,學生會努力練習,并且在練習過程中與其他組員交流經驗,一起進步,實現組內組外的良性競爭。在比賽時,每一位學生都會為了給小組爭得榮譽而竭盡所能,感受合作的價值,體會集體榮譽感的魅力,收獲運動的喜悅。
小組合作競爭的體育教學設計,讓學生不再是孤立的“個體”。在協作中學生互幫互助,相互學習,互相鼓勵;在競賽中,學生奮勇拼搏、不遺余力、綻放熱情。這種教學策略既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也能讓學生收獲來自集體榮譽感的喜悅,在增強競爭意識的同時相互幫助,實現體育與德育的雙重發展。
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成果的反饋。小學生雖然年齡尚小,但是自尊心與榮譽感已經形成,很重視教師對自己學習活動的評價。然而,在傳統教學活動中,評價內容較為片面,評價體系趨于單一化扁平化,用統一的標準對學生的體育運動成績作出“蓋棺定論”的評價。
部分學生雖然具有很高的體育熱情,卻可能因為自身能力有限而難以在體育考核中拿到滿意的分數,片面性的評價體系可能會挫傷這部分學生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與自信心,讓學生難以感受到體育活動的快樂。基于此,教師應當運用科學的手段豐富評價體系,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能力、學習態度、課后實踐等角度出發,全面地對學生體育學習的過程與結果進行評價,讓學生能夠得到綜合性的反饋。教師可以重點表揚其體育熱情,肯定學生的努力。同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也應動態分析學生的具體表現。體育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會有進步和退步。基于此,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關注學生每個階段的發展,作出階段性評價,讓學生能根據教師的評價及時調整體育學習的方向與側重點。
快樂體育理念是要讓學生以參與體育活動為快樂的因素。評價是體育教學的關鍵性反饋,只有當學生能夠從評價中看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深切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與退步,才能夠對自己形成全面的認識,并且明確自己的努力都是有回報的,感受到付出的喜悅,體會到進步的快樂。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豐富評價體系,引導學生不以體育活動的成果為體育學習的唯一目標,要學會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體育的魅力,促進個人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快樂體育教育理念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腳步,是“雙減”政策在教學實踐中的深度落實,也是對素質教育最好的呼應。快樂體育具有積極的意義與正確的影響,能夠保障教學目標的深度落實,推動學生的身心發展,豐富體育課程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基于此,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并且充分利用快樂體育教育理念,通過設計體育游戲,增強體育活動的趣味性;注重因材施教,強調個性化教學;開展小組比賽,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以及豐富評價方式,構建全面綜合性評價體系,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的新發展,讓學生愛體育、會體育、善體育,讓體育活動成為學生成長之路上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