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輝 袁媛
(1.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錢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行政管理科,上海 201407;2.上海市奉賢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科,上海 201400)
上海市是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和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上海老齡化人口占比23.38%[1]。根據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與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錢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在的奉賢區60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了7.10%,65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了5.70%[2]。伴隨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健康問題也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3]。通過開展老年人健康體檢服務,可以準確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及疾病信息,做到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及早治療,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4]。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奉賢區錢橋社區2022 年老年人健康體檢數據,了解轄區內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為社區開展綜合健康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以在本社區簽約家庭醫生,按照自愿、免費原則,參加2022 年本社區60 歲及以上健康體檢的戶籍居民為研究對象,健康體檢信息完整、無缺漏項。納入標準:(1)轄區內60 歲及以上戶籍居民;(2)自愿參與區域老年人體檢項目,具備正常溝通交流能力,簽署項目知情同意書;(3)全程參與老年人體檢項目,信息完整。排除標準:(1)處于疾病終末期或者患有其他嚴重疾病,存在意識障礙等;(2)未能全程參與體檢項目,信息不完整。
參加本次健康體檢且資料完整的老年人共5 913 人。其中,男性2 638 人,占比44.61%,女性3 275 人,占55.39%。年齡60~97 歲,平均年齡(70.58±6.71)歲。
按照《2022 年奉賢區實事項目“60 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健康體檢全覆蓋”項目體檢表》進行,檢查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腰圍、血壓、血和尿常規、血糖、血脂、肝和腎功能、心電圖、腹部B 超等臨床檢查項目。
(1)血壓升高:收縮壓≥140 mmHg 或(和)舒張壓≥90 mmHg[5]。(2)高血糖:空腹血糖≥7.0 mmol/L[6]。(3)血脂異常:三酰甘油≥2.3 mmol/L 或(和)總膽固醇≥6.2 mmol/L[7]。(4)高尿酸血癥:血尿酸≥420 μmol/L[8]。(5)貧血:男性血紅蛋白<130 g/L,女性血紅蛋白<120 g/L[9]。(6)超重及肥胖:體質指數≥24 kg/m2為超重/肥胖[10]。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血壓升高的檢出率最高,為73.70%,其次為貧血、超重肥胖、高血糖、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癥,檢出率分別為48.77%、25.45%、22.85%、13.21%、12.80%。
女性血壓升高、血脂異常、貧血檢出率明顯高于男性,男性高尿酸血癥檢出率明顯高于女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高血糖及超重肥胖的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異常指標檢出情況
血壓升高、高尿酸血癥、貧血3 項指標異常檢出率隨年齡增長逐漸增加(P<0.01);血脂異常及超重肥胖兩項指標異常檢出率則隨年齡增長逐漸下降(P<0.01)。高血糖各年齡組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組異常指標檢出情況
錢橋社區60 歲以上人群中患有2 種及以上疾病的人群占比65.03%,患有3 種及以上疾病的人群占比29.07%,8.76%的人群患有4 種及以上疾病。女性居民的共病患病率高于男性(χ2=101.22,P<0.01);隨著年齡的增加,疾病共病患病率逐漸增加,差別有統計學意義(χ2=12.46,P<0.01)。見表3。

表3 不同性別和年齡居民共患2種及以上疾病情況
由于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中國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和疾病負擔[11]。上海奉賢區青村鎮錢橋社區位于東海之濱,杭州灣北畔,毗鄰上海海灣旅游區,區域面積27.6 km2,常住人口4.2萬[1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上海市奉賢區錢橋社區老年人整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主要的健康問題為血壓升高、貧血、超重肥胖、高血糖等慢病或相關危險因素。
有研究表明,血壓水平與心血管風險之間呈連續、獨立、直接的正相關關系,超重和肥胖、血脂異常也可以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1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血壓升高檢出率為73.70%,超重肥胖檢出率25.45%,血脂異常檢出率13.21%。血壓升高檢出率與本市金澤鎮(70.80%)檢出率相近[14],高于本市康健社區(47.10%)、濰坊社區(36.72%)的檢出結果[15-16]。其原因可能是錢橋社區和金澤鎮均地處上海遠郊的農村地區,一方面老年人飲食結構不合理,口味偏重,有腌肉、腌咸菜的習慣,導致鹽分攝入過高[17],另一方面老年人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用藥依從性差,導致血壓控制不夠理想。老年人高血壓檢出率隨年齡增長呈升高趨勢,與其他學者研究結果一致[18]。相關研究表明,血壓、血脂、超重和肥胖均與飲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老年人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預,保持膳食平衡和適量運動,有效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一直以來,貧血是老年人群中患病率很高的一種疾病。貧血可能會加重老年人原有疾病的癥狀,并增加相關疾病發生率與死亡率,對老年人健康產生重要影響[1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錢橋社區60 歲及以上老年人貧血檢出率(48.77%),遠高于寧波市(29.41%)和武漢市(17.91%)[20-21]。其原因可能是農村地區受家庭經濟水平限制,老年人對于科學營養膳食的認知度相對較低,且日常多為空巢狀態,生活簡樸,食物豐富度相對不足。老年人貧血檢出率隨年齡增長逐漸增高,這與國內相關報道基本相同[19,21]。其原因可能與老年人對鐵吸收利用率較低、慢性病性貧血發生率較高相關[22]。因此,應對貧血高危人群進行定期體檢,針對危險因素進行健康教育,飲食指導,預防貧血的發生[23]。
慢性病共病與單一患病相比,對居民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更為嚴重,同時也加重了家庭和社會負擔[24-26]。相關研究表明,慢性病共病可顯著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和功能受限[27-28]。本研究對體檢人群的血壓升高、高血糖、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癥、貧血及超重肥胖等常見疾病的共病情況分析結果顯示,錢橋社區60 歲以上人群中患有2 種及以上疾病的人群占比65.03%,患有3 種及以上疾病的人群占比29.07%,8.76%的人群患有4 種及以上疾病;女性居民的疾病共病患病率(70.63%)高于男性(58.07%);隨著年齡的增加,疾病共病患病率逐漸增加。提示相關部門在開展人群健康干預時,應重點關注疾病共病患者等高風險對象;同時,通過識別和分析常見的疾病共病組合,可為衛生部門開展健康風險評估和臨床診療提供理論依據。
綜上所述,社區家庭醫生應充分發揮居民健康“守門人”的作用,加強老年人慢病相關指標監測隨訪和危險因素干預,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促進老年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從而預防疾病的發生,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促進健康老齡化。