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全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應用技術學院,重慶 402160)
2021 年7 月25 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主辦的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蜂業標準化工作換屆暨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審議并通過《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蜂業標準化工作組章程》及《中國養蜂學會蜂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蜂業標準化研究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細則》,并提出要進一步推動蜂業標準化進程的廣泛交流和深度合作,推動實現蜂業標準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時效性,加快實現蜂業標準體系的完善和發展[1]。
蜜蜂標準化養殖的實現,有助于促進養蜂業由傳統養殖模式向現代集約化管理模式轉變,促進管理技術升級,促進機械化水平提高,完善相關產量、質量標準,增加蜂蜜產業附加值,提高蜜蜂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從而實現蜜蜂養殖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蜜蜂標準化養殖是將現代化科技成果與蜜蜂養殖相結合,為養殖戶提供便捷、高效、簡潔的技術標準,使蜜蜂養殖產業更好地適應市場發展,促進蜜蜂養殖服務體系的規范化、科學化、系列化,促進產業的社會化[2]。蜜蜂養殖標準化也有助于提升蜜蜂養殖企業的管理水平,進而推動蜂業產業化。標準化養殖以建立技術標準為基礎,結合傳統養殖特點,為分散性養殖提供統一的工作流程和技術標準,為實現蜜蜂養殖企業化管理奠定了基礎。
蜜蜂標準化養殖是建設現代化養蜂業的必然路徑,也是提高我國蜂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舉措。蜜蜂標準化養殖有助于實現蜂產品全過程的監管和質量控制,有助于加快蜂業現代化經營模式轉變,有助于規范蜂藥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和監測體系,有助于提升蜂產品的品質,提高我國蜂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隨著政府對養蜂產業的重視,養蜂產業的管理制度正在不斷完善,各級政府在經濟上和技術管理上逐漸加大了投入力度。在這樣良好的經濟環境下,養蜂業得到了穩定的發展,不過在養殖過程中仍存在許多的問題亟待解決。
由于我國地理環境復雜多樣、氣候變化大、各地植物花期不同等因素影響,蜜蜂養殖比較分散。通過調研發現,目前養蜂場數量雖然很多,不過大多數生產規模較小,很多養殖戶依然停留在傳統的飼養形式,蜂蜜產品生產的操作流程不規范,沒有標準化的生產工藝,現代化技術的應用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偏低[3-5]。其主要原因在于多數蜂農收入偏低,沒有足夠實力擴大規模,并且對現代化技術的認知程度不足,對新事物和新技術的接受能力較差,養殖過程中仍采用傳統的分散養殖和傳統的養殖流程,不僅程序較為煩瑣而且生產效率低下,既不利于蜂業養殖水平的提升,也嚴重影響養殖收益。
當前多數蜂農在養蜂模式上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放任或半放任的形式,標準化的蜂具應用率偏低;在養蜂技術傳承方面,多數地區依然以傳統的師帶徒方式為主,養蜂生產中的生產器具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多為自主選擇;在蜜蜂生產過程中,通常需要根據各地花期的不同,帶著蜜蜂流動性地進行采蜜,養蜂條件較為艱苦且設備技術落后,這導致年輕人入行意愿較低,養蜂人員的年齡普遍偏大。
當前,我國各養蜂地區均有相應的蜜粉源種植區且種類豐富,不過由于近年來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生態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蜜粉源也受到嚴重影響。而且,我國的蜜蜂育種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高質量蜂種較少,導致蜂群的質量無法保證,抵御市場和自然風險的能力較差。
在蜜蜂養殖過程中,部分蜂農存在蜂藥使用不規范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成品蜜的質量,也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同時,在蜂蜜產品的鑒定檢驗過程中,由于監管不到位、檢驗標準不健全,對蜂蜜品質提升也產生了一定制約。部分蜂農在養殖過程中不注重先進養殖技術的應用,導致蜂蜜生產效率偏低且產品品質不高,影響了成熟蜜的定價和利潤空間。
綜合來看,現階段我國各地區蜂業管理部門的自身管理職責和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專業人才缺乏,不能為蜜蜂養殖提供建設性意見,影響了蜜蜂養殖規范化的提升空間[6-7]。雖然目前國家對于養蜂產業扶持力度較大,并且也有一些資金項目的支持,不過由于缺少專業技術人員的持續跟蹤和實施過程中的指導,我國的蜜蜂養殖技術仍然處于較低水平。
通過對多個養蜂地區進行走訪調研,分析了蜜蜂養殖戶對標準化養殖的態度和影響因素。影響養殖戶選擇蜜蜂標準化養殖模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養殖戶自身的因素、養殖技術因素和生產的外部因素等多個方面。這些因素交織,從各個方面影響著蜂農在養殖過程中對成本和收益的預期,進而對蜜蜂養殖戶采用標準化養殖模式的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
蜜蜂養殖戶方面的影響因素主要在于養殖戶的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經濟情況、應對風險的態度和能力等方面。養殖技術方面的因素主要與養殖戶對標準化生產成本投入、標準化生產中的相關要求以及收益變化、標準化養殖風險的認識等方面有關。養殖生產的外部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的相關政策扶持、商會和協會的宣傳與服務、蜂具現代化水平的先進程度等。其中,政策扶持力度對于蜜蜂養殖戶是否采用標準化養殖模式有著最顯著的影響,蜂具產品技術的先進性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為了更為準確地了解蜜蜂標準化養殖的相關問題,對我國具有代表性的蜜蜂養殖省份進行調研,獲取100 份調研數據,直觀展示蜜蜂養殖戶在選擇標準化養殖方面的顧慮和影響因素。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蜜蜂標準化養殖意愿影響因素調查表 單位:人
通過調研可以發現,對于蜜蜂養殖戶采用標準化養殖模式方面,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政策扶持不足;另外,收益率偏低及生產過程煩瑣也是影響標準化養殖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標準化引導不僅可以緩解蜜蜂養殖戶的技術壓力,還可以提升蜜蜂養殖戶的養殖信心。通過專業的標準化指導增強蜜蜂養殖戶對標準化養殖的認識,其采用標準化養殖模式的意愿也會隨之提升。
蜜蜂養殖的發展與環境治理程度息息相關,加大對蜜粉源植物的保護力度也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8-9]。有關部門應結合當地蜜粉源植物的生長特點,建設符合環境治理特點的養蜂場地,使蜜蜂養殖戶在獲取養蜂場地時可以更加便捷。在蜜蜂養殖區域規劃方面,應具有前瞻性、長遠性和系統性的特點,推動蜜蜂養殖標準化器具的生產和應用,提升蜜蜂養殖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
蜂種質量直接影響著最終產品質量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產品銷售過程中的市場競爭力。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強技術扶持,引用先進的養蜂理念,建設現代化的蜂場,根據養蜂地區特點,研發適合地方環境特點的蜂種,提升蜂種品質。并設立地區養殖示范基地,帶動全地區蜂業發展,提升蜜蜂養殖戶的積極性[10]。此外,進一步完善蜂產品的監管體系和質量標準,促進制蜂原料、生產流程以及檢驗手段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加強對蜜蜂飼料以及蜂藥等產品的添加劑量管理,制定完善的質量檢驗標準,明確蜂產品的品質標準。同時,建立完善的蜂產品質量監督平臺和產品追溯體系,從根本上提高蜂產品的質量。
要實現蜜蜂養殖的標準化,健全的法律規范也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之一。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管理工作,加強對蜂產品生產和蜜蜂養殖流程的監管,結合地區養蜂特點促進行業內新技術的應用和研發,提高蜜蜂養殖戶的標準化養殖能力。根據地區特點,加快蜜蜂養殖產業的信息化平臺建設,在引導蜜蜂養殖戶科學化、規范化養殖的同時,引入更多的市場性資本,擴大養殖規模,建立大型養蜂場,形成現代化養殖產業。
加強蜜蜂養殖科學性研究和技術研發是提升我國蜜蜂養殖整體水平的有效路徑。要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影響蜜蜂養殖質量提升的關鍵問題,加強蜜蜂育種、先進設備開發以及病蟲防治工作,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充分發揮協會和商會的作用,通過技術培訓和宣傳,灌輸先進的培育方法和經驗,不斷提升養殖戶的技術水平。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吸引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加入專業隊伍之中,推動養殖技術的進步和提升。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提高養蜂設備信息化、自動化水平,更新改良傳統設備,對蜂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積極推進標準化蜂具廠家與蜜蜂養殖戶的技術交流和深度合作,有助于提升養殖標準化水平。標準化蜂具設備廠家與蜂農在深度的合作交流中,可以更為準確地獲取蜂農在養殖過程中使用蜂具存在的問題以及需求,通過不斷優化改進,提升養蜂設備的適用性。蜂農在合作中可以獲得更為先進的標準化養殖技術,不僅可以有效改進傳統的蜜蜂養殖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有助于標準化蜜蜂養殖模式的普及,提升養蜂效益。
我國蜜蜂標準化養殖如今尚處于發展初期,應用并不廣泛。通過調研部分地區養殖戶對標準化養殖模式的認識和采用意愿,可以充分了解影響標準化養殖普及的因素并總結相應的引導措施,有助于為蜜蜂標準化養殖的推廣提供相應依據,也有助于推動我國蜜蜂養殖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